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杰·費德勒漫長而又短暫的學球階段里,如果要讓他指出經歷過什么“記憶深刻”的課程,那么除去曾經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的火爆脾氣,瑞士人或許還會選擇在ATP大學度過的幾個月時光。
在早年還不太擅長控制自己心態的費德勒,其實沒少在訓練與比賽里吃苦頭。這也是為何他在參加了13次大滿貫正賽之后才奪得首冠的主要原因。
——不要誤會,這個出成績的速度仍然相當驚人,但是對一位志在成為球王甚至想競爭“史上最佳”稱號的選手而言,算相當慢了。
至于所謂的ATP大學,是瑞士網協半強制、同時免費給天才小球員們的學習場所。
里面的課程也不是什么傳統意義上的文化課,而是諸如“如何與媒體打好交道”這種東西。
里面一個仍然讓費德勒記憶深刻,也是讓他受益至今的章節,其標題便叫做“該如何巧妙地評論其他球員”。
換言之,在各種公開私下官方非官方的場合,怎么應付采訪方最愛提出的這么一個問題?
原則有好幾個。
在其中,如果要求你點評的是個新人選手(尤其是雙方交手甚少或者干脆就沒交手過的那種),當初的ATP大學便不建議他們從自己的打球角度指責、貶低對方。
“也許你作為前輩認為自己這么展開評論毫無問題,甚至很可能還會有些小爽——只是這對你打好自己的球、維持賽場人際關系毫無好處。”
由于費德勒自己便曾經于職業生涯起步階段持外卡參加巴塞爾公開賽(ATP500分賽事),被阿加西毫不留情地橫掃,又被美國人簡單地評價為:
“聽說他很被看好,但我感覺這個瑞士男孩的發揮很一般。能夠在輕松取勝的同時熟悉場地,我很滿意。”
因此,在2007年的4月,面對當時都沒有徹底脫離挑戰賽階段的蘭逸飛,費德勒仍然給了華國人一個相當不錯的評價。
或許瑞士天王自己當天就忘記了這個問題,或許他沒有——不管怎樣,費德勒都萬萬想不到,沒從自己這里得到打擊,蘭逸飛仍然從中汲取了莫大的力量。
并且在僅僅不到一年后的澳網男單半決賽賽場上,這位“有天賦的新秀”就用一個先失兩盤、不拋棄強硬反擊的精神向費德勒證明了他當日沒看錯人。
盡管瑞士人寧愿自己看錯了人就是了。
拜托!我從04年加冕球王到現在,接受各式媒體采訪,夸過“前途可期”的新秀沒有100也有80了吧,也沒見有誰真打出來了啊?
費德勒這么郁悶是有原因的:他曾一度摸到了屬于自己的賽點,最終卻仍未能30穩穩挺進決賽。
如果可以抓住機會提早終結對局,這對狀態不佳的費德勒來說簡直是件莫大的喜事。
到底發生了什么?
大比分02落后,蘭逸飛在第三盤的前半段也打得相當掙扎。
這有關雙方選手戰術博弈的曲線波動。雖然蘭逸飛曾經在第二盤里拿出過不錯的壓制費德勒反拍的技巧,可是他沒能趁著機會拿下那一盤。
來到第三盤,賽會3號種子的單反壓制效果則不可避免的走低了起來。
至于前面提到的賽末點,瑞士人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殺死比賽的最好機會,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43,4015,費德勒在蘭逸飛的手上連續討到兩個破法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華國選手連續獎金一整盤,12局內,沒能斬獲任何一個破發機會。
這次,是真的看上去一切都要結束了。看臺上興奮到不行,站起身揮舞瑞士紅底白十字國旗的球迷們,成為了蘭逸飛想忽視都難的“風景”。
只是,蘭逸飛之前在迎戰費雷爾時遭得苦,在這一刻全都得到了即時回報。
底線實力再次發威、體軸強化屬性對肩關節與大臂的基礎強化這時還間接提升了蘭逸飛的發球威力。
這個威力指的不是什么落點、旋轉乃至于隱蔽性這種東西——蘭逸飛本身在這幾個方面上做的就相當好了。
在自己人生第一個大滿貫半決賽,屬于對手的賽末點上,他的發球被灌入了額外的力量。
沒錯,就是力量,表現為球速,砸的費德勒哪怕嚴陣以待也未能接好蘭逸飛的發球。
兩個一發有進,兩個標標準準的外角大力發球,兩個拍數被控制在3以上,7以內的小多拍進攻。
正所謂最質樸的提升也是效果最明顯的提升,費德勒死都想不到2盤之前才慶幸過“蘭逸飛比起去年年末只在底線環節進步了”,現在就又被起進步后的“發球環節”給打丟了他的賽末點。
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
甚至,隨著比賽繼續,費德勒包廂里的女友與幾位教練(沒有主教練哦),亦沒等來蘭逸飛發球狀態的回落。
抓住瑞士人在盤中的專注力下降,等待已久的蘭逸飛順勢穩固住了后面的分數,順利保發,進而在55平的時刻拿到了至關重要的一個破發點。
為什么只有一個?因為他直接完成了破發,全場比賽第一次。
漏點懲罰者,初現崢嶸!
如果把蘭逸飛的這種表現放在一個沒那么重要的場合,說不定場邊評論員與費德勒自己早就注意到了一點:
這位來自華國的新晉世界第3并沒有依靠“蒙”的方式挽救前幾個破發點。
但誰讓這里是澳網半決賽,場面激烈,輪次的重要性讓勝負的結果充滿了意義——某種意義上講,蘭逸飛不經意間隱藏下了體軸強化與發力鏈條二者連攜起來的威力。
這直接導致他在緊接著進行的第四盤里,。
原因無他,兩大融合屬性的連攜爆發之下,蘭逸飛徹底打出了進攻型網球除發球上網以外的另一個運作方式:底線正手強攻。
在硬地上,蘭逸飛和費德勒的交手也有兩次了。之前的敗北,華國選手或多或少都有些被瑞士天王身上“進攻型打法大師”的名頭給鎮住了。
這讓他不太敢冒險,比賽的基本策略還是以穩為主。畢竟,他到現在也無法忘記當初和岡薩雷斯打對攻,自己輸的有多“暢快”。
可是隨著比賽對局的推移,蘭逸飛從幾次半被動式的冒險(多為破發點)里均得到了極為豐厚的回報,這讓他開始反思起了自己的固有思維。
當瑞士天王受困于胃病與外界認為他不能輸球的壓力之時,自己是不是有機會抓住對手這種不算太好的狀態,突破思維定式從而贏球?
蘭逸飛在第4盤很順利地保下3局之后想的很多:難道說,我交代掉的第一、二盤,也是因為自己稍微保守的選擇給了費德勒強行提升狀態的機會?
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