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現代人,張孝武自然知道人在熟睡時一氧化碳中毒的癥狀,一氧化碳會讓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身體紅潤且感覺舒適,頭腦中出現各種幻覺,這也是為什么許多韓國藝人要燒炭自殺的原因,畢竟燒炭自殺比起其他的自殺方式,燒炭自殺能在人臨死之前減少痛苦的感覺,甚至產生快樂的感覺,導致人們在死前出現微笑的表情或幸福的表情。
張孝武知道,那凈事房雖然暖和,但通風還是很好的,且這么多年以來,凈事房的太監又豈能那么不小心讓小太監燒炭中毒,所以他判斷四個幼童絕對是被人滅了口。
大太監嘆道:“這四個孩子,沒福分啊,尸體埋了吧,埋了吧。”
張孝武點了點頭,心中冷笑起來,卻一言不發地回了皇城,并入宮教導了一會兒小胖子,小胖子兩日沒見師傅心中甚是歡喜,但卻沒有發覺張孝武臉上的一絲憂愁。
來喜來到尚武閣找到他,說皇帝傳喚,詢問皇子教諭情況,張孝武便跟著來喜來到養心殿,恰巧在門口遇到王敬之,便說了此事,隨后才去面圣。等面圣完畢,張孝武出宮時又遇到了王敬之,原來王敬之在此等候他,并約他一同飲酒。兩個系統的老大飲酒,自然去的是高雅之地,王敬之常去的地方是九間堂,這九間堂的主人,便是金衣衛副統帥四方。
但四方非常神秘,張孝武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未見其人。
兩人便從這次凈事房四男童一案切入話題,張孝武道:“想來蹊蹺,這四個男童年紀不大,但卻自愿自宮,你見過這樣的孩子嗎?還是南方口音!據我所知,南方人宗火觀念極深,極少有人愿意自宮入宮,在南方罵人時,罵的最兇的一句話就是斷子絕孫。這入宮做了太監,肯定是斷子絕孫了,四個男童還小,竟然有如此想法,當真怪哉。”
王敬之道:“所以你懷疑——這四個七八歲的孩子,入宮有圖謀?”
張孝武道:“不得不防。”
王敬之本不想查此時,可見張孝武如此重視,便派人追查下去。不查不要緊,一查不得了。
王敬之先是找到了將四個小孩帶入宮中的尤老大,那尤老大是專門販賣孩子的人拐子,不過本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他的手下只在其他地方拐孩子。但每逢災年,他們只會去撿孩子,尤其是一些流離失所的小乞丐,都是他們的目標。這些被拐的孩子去的大多數都是各大士族府上做家奴,倒也生活無憂。
而尤老大每年最大的一項收入,便是將男童拐到凈事房,充斥宮中的太監數量,而每個男童能賣到二十兩銀子。可這一次讓他感到詭異的是,有人自愿花錢入宮,尤老大也沒有懷疑,便直接將他們送到凈事房來。
王敬之尋到尤老大時,卻見到尤老大背后插著一把刀,顯然剛死不久。原本對此并不在意的王敬之,在得知尤老大被殺之后,頓時大起疑心。他隨后繼續派人追查,然而再追查下去時,陸續有知情人自殺或被殺。
王敬之不信邪了,此事越來越蹊蹺古怪,最終還真讓他查出來一些線索,有人說曾經發現有四個小孩在一個客棧中。王敬之親自來到客棧,他發現客棧的伙計受傷有一層老繭,他笑呵呵地說:“看來你們伙計的武功很高啊。”
伙計忙道:“平日在后廚幫著切菜。”
王敬之立即說道:“你知道我要問什么?”
伙計頓了一下,眼神閃爍,王敬之立即高喊:“抓住他。”
那伙計為自己的多嘴后悔,但此時已經完了,在眾多金衣衛高手圍攻之下,客棧伙計最終被擒,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嚴刑拷打時,伙計并沒有說任何有用的話,直到伙計的全家人被剝光衣服帶到他的面前,那伙計才肯說實話。此客棧為天火教在龍都的一處駐點,客棧從店老板到伙計都是天火教教眾,且這些人都是北方人,不容易被發現。
一個月前,從南方來了幾個人,帶著這四個孩子,四個孩子的父母都被官府所殺,四人抱著同一個刺殺皇帝的目的而來,因此甘愿自宮為閹人。四位幼童雖然年紀小,但心性堅韌,有都是親眼目睹自己家人如何被官府還得家破人亡,所以天火教重點關照他們。
沒想到,因為張孝武的一個懷疑,這四個小孩的計劃夭折了。朝廷在面對內部叛亂時,因大德帝的仁慈而網開一面,而面對天火教的陰謀時,大德帝絕對不容許他們的存在。金衣衛出動,將所有有關于客棧的人緣全部抓起,并嚴刑拷打,其中還有一些人屈打成招。在一個月時間內,被金衣衛殺得人達到三百多人,天火教在龍都的勢力被嚴重打擊。
大德帝看了卷宗,面對張孝武和王敬之,感慨道:“多虧有你們二位忠心為國,這才破獲了如此重大陰謀,僥幸,僥幸啊。”
張孝武道:“的確是僥幸,但凈事房的太監們為了賺銀子,什么人都招收,且做假記錄一事,才是給天火教教徒可乘之機的緣由。臣以為,這種事以后絕不能再發生了,否則只是東墻破了修東墻,西墻破了修西墻,這房子遲早還是要出事。”
大德帝一想到這些凈事房太監貪污便怒不可赦,道:“茍德祿,凈事房里,除了手藝人,全都給我殺了,把他們這些年貪污的銀子,都給我拷打出來!”
“遵旨。”
大德帝又道:“天火教在暗,我們在明,不知二位如何能徹底鏟除天火教逆賊?”
王敬之很是為難道:“天火教經過這么多年的打壓,藏匿方法越來越隱蔽,臣也只能竭盡全力,但收效甚微。”
大德帝又問:“先之,你說呢?”
張孝武道:“陛下,天火教看似強大,實則時日無多。”
“哦?”兩人眼睛一亮,忙追問道:“為何時日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