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叔叔后來也給宋廷川的舅舅回了消息,他說他是真的心疼。
但也僅僅是心疼,因為他改變不了什么。
沒有人愿意留下的。
他們支教的那所海南的學校,缺水,天氣又悶熱。
學校的老師包括校長,發動了全村的人,給那個叔叔的支教團隊送來每天的必須用水。
“每家少喝一口,就能給老師洗把臉。”
這是校長的原話。
在他們的心目中,這幫來自城里的老師一定有更新鮮的見聞,更廣博的學識,更科學的教育方法,一定會帶他們走出貧窮。
校長看著支教老師們,好幾次欲言又止,沒人知道他想說什么,但是也沒有人去追問。
大概是不敢問。
生怕校長開口讓他們留下來。
如宋廷川舅舅所說,走走過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那位叔叔也順利拿到了一個優等考評。
當然他也做到了宋舅舅對他的叮囑,臨別的時候,不煽情。
他很清楚,這個地方,他再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們臨行的最后一刻,沒有人選擇留下來,孩子們會傷心。
這也是校長的原話。
當宋廷川講到這里的時候,在場的人都紅了眼眶。
宋廷川也斂下了眸,嗓音變得很淡,臉上的表情更淡。
“后來聽說,那所學校,再也不接收支教老師了。”
這句話真的,就像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團隊里的幾個女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出來。
蘇男的眼圈也紅了。
這其實就是國內很多地方一直脫貧不成功的現狀。
人往高處走,但更多的時候,都只想自己往高處走。
各種政策去扶持,希望更多的人進入山區,帶領那些落后的人們走出大山,而事實上,更多的人是把這些扶持政策當成一種跳板。
如宋舅舅所說的那樣,走個過場。
對于小胖子口中的那個石老師而言,支教甚至于成了一種走投無路下的不得不,他們不是真心實意來這里照顧和呵護這些孩子們,而是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無奈之選。
心底本就不情愿和抵觸,再把這些抵觸的心理帶給孩子們…
支教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而宋廷川故事里那個海南學校的校長則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再接收支教老師。
既然都是走走過場,又沒人愿意留下來,那就請去別處吧,他們村子小,大家生活都那么不容易了,也懶得伺候你們這些城里人。
當然,誠心想支教,想要給孩子們帶去知識和文化的不是沒有,但是很少。
偶爾被挖掘到了那么一兩個,很容易就上了新聞。
什么是新聞?
稀有且罕見的事情才能上新聞。
大多數人看到相關方面的新聞都覺得,這些人真好,真棒,為他們點贊。
從來沒有人去思考這樣一件事就上了新聞背后的含義。
國內還有千千萬萬小村落在等著被拯救啊,那么點的人怎么夠呢?
或許未來,當山區支教變成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而不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大新聞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盛世吧。
而我們現在,都活在盛世的假象里。
當然,也不能這么說,我們的生活確實是盛世不錯。
只是這萬千世界,總有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