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十六章 河西(下)

  趙王丹用河西之地,換取燕國糧食的決定,被平原君趙勝派人,快馬傳給了在薊都的趙國使者鄭朱,讓其盡速通知燕國朝堂。

  閣相蘇代在得到鄭朱的告知之后,馬上來到親和殿親自向姬康稟報。

  “王上,趙國現已決定用河西之地,來換取我燕國的糧食了。”

  “哦,蘇相,代郡、雁門、云中等地,趙國不愿意換么?”

  “啟稟王上,看來趙國是不愿意。”

  姬康站起,來到親和殿內墻上的地圖旁,把目光投向了趙國北端的代郡、云中、雁門等地。然后,目光又看向了云中郡西邊的河套的地區。

  看著河套地區,姬康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

  “也是,這塊地方對于趙國來說,太重要了。如果是寡人的話,也寧愿舍棄中原的河西之地,而不能放棄代郡、云中、雁門等地。”

  說到這里,姬康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又自語道:“看來想取得代郡、雁門、云中這些地方,不是用嘴說說或其他東西,就能換來的呀!”

  蘇代一驚,在姬康身后,躬身對姬康道:“王上,如今不宜對趙國動兵呀!”

  姬康轉過身來,對蘇代笑著說道:

  “蘇相,誰說寡人現在要對趙國用兵了?但是,代郡、云中、雁門這一片地方,對我燕國來說,是相當的重要,寡人…”

  講到這里,姬康沒有再說下去。

  閣相蘇代也把目光投向了,地圖上的代郡、云中、雁門這一片地方。

  心中,亦然明白過來。

  如果這片地方屬于燕國,燕國在今后的天下爭奪當中,則會完全取得地利上的優勢,以及軍事上主動權。

  只要代郡、云中、雁門這一片地方屬于燕國,就會與燕國的上谷、漁陽,乃至燕國都城薊都,徹底形成一個整體。

  向南,可以雄視中原各國;

  向北,則可伺機北出,打擊匈奴等游牧民族;

  向西,就可取得自家君王,口中經常掛著的河套地區,并可伺機南下,攻取秦國。

  姬康轉過身去,把目光注視到了,齊地西邊的阿城、聊城、莘邑等城。

  沉思了一會,姬康又轉身對蘇代言道:

  “既然趙國已經做出決定,用河西之地來換取我燕國的糧食,那么,我燕國就按此辦理吧!等會,你與劇相等幾人商量下,如果沒有其他反對意見的話,就照此辦理吧。”

  “如果我燕國朝堂做出了決定,就要盡快處理好此事。要趙國務必于十月底前,撤出在河西的駐軍。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們需在年底之前,妥善處理好此事,安置好河西的民眾。”

  “臣蘇代遵詔。”閣相蘇代躬身對姬康言道。

  等到蘇代走出親和殿后,姬康在殿內緩緩而行。

  在殿內的侍官令王從,看到年輕的君王在徘徊了兩圈之后,聽到姬康自語道:

  “看來,開春之后,攻取衛地是勢在必行了。那么,是大打?還是,只要攻取衛地之后就停下來呢?趙國此舉,也有謀略在內,意圖不純呀!”

  閣相蘇代與劇辛、粟腹等幾位閣相商量后,同意了趙國的要求。

  眾人把商量的結果稟報給姬康后,由閣相蘇代召見趙國使者鄭朱,商談此事。

  蘇代與鄭朱兩人經過兩天的商談之后,二人各自代表燕國與趙國,簽訂了協議。

  燕、趙兩國協議主要規定:

  趙國把阿城、聊城、莘邑等二十余座城邑,連同所在地的民眾,一起交給燕國,趙國在這些城邑的駐軍必須在十月底前,換防給燕國的軍隊;

  燕國則分批對趙國,提供不少于百萬人六個月的糧食。

  協議簽訂之后,姬康親自下詔,命令駐守在齊地的大將薄望率第四軍,進駐到河西之地。

  接著下詔成立濟西郡,把濟北郡的高唐縣劃給了濟西郡,做為濟西郡的郡府。

  調任武陽郡郡守高遠,為濟北郡的郡守;大將薄望為濟北郡的軍馬都督。

  高唐原來就號稱齊國“北都”,在第一次燕國合縱伐齊之時,高唐城被趙國占據。

  后來,趙國為了換取田單,又把此城歸還給了齊國。

  此番,高唐城做為濟北郡的郡府,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超出眾人的意料之外。

  濟北郡郡守高遠,以及被抽調到濟北郡的眾多燕國官員,上任初期,就碰到了整個濟北郡除高唐縣以外,其他各縣民眾糧食短缺的問題。

  撤出河西之地的趙軍,因國內缺糧,走時把河西之地的糧食,幾乎一掃而光。

  留給濟北民眾的,只有不到兩月的糧食。

  氣得濟北郡守高遠,是破口大罵。

  訊息傳回薊都,姬康沒有生氣,則笑著對眾臣道:

  “這樣也好,反而給了我燕國,一個收攬河西民眾之心的機會。”

  燕國眾臣本來也與高遠一樣,都很生氣。

  但是聽罷自家君王的話后,每個人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燕國的糧食缺么?不缺呀!反而是太富裕了。

  現在燕國的許多民眾,都開始用糧食喂養起家畜了呀!

