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自未央宮回來,對徐庶等道:“天子雖年幼,然極聰明。若得劉公輔政,中興可期。”
徐庶道:“可與天子約好出城之事?”
田豫道:“天子倒是感興趣,朝臣未必同意。”
徐庶笑道:“我已多方設計離間李郭樊等人,若長安生亂,我等突襲未央宮可也。天子愿走即可,何慮他人?”
田豫道:“無朝臣支持,天子孤身一人,哪有名分?”
徐庶道:“徐孟玉、第五文休、應仲瑗等,得無一人見過天子乎?我等擁天子,彼等朝臣若肯冒險千里而來,我等自歡迎,若不肯來,我等自有名士,何須求人?與李郭間,不過是口水仗而已。”
田豫道:“須當謹慎,若害天子,不如不動。”
徐庶點頭道:“田君放心,非有萬無一失之把握,我絕不會行事。即便有把握,也會請示左將軍后再行。”
田豫道:“好!切勿魯莽。荀公達、鐘元常皆智士,與尋常老臣大不相同,君可常去走動,有事多加咨詢。彼等雖與曹孟德有舊,然左將軍麾下亦有其舊友,如郭奉孝、荀休若等,彼等與君又是同郡,且不可自外于人。若能使荀鐘為左將軍所用,此乃奇功。即便不能投效,結為同盟,也是大功。君其努力!”
徐庶拱手道:“左將軍求賢若渴,我豈不知!田君之言,我必遵從!”
田豫亦拱手還禮。
田豫此行,一是代表劉備拜見天子,天子年已十三,若在其心中留下好印象,后面奉迎天子之事便成功大半;二是向天子近臣重申劉備忠于王室、愿提兵誅亂臣之心,天子近臣如荀攸、鐘繇、楊琦、劉艾等深為天子所信,可影響天子決定;三是拜會朝廷重臣名臣如司空楊彪、司徒淳于嘉、太尉朱儁、太常趙溫、衛尉張喜、病休的皇甫嵩等,若能得這些人投靠,劉備聲望必定更上一層樓。
在長安盤桓十余日,田豫便與徐庶作別而去。軍務事務繁忙,田豫難以久留。此行也算小有收獲。宮中耳目眾多,倉促說幾句話還可以,頒賜詔書根本不可能。然有天子口諭,若時機成熟,劉備亦可稱奉詔討賊。
一日,在外數日未回的莊威來報,說發現袁術細作蹤跡。
徐庶忙問在何處,如何發現的。
不怪徐庶重視,這袁術在細作方面確實了得。
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能放下身段交接游俠,在這方面不吝嗇于金錢財貨,養了一大批游俠、死士。
許攸交好袁紹,袁術罵之:“許子遠兇淫之人,性行不純”,欲殺之。
何颙奇曹操而知荀彧,與袁紹為奔走之友,而不造訪袁術,袁術罵道:“何伯求,兇德也,吾當殺之。”
怎么殺?
可以是自己動手,也可以是派刺客殺之。
歷史上袁術為曹操所敗,逃奔壽春后,仍舊兵鋒北出,在汝南、沛國、下邳、廣陵等地肆虐,曾任命舒邵為沛相等。袁術向陳國借糧,陳王劉寵不與,袁術便派遣刺客將劉寵和國相駱俊刺殺。有說此刺客即原陶謙帳下殺曹嵩的張闿,如今張闿為劉備所誅,陳國又在劉備勢力環繞之中,袁術當無能逞其兇威。
徐庶一直聽聞袁術派在長安的細作、死士有數十人,以大俠郭象為主,行蹤詭秘,只聞其聲,未見其形。長安城中近來有兩樁大姓被殺,據聞皆出于郭象之手。
莊威一身短衣,身材瘦小干枯,胸口、小臂露出的黝黑如鐵的肌肉卻表明此人瘦而不弱、身懷絕技,他眼睛瞇縫,道:“某偶見少府田芬府多有人自后院小門來往,觀其身形,不似普通僮仆,遂抵近觀察。其中有人呼一人為郭君,后者以目瞪視之,那人忙改口呼其劉大。那劉大與尋常武人大不相同,面貌平凡,似無勇力,然其每一步步幅皆同,有若丈量;眸子渾濁,亦如凡人,然瞪視那一下宛若電光交擊。某不敢多看,怕被其發覺。此后幾日,某裝作商販,在田府后院左近不遠處叫賣,又捕捉到那伙人中有人提到袁公。袁本初細作已在掌握,此必袁公路細作無疑。”
徐庶贊道:“莊君大功一件!袁術竊據九江,又侵掠汝南、下邳,乃我軍之敵。揚州處于江南,若為袁術所得,倚大江割據,后將難圖。聞袁術有不臣之心,或不利于天子,須當小心應對。”
管亥問道:“徐君是擔心袁術有刺王殺駕之意?”
徐庶解釋道:“袁術自己不愿迎天子,亦不愿他人迎天子,如今天子在李郭手中,威信盡失,方是袁術期盼之事。若左將軍迎得天子,奉詔南討,袁術何由得脫?因此其若發現我等意圖,必加以破壞。若能通知李郭攔截,其自然會做,若不能,未必不會狗急跳墻殺害天子。”
陳到切齒道:“袁氏四世三公,朝廷待之不薄。袁本初意圖廢立,袁公路目無君上,皆亂賊也。”憤恨之情溢于言表。
許秦出自許家塢,乃許褚族弟,雙眉一揚,道:“值此亂世,有勇有力者稱雄,袁紹袁術既有兵馬,豈會將天子放在眼里?想我沛國,盜賊四起,圍攻許家,若無仲兄有勇力,我家下場凄慘自不待言。天子無拳無勇,僅靠名聲,欲平天下,如何能得?”
徐庶聽出許秦話中未盡之意,搖搖頭,反駁道:“力固不可缺,然人心向背,亦足重要,豈可漠視?光武以來近兩百年,天下仁人志士皆望興漢,此乃大勢。左將軍既漢宗室,若能興漢,功可比肩周公、召公,流芳百世。豈可效劉君郎陰圖異計、造作乘輿車具之行,袁公路欺凌名臣、所欲無厭之態?此二人皆目光短淺,貿然表露野心,必為眾矢之的,將身敗名裂!”
徐庶說的明白,如今漢室仍是天下人心所向,誰敢貿然逆勢而行,必被當成靶子,智者不為;劉備乃漢宗室,若迎天子,以其年幼,如周公般輔政有何不可?以順討逆,平天下易也。
許秦心服道:“徐君所言是也。某想得過于簡單了。”
又說回郭象,徐庶道:“傳郭象乃汝南人,以俠聞于江、汝間,名垂十年,比綏南李中郎將略早,一隱一顯,齊名共論。郭象十余歲即持白刃報仇殺人,長大后更是行蹤詭秘,殺人如草,兇名遠揚,令人忌憚處尤過李中郎將昔日。”綏南李中郎將即李通。李通擁眾一方,威在明處;郭象卻是夜行刺殺,藏身暗處。明人可躲,暗者更讓人懼怕,不知其何時入戶來行兇。
有說揚州刺史陳溫非病死,乃是袁術派遣郭象所殺。陶謙亦曾遭郭象幾次暗算,幸防備嚴密,方幸免于難。
劉備有心放任袁術成長以壓制孫策,可惜此言難對麾下挑明,只得故意撇過袁術。徐庶等卻覺得袁術在九江鋒芒畢露,生怕他壞了大事,將他當成大敵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