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四章 東進(一)

  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姬康,現在隨著秦趙兩國之間上黨之戰的爆發,感到時間愈來愈緊迫。

  在全殲高句麗軍和東胡軍隊后,姬康終于認識到通過這幾年來,自己在遼地所進行的政體和軍事改革,已經初步見效,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在遼東大戰結束后,沒有解散大軍。在與幾位遼地的重臣商量后,決定趁現在高句麗內部空虛,出兵東進,實現自己心內早已規劃多年的“東進戰略”。

  在前世里,姬康對于秦統一前的歷史,說實在了解并不是太多,對于此時的高句麗更談不上什么印象。

  前世人們向往的是漢唐盛世,遺憾的是宋明兩朝,痛罵的是清朝腐敗無能。

  對于秦國的強大,姬康也是在參觀陜西出土的兵馬俑時,感受到過。那一排排雄壯威武的秦國大軍,仿佛隨時待命出征,讓人看到怎能不感到震撼呢!

  對于遠在中原北部的燕國及周邊國家,做為前世的人們似乎不太關心,了解得很少。知道先秦的歷史,也無非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類的。

  前世的許多史學家在研究燕國及東北諸國歷史的時候,資料非常少。這些本應該在燕國的歷史記錄中,有詳盡的描述。但燕國的歷史記錄,大概都毀于戰亂之中,剩余的也因為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后,所剩不多。燕國的歷史與東北諸國的歷史,因而出現斷層。

  對于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家知道的反而是隋朝時的三征高麗,傷民勞財,結果就是大隋隨之土崩瓦解,被唐朝取代。

  而當姬康來到這個世界,才知道高句麗的歷史也淵源很長。現在的高句麗國也如中原諸國一樣,由眾多的部落匯聚發展而來的。其中最大的幾個部落,就是古商(漢族)、扶余、東胡、肅慎、濊貊、山戎等。

  這些部落如遠古中原的部落一樣,不斷交匯融合,直到統合稱為國家,受中原文化、習俗的影響,他們自認為也是炎黃子孫。待周朝建立后,與箕國一樣,同時接受了周武王受封,而建國立制。

  現在高句麗國主朱琮的先祖,嚴格起來是扶余族,本來姓氏為高。但周武王在分封之時,取譯音為朱,所以他們現在的國主姓氏都為朱姓。

  在幾百年的時間里,高句麗的先祖們也是篳路藍縷、統合了周邊眾多的部落,才建立了高句麗國,但始終奉中原統一的王朝為正朔。

  這在姬康前世中,在東北和朝鮮半島挖掘的高句麗古跡是符合的,古跡中高句麗的文字同樣是中原文字,圖樣同樣是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都有。

  武成王十年,農歷六月三十,襄平城君侯府,軍事閣。

  姬康站在墻前,看著掛在墻上的高句麗國的地圖。

  然后轉過身來,對身旁的石敢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該回到母親的懷抱了!”

  石敢眼睛眨巴眨巴:“什么?什么回母親的懷抱?”

  姬康也沒有搭理石敢,對身旁的傳令官道:“傳令,命榮蚠和王石率領的大軍,務必于七月中旬前,發兵高句麗。”

  “諾。”

  駐守在望平的榮蚠、薄望和前往安城的王石等眾將,早已得到姬康的密令。眾人頓時大喜,這是滅國之戰呀!每一個參與大戰的將領,都可能名留史冊啊!

  因此在休整期間,按遼地規定,眾多將領和所謂的指導員們,紛紛找下面的將士們座談,讓他們打消顧慮,認識到接下來所進行戰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按自家君侯的話來說,這叫什么“統一思想”。

  七月初六,望平遼地大營。

  從襄平城君侯府緊急趕來的的使者,高舉君侯府指令,走進了榮蚠的中軍大帳,高喊道:“眾將聽令。”

  帳中眾將領在榮蚠的帶領下,全部跪倒在地,齊聲道:“某將聽令。”

  使者展開遼城君姬康的指令,大聲念道:“…命以榮蚠為大將,薄望為副將,即可率望平之大軍為左路軍團,攻伐高句麗。此令。”

  聽罷,榮蚠和眾將齊聲道:“遵令。”

  說罷,榮蚠叩首,接過使者手中的指令和銅質虎符。

  然后榮蚠將自己的保存的另一半虎符讓親衛奉出,當著眾將的面,將左右兩塊虎符合攏在一起,然后高舉說道:“虎符在此,眾將接令。”

  薄望等眾將見此,躬身道:“請將軍下令。”

  榮蚠點點頭,下令道:“明日寅時,準時發兵高句麗。”

  眾將齊道:“諾。”

  虎符為這個時代,華夏君王或君主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分金符和銅符兩種、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所以稱之為“虎符”。

  右符留存于君王或君主手內,左符在將領之手。君王或君主若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將才能聽命而動。軍隊不執行執虎符節者行兵令,除非君王或君主親臨現場調兵。

