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六十一章 并州義士欲救駕

  魏郡,鄴縣。袁紹面沉如水,問陳琳:“此果為孟德未竟之詩否?”

  陳琳拿著一張紙,輕聲吟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搖頭晃腦,陶醉其中,袁紹叫了兩次,他才聽到耳中,忙謝道:“琳一時忘形,請袁公恕罪!”

  袁紹擺擺手道:“無妨。且說此詩!”

  陳琳道:“琳一直覺得孟德短歌行之詩有未盡之意,加上最后兩句,方覺渾然天成。前面所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本以為兒女情愛,其實乃夢想賢豪、求賢若渴之意也!孟德以周公自況,其志實大!”

  袁紹臉色難看,擺手令陳琳退下,問逄紀道:“山不厭高二句,到底從何而來?”

  逄紀道:“只能追尋到最初出現在曹府之外。或為奴仆不甚將底稿流出,或為人嫁禍孟德。然正如孔璋所言,這兩句與孟德在席上公開吟哦之詩渾然一體。委實令人費解。”

  袁紹道:“若是有人嫁禍,元圖以為當是何人?”

  逄紀不假思索地道:“劉玄德!”

  袁紹問道:“為何?”

  逄紀道:“劉玄德向來推崇孟德。其與孟德夾擊黃巾于東平,曾駐馬相見于浮橋,互許英雄,目無余子。后劉玄德孤注一擲,千里遠征,賴有呂布、張邈、陳宮作亂于兗州后方,方破孟德。孟德脫身來投袁公,又獻計遠襲幽州,破田豫,殺劉政。劉、曹可謂仇深似海,不共戴天。欲殺孟德者,必劉玄德也。”

  袁紹沉思片刻,道:“既為劉玄德嫁禍,則孟德無他志明矣。此事置之不理,可乎?”

  逄紀忙道:“嫁禍之事,只是或有。如今此事沸沸揚揚,冀州上下皆知,或贊嘆孟德志向遠大,或忖度其心有反意。即便袁公不理,孟德亦將自疑也!”

  袁紹問道:“元圖有何良策?”

  逄紀道:“既然兩下生疑,不如派人代孟德為將?為釋孟德之疑,可升其為征東將軍,令其駐兵平原,以拒太史慈。”劉備與袁紹議和,委太史慈以北方之事,審配不能御。

  袁紹捻須道:“可令正南與孟德對調,此計是也。”

  沮授聞聽袁紹欲派審配代曹操為征并主將,表示反對,道:“既有流言,何不加以疏導?孟德若自疑,可將顯思、元才等一并撤回,將西方之事全部委托于孟德。否則,必將局勢大壞。”

  袁紹皺眉道:“局勢大壞?君指孟德會反?”

  沮授道:“孟德已取上黨,垂破太原,此奇功也。派正南代之,豈非剝奪其功?孟德,梟雄也,豈能甘心?”

  袁紹大怒道:“曹操投于我,乃我之部將,兵甲皆我給之,奪其功又能如何?更何況,我將升其職,委以東方之事。若曹操因此而反,足見其狼子野心,陰謀早布。當日我派孟德西上,君為何不攔?”

  沮授道:“并州雖然險塞,但非膏腴之地,僅憑其地,無能與天下爭也。袁公可派大軍伐張楊,據河內,破王邑,駐河東,則并州入中原門戶喪失,無能為也。故授并不憂慮有人據并州自立。對于孟德,要當籠絡羈縻之,豈可貿然行事,令其發作?須知河內、河東此時均尚未入于我手。”

  袁紹決定西進時,未考慮沮授,怕其功高震主。沮授破公孫瓚有功,升為破虜將軍,在袁紹之下排為第一。

  沮授聞主將為曹操,心中失落,但為避嫌疑,只得閉口不言。

  按理說這個時機不錯,曹操已得上黨,陳兵于晉陽城下,未取得太原。若是尋常人,斷不敢反。但曹操非尋常人,不可以常理度之。沮授極為擔心此時就逼反曹操。屆時袁紹西有曹操,東有劉備,南有呂布,又陷入三面夾擊的形勢,比公孫瓚、劉備夾擊的態勢更為險惡。

  袁紹又征求田豐意見。田豐也反對此時就奪取曹操兵權,向袁紹道:“孟德之才足以匹配其志,當用其先取晉陽,再破雁門,經略北方。我等可取河內、河東,足可將其鉗制,使不得發作。”

  審配強烈支持奪去曹操兵權,道:“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伐柯。為虺弗摧,行將為蛇。曹孟德既然有反志,不趁其弱時制之,還欲等到何時?冀州英雄多矣,平并州何須必用曹孟德?”

  荀諶也支持褫奪曹操兵權,道:“曹孟德既有周公之志,破太原后,必將劍指河東,若被其襲擊長安,奪得天子,安置于并州,則冀州被動矣。”

  荀氏三兄弟,荀彧在曹操處為股肱,荀衍在劉備處為監軍校尉、沛相,皆得重用。荀諶為從事中郎,其職不足以酬其功。

  袁紹思索數日,難以決斷。

  曹操聞袁紹欲奪其兵權,對荀彧、程昱嘆息道:“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如出一轍,令人扼腕。”當年孫堅垂破董卓,袁術不發兵糧,導致孫堅無功。如今曹操將破太原,袁紹欲臨陣換帥,可謂失智。

  程昱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孟德當決之。”

  曹操皺眉道:“懸軍異州之地,陳兵堅城之下,本初親信列于左右,冀州兵士布滿軍中,進則無據,退則無路,自立亦難矣。”

  程昱道:“晉陽垂破,何謂無據?上黨已得,何謂無路?本初親信易擒耳,于夫羅等近在代郡、雁門,以書招之,必會南來,兩相制衡,控制此軍又有何難?孟德若不早決,審配西來,則大事去矣。”

  曹操原有一萬精兵,分韓荀、朱靈、高覽三將統領,其下夏侯惇、滿寵各領兵一千。

  戰于東陽關,損兵千余,然破上黨,得泫氏縣傅攀贈兵一千,曹操又募兵數千親自指揮。

  樂進回歸之前,韓荀為太原太守高肅襲破,損失不小,加上攻城之戰,損兵約三千余。樂進破高肅后,曹操取祁縣,留棗祗為守將,棗祗又募兵三千,陸續贈兵至晉陽前線。曹操實際控制兵力逐漸上升。

  現有總兵力一萬五千,曹操控制五六千兵。朱靈受曹操影響較大,非常時期說不定可以站在曹操這邊。高覽或可中立。真正鐵桿忠于袁紹的不過是韓荀三千兵,以及袁譚、高干等一班將領。

  荀彧道:“控上黨、太原、雁門三郡便可立足,此地民風強悍,得兵數萬不難,可早日攻取河東,以迎天子,否則長安生亂,萬一為劉玄德所乘,天子入于其手,則成王莽之勢,難制矣。”

  曹操道:“劉玄德有虎狼之志,不臣之心,我必阻之。本初欲坐觀天子遭難,我實難坐視。道不同,不相為謀!本初若遷怒,我自當之。”

大熊貓文學    漢室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