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六章 明報專訪

  一支橫空出世的樂隊,一場全新的視聽盛宴。

  這是登載在「明報」娛樂版面的頭條新聞大標題,非常引人注目。

  點點燈火仿佛流螢,照亮百家姓,也預示著香江夜生活的來臨。

  突然,海運大廈的大廳內上傳出了大提琴演奏的旋律,行逛的人們不由放慢了腳步。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策劃人同時也是「福祿壽樂隊」成員盧先生,他帶著一班「雜牌軍」成員們,以一種意想不到、新鮮奇特的出場方式,從四面八方逐一匯集到中央大廳。

  不同的樂器之間齊奏和鳴,現場響起了熟悉的旋律,這場獨特而熱忱的表演方式,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農歷新年來臨的氣息了。

  快閃,這是活動策劃人盧先生將這種表演形式定義的名字,是一種全新的短暫行為藝術。

  這場快閃活動由「福祿壽樂隊」策劃,傳統民樂愛好者和佳藝電視團隊參與,并拍攝制作成了一段足有7分半鐘的視頻,這段現場記錄視頻在電視播映后,引起全城市民熱議。

  市政局娛樂事務委員會主席胡發光先生,表示樂見這種獨特藝術表演形式在香江出現,而香江中樂團長吳達江更是對這種創新的民樂表演拍手稱贊。

  這樣一首樂曲,為何能引發現場上千人的呼應?這樣一場快閃,為何能喚起這么多觀眾和市民的共鳴?

  這支「福祿壽樂隊」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們組織策劃這場活動是何種用意?

  我們將一一揭秘其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以下請看「明報」記者周禮茂的專訪詳細報道。

  一個星期內,讓想法付諸行動,讓行動變成現實。

  “這場快閃從策劃籌備到實地拍攝,我們整個團隊只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佳藝電視編導查川儀告訴本報記者。

  “起初大家只以為只是在一個公開場合演奏活動,當大家聚集后,策劃人盧先生給大家講解了表演形式,雖然大家都不明所以,但受邀的義演者們都毫不猶豫紛紛響應加入團隊,按照計劃分配的內容步驟認真進行排練。

  整個團隊的臺前幕后涉及100多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樂手他們大多數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民樂愛好者,大家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齊齊「披甲上陣」,不辭勞苦、全力以赴。

  這場表演看似平凡的指揮手,卻是起了最大的作用,就像是戰場上中軍的旗幟,是穩定人心的核心,看著他站在中央,被不斷涌來的觀眾人群層層圍住,仍能夠鎮定自若地進入了指揮狀態。

  他的眼神,他的一舉一動,把大家緊緊連接在一起,讓我們頂著了現場眾目睽睽之下的壓力,穩定發揮出平時的演奏水平。

  指揮這樣一曲演奏不難,難就難在,他在周圍簇擁著成百上千人之中,仍能揮灑自如。

“為什么選擇在海運大廈這個場合?你要知道這里代表著香江商業繁榮發達,也是西方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了,會不會怕他們說你們中國民樂土味,難登大雅之堂?甚至排斥喝倒彩?”記者周禮茂追問道  “藝術何來高低之分?用策劃人盧先生的話說,這樣一次的快閃表演,就是用傳統民樂與市民做一次全新的近距離互動,既然我們要挑戰,那我們干脆就直接上地獄難度的了,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雖然這次演奏不是專業水準的,但我認為卻是最真誠走心的,我們希望用傳統的樂器和樂曲,用音樂特有的柔軟地去觸碰人們的心”查川儀搖頭笑道。

  “為什么整兩首明明是中國傳統民樂的演奏,卻讓我們聽出了流行樂的感覺呢,那種別具一格、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實在令人驚艷不已”本報記者周禮茂問出所有觀眾和聽眾心中最大疑問。

  “中國民樂的發展也并非拘泥于一成不變的,因為民樂相對西洋樂是有短板,所以這兩首曲我們也邀請了專業人士,請他們參與重新進行了編排,我們秉持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理念,大膽采用了一些西洋樂器進行補充,使整曲子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這是策劃人盧先生的回復。

  查川儀一臉自豪地說:“這兩首曲我們從小聽到大,也算是根植在我們這一代人心底的鄉音,尤其向我們在這片土地寄居的人們感觸就更深了。

  這些年西風東漸,年輕人更是崇洋媚外,帶洋字的東西他們都喜歡追捧,反而我們傳統文化的東西被他們淡薄了,今天我們就用一場特殊的表演方式告訴他們,就算是傳統民樂也一樣可以玩的驚艷、炫酷、時尚”

  “雖然這場快閃是「早有預謀」的,一旦開始了,一切后果又都是難以預料的,我們最注重的就是現場的觀眾市民的真實反應了”

  編導查川儀告訴記者周禮茂,以往在錄影室拍攝一場綜合節目,所有細節都是精心計算安排的,幾乎是每個環節都能精確到秒,就算萬一有疏漏的,也可以后期補拍剪輯。

  “但這樣一場在室外舉行的快閃,尤其是在海運大廈這個人潮如熾的大廳內,事先完全沒有彩排的條件,也沒有補救的預案,確實是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不單止是表演的樂手有壓力,我們整個拍攝團隊壓力更大。”

  “不怕你笑話我,整個拍攝全程我手心一直在冒汗,任何一個環節的出錯,都會拖累整場演奏的節奏。”查川儀一臉后怕地對記者回憶道。

  整個拍攝現場動用了5臺攝像機,十幾個機位,攝影師不斷來回奔波,大量鏡頭都用于捕捉現場觀眾,他們對于整場演奏最直接最自然的反應,等到拍攝完畢后整理剪輯素材時,最令查川儀感慨不已,也正是這些觀眾剎那間真情流露的一幀一格。

  “尤其是最后一曲,他們歡呼雀躍地跟著拍掌互動著,現場的氣氛一浪高過一浪,有的觀眾甚至情不自禁當場跳起舞來,這些觀眾如此熱情的畫面完全在我們的劇本之外”查川儀滿是笑意對記者說道。

  音樂藝術是無國界的,可以打破不同文化的隔閡,直抵人心。許多在場圍觀的外國人,也被這大聯歡的場景感染了,一位外國中年男子一臉驚嘆對著鏡頭說了一句:“truly exceptional Games”。

  采訪最后,記者忍不住打探這位策劃人盧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編導查川儀笑而不語,只向記者透露了一點消息。

  這次活動的策劃人盧先生,他主持的「福祿壽樂隊」和發行的唱片「財神到」,已經開始受到了市民的爭相熱捧。

  同時這支神秘的「福祿壽樂隊」,將會聯合佳視全臺知名藝員拍攝一段新春賀歲MV,屆時我們將可以在熒幕前首次看到他們首次獻唱了,各位請留意了。

  整篇專訪報道讓讀者印象深刻的關鍵詞「快閃」、「福祿壽樂隊」、「財神到」,已經成功引起了他們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隨著「明報」的這篇獨家新聞出街,其他的傳媒機構也聞風而來,紛紛有了深入挖掘這些新聞人物的興趣。

大熊貓文學    港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