  但是,自家君王體念河西民眾的輿論,還是要造起來的。

  評論指出:燕國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決不能讓河西的民眾有任何挨餓受凍的現象。燕國其他各郡縣的民眾,要幫助河西民眾共渡難關。

  評論好號召各郡縣的民眾:捐助糧食與衣物,決不能讓濟北郡的任何一個民眾挨餓,也絕對不能讓濟北郡的任何一個民眾受凍。

  并在旬報的其他版面,寫了幾個燕國其他郡縣民眾,捐糧捐物的感人事跡。

  不說別的,此篇評論發出之后,受到了燕國各地民眾的積極好評。

  尤其,是原先齊國的民眾。

  要知道這個河西之地,原本是屬于齊地的。

  河西之地的民眾,原本也是屬于齊地民眾的。

  許多基層齊地民眾,特別是從河西之地遷到上谷、漁陽兩郡的民眾,在聽到自家鄉長、里長、村長在念此篇評論和感人事跡的時候,都掉下了激動的眼淚。

  還是燕國,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好呀!

  十一月中旬,阿城縣城附近的一個村莊,王家莊。

  莊內的大街之上,幾個年輕的燕國士兵,一邊敲打著手中的銅鑼吸引民眾過來,一邊大聲地對聚攏過來的民眾喊著話。

  “各位父老鄉親們,請大家聽我們說。當今天下各地,天災人禍不斷。我王心念民眾,知道河西民眾的疾苦,特地從燕國各地調撥了無數的糧食與物資,無償分發給民眾。”

  “從今日起,各村民眾,由各村任命的村長和村老們帶領,按照官府登記的民冊開始發糧,沒有登記民冊的民眾,馬上到官府登記即可。”

  “請各位民眾,按照官府發放的民籍戶冊,到官府指定的糧店或商鋪之內,前去領取糧食與各種衣物,以及耕作農具。各位父老鄉親,速速前往,速速前往了。”

  有些聚攏過來的民眾沒有聽清,就問身旁之人:

  “說啥?官府要免費發放糧食與衣物?”

  “是,官府是要免費發放糧食與衣物。”

  “不清楚,去到村頭看官府貼出的布告去,有專人在那里宣讀呢!”

  “哦,哦,明白了,明白了。”

  待再三確定之后,王家莊的民眾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

  民眾紛紛回家,開始準備去拿盛糧的布袋與其他器皿去了。

  在不遠處的街頭,幾個衣著不凡之人,正看著這一切。

  前方中間的一個人,氣質不俗,正是來阿城縣視察的郡守高遠。

  高遠轉身,對身旁阿城縣的縣令以及幾個官吏道:

  “劉縣令,你們要積極組織好,此次的糧食、鹽與衣物等物品的發放事情,并要用最快的時間,統計完畢阿城縣民眾的人口數。”

  “記住,王上乃至朝堂,對于此次給濟北郡民眾,發放糧食與衣物等物品之事,非常重視。我們濟北郡,絕對不能發生任何貪污事件,否則,必定重重處罰。”

  被高遠剛剛稱呼的劉縣令,也是剛被吏部從其他地方調任過來的。

  聽罷郡守高遠的話后,躬身對高遠道:

  “請郡守放心,屬下保證,月底阿城縣的人口數一定會統計完畢,民眾必會徹底穩定下來。如果屬下完不成此項任務,必會提頭去見郡守的。”

  安遠一聽此話,就知道這個縣令是從襄平學院畢業的。

  從襄平學院畢業的官員,說話都是這樣,什么時候對于上級下達的任務,都是會用斬釘截鐵的話說道:“一定完成任務,否則,必會提頭來見。”

  其朝氣勃勃的景象,讓從事了幾十年官員的安遠,也暗暗心折。

  這大概就是一個新興王朝的朝氣吧!安遠經常如此想。

  安遠對阿城縣令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對劉縣令道:

  “劉縣令,帶本官去此村,發放糧食的商鋪看下。”

  這個阿城的劉縣令,躬身對高遠應道:“諾。”

  然后,此縣令親自前面帶路。

  濟北郡郡守高遠等一行人,隨同阿城縣令,向前方走去。

大熊貓文學    大燕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