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與辛垣衍兩人,對此“辯論”的場合極為熟悉。
在辯論的開始,眾人以為魯仲連先生,必然會如往常人們聽說的那樣,率先對辛垣衍質問。
但沒想到此次辯論,魯仲連先生,只是微笑地看著辛垣衍,把手一伸,擺出一個“請”的姿態,讓辛垣衍先說。
辛垣衍躬身對魯仲連道:“先生,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中,而不去也?”
魯仲連彎腰回禮道:“世人皆認為鮑焦,沒有博大之胸懷而死,仲連以為,世人之看法皆錯也。眾人皆不知,他恥居濁世的心意。故此,世人方認為他是為個人打算。”
鮑焦,周朝時期的隱士,他因不滿時政,廉潔自守,遁入山林,,整日荷擔打柴,拾橡實充饑,抱樹而死!其忠烈與介子推齊名!
魯仲連繼續對辛垣衍道:“那秦國,被天下之人稱為“暴秦”。是個拋棄禮儀,而只崇尚戰功的國家。用權詐之術對待士卒,像對待奴隸一樣役使百姓。”
“如果讓秦王嬴稷,無所忌憚地恣意稱帝,進而統治天下。那么,吾只有跳進東海去死,而不愿意作他的順民。吾所以來見將軍,是打算幫助趙國啊。”
說到這里,魯仲連頓了頓,對辛垣衍道:“辛先生,在下說的沒錯吧?”
辛垣衍抓住魯仲連最后的結語,對魯仲連道:
“先生,你所說秦國的情況確實如此,但汝怎么幫助趙國呢?”
魯仲連微笑著對辛垣衍道:
“吾要請魏國和燕國幫助它,齊、楚兩國本來就幫助趙國了。”
辛垣衍點了點頭,對魯仲連道:“燕國嘛,吾相信會聽從你的;至于魏國,吾就是魏國人,先生怎么能讓魏國幫助趙國呢?”
魯仲連對辛垣衍一甩袖袍,言道:“魏國是因為沒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才沒幫助趙國。讓魏國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后,就一定會幫助趙國。”
辛垣衍不禁問道:“先生,不知秦國稱帝后,能有什么禍患呢?”
魯仲連哈哈大笑道:“從前,齊威王曾經奉行仁義,率領天下諸侯而朝拜周天子。當時,周天子貧困又弱小,諸侯們沒有誰去朝拜,唯有齊國去朝拜。”
“過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齊王奔喪去遲了,新繼位的周顯王很生氣,派人到齊國報喪道:“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繼位的天子也得離開宮殿居喪守孝,睡在草席上,東方屬國之臣田嬰齊居然敢遲到,當斬。”
“齊威王聽了,勃然大怒,罵道:“叱嗟!而母,婢也!”最終被天下傳為笑柄。齊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著的時候去朝見,死了就破口大罵,實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也沒什么值得奇怪的。”
堂下的蘇代等眾人,聽罷魯仲連的這番話后,齊聲道:“彩。”
辛垣衍臉色難看地對魯仲連道:“先生難道沒見過奴仆嗎?十個奴仆侍奉一個主人,難道是力氣趕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嗎?是害怕他啊。”
魯仲連長嘆一聲,對辛垣衍道:“請問辛先生,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嗎?”
新垣衍答道:“是。”
魯仲連冷冷一笑,對辛垣衍道:“那么,我就讓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醬?”
辛垣衍很不高興,對魯仲連恥笑道:“嘻!先生的話,也太過份了!先生又怎么能讓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醬呢?”
魯仲連哈哈大笑,對辛垣衍道:
“當然能夠,我說給您聽。從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紂的三個諸侯。九侯有個女兒長的姣美,把她獻給殷紂,殷紂認為她長的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醬。”
“鄂侯剛直諍諫,激烈辯白,又把鄂侯殺死做成肉干。文王聽到這件事,只是長長地嘆息,殷紂又把他囚禁在羑里監牢內一百天,想要他死。為什么和人家同樣稱王,最終落到被剁成肉醬、做成肉干的地步呢?”
“齊湣王前往魯國,夷維子替他趕著車子作隨員。他對魯國官員們道:“你們準備怎樣接待我們國君?”
