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洛陽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有兩座關隘,分別為函谷關和潼關,同虎牢關一樣,也是易守難攻的險關。
李傕郭汜又合兵一處后,兩人經商議,打算各自派出麾下最精銳的兵卒同守函谷關。
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借函谷關之險與劉協對峙,繼而尋找破敵之法。
當然,長安城和潼關都會留兵駐守。
又因劉協當年由新豐直接轉道南下抵達南陽和張繡歸順劉協,所以李傕郭汜又分別派數千精銳鎮守武關和弘農郡。
講起武關,算是南陽通往長安路上最危險的“釘子”。
劉協有提過讓張繡大軍再走丹水攻打長安,但遭賈詡反對。
甘寧領水軍偷襲漢中,用了所有戰船,加之如今國庫不裕,打造可容一萬將士的戰船,絕非易事。
不過賈詡表示他已有應對之策,所以劉協便沒再多言,總之相信賈詡便是。
郭汜琢磨了番李傕的話,說道:“當年隨董公征戰時,關東十八路諸侯數十萬兵馬,尚在虎牢關前寸步難行,如今小皇帝不過幾萬兵馬,想過函谷關?乃是癡心妄想。”
郭汜受到李傕的影響,對擊敗劉協燃起了信心。可他們忽略了兩點,其一:劉協非當年貌合心不合的十八鎮諸侯。其二:函谷關前,不會再有呂布那等的無雙猛將鎮守。
李傕極贊同的點頭,應是郭汜的這番話讓他回想起以前隨董卓入主關中的輝煌。
“唉~只可惜董公竟被王允呂布這兩奸人所害。倘若董公還在,你我兄弟哪又會淪落之今時?”李傕難有的嘆氣道。
雖然李傕郭汜今時的實力也不算若,但是比起董卓在時,也是天壤之別。
“唉~某也時常懷戀隨董公征戰的時日。”郭汜隨著感嘆道。
“講起來,當年董公能入主關中,全因身邊有文優(李儒字)先生輔佐。反觀今時,自賈文和辭別后,你我身邊已無一可用的謀士。”李傕收拾了番情緒,說道。
李傕和郭汜雖然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但是對人才也是極為看重的,同時也求賢若渴。可是就沖著他兩的名聲,就沒人愿意投奔。
“賈詡該是隨張繡一并歸順了小皇帝。”郭汜不知具體情況,所以不確定的說道。
還沒等李傕應聲,郭汜又繼續說道:“就算你我不如董公,身邊無李儒賈詡這般謀士輔佐,也必須擊敗小皇帝,如若不然,你我下場恐比董公還慘。”
據說董卓被誅殺之后,尸體被掛于長安城頭。總之是死后也未得安寧。
“不用你提醒,某清楚得很。總之此次不是小皇帝死就是你我亡。”李傕眉頭緊蹙。這種事情,真不用常掛嘴邊提醒。
“既如此,你我就各自回軍營調精銳趕往函谷關。”郭汜起身,就準備離開。
李傕也隨起身,說道:“某馬上傳令段煨,令他準備一批軍械糧草運往函谷關。”
想要與漢軍長期對峙,糧草軍械必不可少。
“好,那你我明日長安城外見。”說罷,郭汜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