  與此同時,在安城駐守的將領王石也接到了姬康的命令。安城駐軍將以王石為主將,王忙為副將為右路軍團,攻伐高句麗。

  武成王十年七月初,遼地大軍奉遼城君姬康之明,出兵攻伐高句麗。遼東與高句麗之間沃野千里的原野上,一南一北的兩路大軍,宛如兩條大河般滾滾朝東奔騰。

  野王距離上黨郡很近,白起率領的秦國大軍自十四日從野王出發,不到兩日就抵達野王北端的天井關,隨即展開猛攻。駐扎在泫氏(今山西高平)的廉頗,隨即派兵增援,雙方在天井關展開激戰。

  天井關位于太行山脈,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經過兩日的激戰后,白起見傷亡太大,無法攻克天井關。隨即轉道左路,進攻上黨。

  趙軍在派出小股軍隊,與秦軍的先鋒部隊幾次交戰,遭到失敗。不得已,退守空倉嶺。

  武成十年,七月二十六日,上黨郡府。

  平原君趙勝有點憂慮地對廉頗和馮亭說道:“從先期我趙秦兩國交戰來看,秦軍果然不虧為“虎狼之師”,我軍屢屢受挫。廉頗將軍,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現在已經六十五歲的老將廉頗站了起來,看著墻上掛著的秦趙軍隊形勢圖,沉思良久,方說道:“平原君、華陽君,從與秦軍交手狀況來看。恕本將直言,我趙軍現在不是秦軍的對手,再加之白起用兵如神,麾下良將眾多。如我軍現在與之決戰,前途莫測呀!”

  聽罷老將廉頗的一番話,平原君趙勝再也沒有在邯鄲時期,在趙王丹面前的灑脫。與上黨郡守華陽君馮亭一樣,面帶愁容。

  廉頗看到趙勝、馮亭如此表情,哈哈一笑。對兩人道:“平原君、華陽君,你二人不必憂慮。雖然秦軍強大,但我趙國未嘗不能與之一戰。”

  走到墻前地圖旁,指著地圖上的一片區域道:“根據目前敵強我弱態勢,我趙國應采取防守策略。應以空倉嶺為前沿,光狼城為基地,在光狼城北部摩天嶺駐守我趙國大軍,并在這一線建立堡墻和城礙,形成一道穩固的防線,以阻秦軍。”

  然后,用手重重敲了下地圖,道:“平原君、華陽君,只要這道防線建立起來,我趙軍就不懼秦軍西面和南面的進攻,而我趙軍東面和北部緊靠我趙國。如此,我趙軍將以這條防線為依托,進則可以攻,退可以守。秦軍能耐我何?

  更何況,秦軍遠道而來,糧草軍資補給困難;而我軍則背靠我趙國,糧草軍資補給方便。長此下去,我軍未嘗不能擊敗秦軍!”

  聽罷老將廉頗之言,平原君趙勝和上黨郡守馮亭兩人都面露喜色,深意為然。

  七月初,奉趙王丹之命,老將廉頗率二十萬大軍穿滏口陘抵達長平,然后沿陶清河轉入小東倉河邊進入泫氏,先期抵達上黨,以防秦軍。果不其然,秦王隨即派大將白起率軍二十萬,進犯上黨。

  在白起和廉頗這兩位絕世名將看來,戰事進展的都很不順利。

  初期,趙國軍隊與秦國軍隊,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斗,趙國軍隊都被擊敗。這讓廉頗深刻意識到,現在的的趙軍在質上,與秦軍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所以,廉頗在與平原君趙勝和上黨郡守馮亭,兩人商議后,決定采取防守策略。沿空倉嶺和光狼城一線,開始構筑防御工事,再不出擊。

  這樣就讓秦國大將白起,一時之間也莫能奈何!

  白起站在空倉嶺趙軍的防御工事前,身后跟著副將王龁,以及追隨白起多年的秦軍將領蒙驁,王陵,王賁,王汔,王翦等。這是白起見趙軍不出來交戰,帶眾將前來看看趙軍到底怎么一回事。當然,也是想引誘趙軍出來追擊。

  但讓秦國眾將領郁悶的是,人家趙軍根本不理睬前來覬覦的小股秦軍,除前面防御工事內的趙軍在戒備外,后面則塵土飛揚繼續修筑工事。見到趙軍如此,秦軍的眾多將領都面面相覷,心中大罵。

  白起仰天長嘆,對身后的副將王龁等眾將道:“廉頗老兒,不虧為當世之名將。這種法子都能讓他想了出來。”

  然后,頓了頓道:“現趙軍龜縮不出,我秦軍也莫之奈何!按大王和相國范睢所囑,先暫時退兵。待尋時機,再與趙軍決戰。”

  眾將一起答道:“諾。”

  武成王十年,農歷八月,白起率秦軍主力徐徐西撤,留十萬大軍在烏嶺關與趙軍對峙外,其余秦軍撤回秦國。

大熊貓文學    大燕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