壓下剛剛死人帶來的驚訝,眾人看著歸來的童讓手邊的血跡,不禁咬牙,靜心做題。
一眾讀書人看著這《蝶戀花》,卻是暗自驚奇。
這般細膩的描寫手法,似是來自江南,可這不被世人重視的情愛之事,居然在文中被大肆描寫。
這是要寫夸贊此文文筆的評論?
還是要去寫貶斥這般媚俗的現象呢?
一眾考生,下筆有所停頓,唯有二人在細致地翻閱后,同時提筆,同時落筆。
這般淡然的模樣,當真是讓人稱贊。
司徒智川有意看了兩人一眼,一人腰間別著木斧,另一人竟是異瞳,果然是不凡人便有不凡樣。
時辰到后,司徒智川命人收回宣紙,卻不看群生答案。
坐正身體,司徒智川輕聲道:
“道統三年六月一日,泰安祭祖,召回西北王何運鴻。
何運鴻義子,經過常年的蟄伏,抓住何運鴻離去的機會,一舉帶領西北之軍反叛。
西楚復國,新皇為李避。
如今十四路諸侯,即將要去討伐西楚,諸位可有何種見識,但寫無妨。
可寫軍事、可寫政、亦可寫民,單是對征討有益之事,皆可書寫。
時間為三個時辰,開始吧!”
司徒智川瞇眼看向遠處的屏風之后,十四路諸侯竟是端坐其中,觀詳著場中答題的考生。
“天子啊,這般陽謀,豈不是讓眾諸侯,如虎添翼?”司徒智川心有所念,輕輕收回目光。
想著抱病臥床的趙邦,司徒智川不禁心生悲意,得了天下又如何?
守不住,終是一場空。
一直聽題的眾人,此刻還未從震驚中緩過來。
居然真的有人還敢反叛,還在這般關鍵的時候,偏偏泰安居然將此圍剿之路作為試題?
這到底是要選哪一個方向的人才呢?
眾人不愧是各地才子,當即便反應過來,這是泰安在為應對反叛,選擇相應的人才。
而他們答題的方向,也就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從政方向!
道統三年六月二十日,
天下大震。
栗帝之子李避,重出江湖。臥薪嘗膽,逆襲西北,趁何運鴻前往祥符之時,篡權成功,復國西楚。
更讓天下人震驚的是,這李避居然與西域異族還有勾連。
何運鴻從西北離開之時,曾帶回一本《蝶戀花》的奇書,傳聞這是西域異族之女對于李避的求愛書。
一時間,洛陽紙貴,《蝶戀花》被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流傳開來。
甚至連祥符的說書人,都不再說天下事,而是捧著《蝶戀花》高聲誦讀。
尤其是祥符的達官貴人的妻子們,皆是將此書愛不釋手。
曲折離奇的情節,加之說到心底的文字,眾人讀的那里是書,分明是一個印刻著自己影子的女子,在訴說這情愛之事。
而讓這本書,真正名聲大震的原因,還是此書竟是此次科舉大考的第一道試題。
說有一個來自錢塘的年輕人,腰間掛一木斧,字字透紙,筆力稱奇。
其大膽猜測此文的作者是一名女子,言辭有所依,細處尋真章,所寫文章讓司徒智川心生敬服。
說還有一個異瞳男子,雙眼如蛇,從字里行間論證出此女子的西域異族身份。
借以文章細枝末節,憑著合理的猜測,他更是推測出西域女子和中原男子有所垢染。
要知道,第一題,可是在司徒智川,還未告訴眾人李避復國的消息前所做啊。
這兩人單就第一題,便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司徒智川問其二人的身份,沒想到木斧之人竟是皇恩榜第五十五的鬼斧,蘇野。
另一人竟是孫黎楓的義子,血刀門少主,胡言歌。
無怪乎兩人能未卜先知,寫出這般文章。
于是這般征討之文,便由二人合力寫出,字字直指西楚李避,告知天下。
西楚造反,本就是大罪,現在居然又冒天下之大不韙,和西域異族聯合?
世人不知的是,科舉大考并未張榜公布各個考生成績的原因,并不是試卷批改時間慢,而是這泰安又用一計。
司徒智川根據趙邦之令,讓十四位諸侯,根據一百九十九位考生第二題的答案,各自挑選最滿意的一個。
根據各人應對反叛的方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良才。
這簡直就是在給十四路諸侯送軍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司徒智川竟是直接將十四人選到的年輕人,給予十四位諸侯,并傳圣旨:
“率先破尋夏城者,賞黃金千兩,官升半品,賜探花之名;
破雁門關者,賞黃金萬兩,官升一品,賜榜眼之名;
滅西楚者,封號一品武將,欽此科舉狀元。”
無怪乎趙邦近十多日不讓諸侯離去,原來是在這里等著眾人。
此番行為,既能給各個諸侯提供自行選擇才子的機會,又能檢驗各個才子真實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不僅能鏟除復國的西楚,還能用一個小手段,就可以將十四路諸侯分割開來。
泰安最怕的是:十四路諸侯,齊齊造反,這樣單憑泰安自己的力量,可無法抵制群雄的反叛。
如今卻是用出了這樣一個二桃殺三士的陽謀,十四路諸侯明知趙邦的用心,可他們又必須去滅西楚。
誰能拒絕良才輔佐呢?
誰又能容忍自己的頭上,再出現一個、甚至多個人呢?
可即便是趙邦也沒想到,自己這十幾日的耽擱,卻給西楚帶來了一線生機。
雁門關,
博小二看著眼前的高聳的長城,瞠目結舌。
李避居然真的用十五天的時間,就在雁門關背后修出了一座長城?
準確地說,這座長城應該是李之之和秦佳凝修建的。
李避只是陪同著李之之見證她獸語的用法。
和觀察人的境界一般,李之之的特殊能力似乎每日只能和三種動物溝通。
雁門關附近兇獸居多,這里的居民幾乎不會外出,野獸見到的也多是冷血的軍隊。
聽聞有人類可以溝通交流,百獸接連來此。
李之之的溫暖,似乎可以使群獸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