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李城。
麴義披頭散發,聲嘶力竭,吼道:“我尚有精兵數千,尚可一戰!怎能渡河南逃?”
左右苦苦勸之道:“將軍,袁紹、沮授聚兵十萬,行將合圍,再不走,必為所擒!
先至河南,以劉大司馬為依托,仍可卷土重來,再奪河內。”
麴義仍然難以接受強弩營為沮授所破的現實,喃喃道:“河內乃我之根本,怎能棄之?寄人籬下,再無出頭之日。”
左右勸道:“劉玄德原也寄人籬下,終脫離公孫瓚,成為一方諸侯,威震天下。將軍勿憂不能出頭。”
麴義臉上陰晴不定,良久,眸中兇光閃動,道:“我兵少,須得設法增之。”
數日前魯肅勸說麴義在袁紹、沮授匯合之前果斷行動,麴義猶豫不決。
待沮授兵臨州縣城下,袁紹也舉大軍自懷縣來會,麴義被逼到墻角,孤注一擲,出城迎擊袁紹。
袁紹以弩對弩,頂住麴義攻勢,然后以步卒調動麴義陣勢,縱甲騎大破之。麴義軍潰,幸虧魯肅接應,方得以向南退至平皋。
沮授先派張郃攻李城,欲切斷麴義、魯肅南歸之路。
魯肅早有防備,兗州中軍中郎將武周留守李城,伏兵于城下,擊退張郃。
袁紹、沮授追麴義、魯肅于李城。
麴義、魯肅背城作戰,擊退袁紹先鋒。
魯肅向麴義下達最后通牒,今晚魯肅將突圍,自五社津渡河南下。麴義愿隨則隨,不愿跟隨也由他自決。
麴義跟左右親信商議良久,最終答應一起突圍。
是夜,麴義七千多兵與魯肅一萬多兵,從李城西門蜂擁而出,直奔五社津。
張郃欲阻擊。麴義集合全軍擅弓弩者猛攻之。
一人拼命,十人難擋。
張郃抵擋不住,只得避開。
麴義、魯肅得以通過。
袁紹、沮授銜尾追擊,欲擊潰麴魯兩軍于半渡。
兗州左軍中郎將雷升斷后。
雷升與劉猛、朱樟等差不多同時加入劉備麾下。劉猛、朱樟等為涿郡大俠。雷升則是右北平豪強。
雷升勇猛敢戰,在劉備軍中漸漸站穩腳跟。
典韋初掌摧鋒營(曲級編制),朱樟為副,雷升等為屯將。徐盛、周泰等皆曾任過摧鋒營之屯將。
摧鋒營先編為四曲之軍,雷升升為曲軍侯;又擴編為三部六曲,雷升被提拔為軍司馬,領其中一部。
劉備平呂布后,將雷升提拔為兗州左軍中郎將,轄趙進、柳興、費章三部。
雷升本就是勇猛的性格,在典韋麾下日久,受其影響,將猛之一字更加發揚光大。
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兗州左軍已被染上雷升的風格。
雷升親自率柳興、費章斷后,與文丑、張郃惡戰。
沮授、麴義、顏良、文丑、韓荀、蔣奇、淳于瓊,七人并稱“河朔七雄”,是袁紹麾下七大重將。
麴義反叛,顏良戰死,韓荀敗軍,蔣奇無功,淳于瓊少武,七雄僅剩下沮授、文丑可堪使用。
張郃等漸漸脫穎而出。
文丑勇猛,張郃巧變,兩人奇正結合,節奏忽快忽慢。
雷升十分難受。
張郃瞅準破綻,突然率數百銳卒直取雷升中軍大旗。
雷升軍士一時間無法回援。
張郃在局部造成以多打少的形勢。
雷升身邊只有數十衛士,被張郃包圍其中,隔絕開與其他將士的聯系。
張郃及其銳士皆持長戟,奮力勾揮,將雷升衛士接二連三勾倒在地,接上一戟刺死。
雷升陷入被動,怒吼連連,哪邊陷入被動,就沖過去救援那邊,但畢竟分身乏術,眼看著小小的圓陣就要被攻破。
陣勢若被破,雷升即便再勇武,也難以在無數長戟刺擊之下保住性命。
馬蹄響起,一聲大吼:“將軍勿憂,我來也!”
趙進望見雷升被圍,率數十騎士縱馬馳來,猛撲張郃。
張郃指揮長戟士迎擊。
趙進付出十余騎士性命的代價,沖入圍中,救出雷升。
兩人步騎協同,向外沖殺。
柳興、費章也督精銳上前接應,終于匯合,且戰且退,向五社津撤退。
河南太守段煨、新任陳留太守王修派兵曹掾各率郡兵兩千,渡河入五社津,伏于堤岸下,見麴義、魯肅等撤入渡口營壘,突然起身,燃起火把,旗幟揮舞,鼓聲大作,作勢逆襲袁軍。
袁紹見整個堤岸上火把點點,宛如滿天繁星,看樣子至少有三四萬兵之多,吃了一驚,忙命文丑、張郃等暫緩追擊,免得中了劉軍伏兵之計。
沮授對袁紹道:“袁公,敵軍乃虛張聲勢。劉備主力皆在河東,此處安有大軍潛伏?請速擊之。”
袁紹道:“劉備狡詐,不得不防。”堅持徐徐而進。
待到天亮,才發現五社津河北渡口已空無一人,麴義、魯肅等全部渉冰過河,到了河南。
袁紹大為惱怒,命文丑、張郃渉冰南渡,攻擊五社津南岸渡口。
南岸與冰面相距足有三尺,且營壘甚堅,文丑、張郃仰攻,甚為不便,被麴義與魯肅輕松擊退。
袁紹慚怒,派嚴敬等率兵三萬,自延津南渡。
但延津亦有守兵。章進、杜仲所領水師,由于水面結冰,已移屯延津、白馬,高筑營壘,防備袁兵。
嚴敬難以攻下延津渡口營壘,只得悻悻回報袁紹。
黃河下游雖然相對平緩,但并非所有堤岸都是容易渡過,若渉冰過河后必須攀爬,很容易被劉備軍偵知,居高臨下進行反擊。
袁紹不顧沮授勸阻,再次猛攻五社津。
連攻數日,難以攻下南岸營壘,士卒疲憊,士氣大落。
袁紹只得問計沮授。
沮授道:“劉備主力正處于河東北部,猛攻永寧關,河東空虛,若我軍能奪取河東,則可與曹操南北夾擊,將劉備消滅于山谷之中。兗豫青徐四州唾手可得也。”
袁紹道:“曹操反復小人,孤豈可與之聯手?”
沮授道:“虛與委蛇罷了。即便擊破劉備,曹操也難守漁翁之利,我軍可順勢北上,再破太原,將之消滅。
若除曹劉,放眼天下,誰人是袁公之敵手?
此所謂一舉而定九州也。”
袁紹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