“魯國官員們道:“我們打算用十副太牢的禮儀,接待您的國君。”
“夷維子說:‘你們這是按照哪來的禮儀接待我們國君,我那國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國巡察,諸侯例應遷出正宮,移居別處,交出鑰匙,撩起衣襟,安排幾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聽政理事。”
“魯國官員聽了,就關閉上鎖,不讓齊湣王入境。”
“齊湣王不能進入魯國,打算借道鄒國前往薛地。”
“正當這時,鄒國國君逝世,王想入鏡吊喪,夷維子對鄒國的嗣君道:“天子吊喪,喪主一定要把靈柩轉換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靈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喪。鄒國大臣們道:“一定要這樣,我們寧愿用劍自殺。”
“所以齊湣王不敢進入鄒國。”
“鄒、魯兩國的臣子,國君生前不能夠好好地侍奉,國君死后又不能周備地助成喪儀,然而想要在鄒、魯行天子之禮,鄒、魯的臣子們終于拒絕齊湣王入鏡。”
“如今,秦國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家,魏國也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家。”
“都是萬乘大國,又各有稱王的名分,只是看他打了一次勝仗,就要順從地擁護他稱帝,這就使得三晉的大臣比不上鄒、魯的奴仆、卑妾了。”
“如果秦國貪心不足,終于稱帝,那么,就會更換諸侯的大臣。他將要罷免他認為不肖的,換上他認為賢能的人,罷免他憎惡的,換上他所喜愛的人。”
“還要讓他的兒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妾,嫁給諸侯做妃姬,住在魏國的宮廷里,魏王怎么能夠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將軍您,又怎么能夠得到原先的寵信呢?”
堂下眾人聽罷魯仲連的話后,又不禁大喝一聲“彩。”
辛垣衍此刻也站了起來,向魯仲連連躬拜了兩次,對魯仲連道:“當初認為先生是個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
“我將離開趙國,再不敢談秦王稱帝的事了。”
說罷,辛垣衍就帶著隨從離開了邯鄲,回去了魏國。
姬康的舅舅趙王丹,聽聞了這件事后,感慨萬分!
在秦國大軍圍困邯鄲之際,平原君趙勝,面對著國內的這個爛攤子,是悔恨交加。
長平之戰,損兵折將四十五萬,國力大損,元氣大傷,現在敵兵殺到國都城下,還往哪里退卻?城破之日,即亡國之日也。
本指望魏國派兵來援,沒想到魏國十萬大軍,駐留邯鄲南邊的鄴城,沒有前來。魏王反而派來辛垣衍這個使者,讓趙王尊秦為帝。
趙王丹在此時,確實猶豫不決。
硬打的話,取勝的把握不大,去尊秦王為帝吧,又有點認賊作父的意味,先別說朝堂眾臣了,就是舉國臣民,會干嗎?不干的話,虎狼之師兵臨城下的圍困,如何能解?
但魯仲連先生,此番做為,終于堅定了趙王丹,誓死抵抗秦軍的決心。
于是趙王要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辭讓,最終也不肯接受。
平原君趙勝,就設宴招待魯仲連與蘇代兩位先生,喝道酒酣耳熱時,平原君起身向前,獻上千金酬謝魯仲連,魯仲連也堅辭不受。
這個時候,魯仲連與蘇代兩人,正好接到了姬康的來信,讓兩人即刻返回襄平。
魯仲連與蘇代兩人,與趙王等眾人告辭,返回了遼地。
魯仲連與蘇代兩位先生,此番出使趙國,不但與趙國簽訂了協議,要回了中陽郡等八座城邑。
更重要的是打消了,趙國內部綏靖投降主義路線,堅定了趙國軍民抵抗秦軍的決心。
尤其是魯仲連先生與辛垣衍的辯論,更是聞名天下。
魯仲連先生又在此次辯論會后,被天下人譽為“義士”!
待魯仲連與蘇代兩位先生,返回襄平城時,姬康帶君侯府眾臣,出城十里迎接兩位先生的凱旋。
在歡迎宴會上,遼城君姬康即興寫了一首詩《古風》,贊美魯仲連先生。
此詩一經傳開,就廣為流傳,并被后人贊譽,認為是五言律詩前期的代表之作。
而姬康,更是被天下人認為,是五言律詩的開創者、奠基人!
許多年、許多年過去了,在襄平學院大門口的廣場中央,有一組五人雕像。這組雕像是后人紀念為建立襄平學院,做出杰出貢獻的五個人。
中間是一位英姿勃發、年輕公子的雕像。
在其右后方的魯仲連先生雕像,衣袖飄飄,手拿一冊書卷,同前面的這位年輕公子一樣,面帶微笑,注視著前方的東北大地,和遼闊的中原大地。
而魯仲連先生雕像的下方,就雕刻著姬康所寫的這首《古風》,上面寫道:
遼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