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不相信。
盡管戰報中說得很清楚,最后定鼎戰事走向的是把禿孛羅的六千人,但朱棣實在不明白,黃昏是如何倚靠一個泰山號硬撼歪思的兩萬多大軍,是如何將這兩萬多大軍一步一步拖入泥潭的,又是如何拖到把禿孛羅的六千人等到最好的戰機的。
因為朱棣實在無法想象。
一個泰山號,一個鋼鐵怪獸,能在一場面對兩萬多人的戰事里,達到如此重要的戰略意圖?
那得需要何等強大的火力才能掣肘住兩萬多的大軍?!
不過朱棣很快想到了一件事。
戰報中說:斬敵酋歪思頭顱!
歪思死了!
而在這樣的戰事中,歪思的頭顱肯定要第一時間送來應天,于是朱棣問跪著的那個斥候,“可曾將歪思的頭顱帶來?”
斥候立即答道:“就在殿外袍澤手中,深恐驚擾陛下,不敢未報入殿。”
朱棣愣住。
臥槽,還真的有歪思頭顱?
朱棣也注意到了,這個斥候和第一次送戰報的斥候是一樣的盔甲,也就是說,都是靳榮派遣觀察黃昏的斥候。
竟然被這貨策反了。
文武百官一聽,心里也是一咯噔,難不成是真的?
歪思的頭顱都有?!
可戰報上說的事情他們還是無法相信,更是不敢相信,太天方夜譚了,如果這個戰事是真的,那就意味著以后的戰爭都將隨之產生巨大的變化。
戰爭將會進入一個新時代。
朱棣大手一揮,“宣殿外之人進殿。”
片刻后,幾個斥候手捧一個盒子進殿,淡淡的腐臭味和刺鼻的石灰味瞬間彌漫整個奉天殿,文武百官紛紛皺眉。
尤其文臣。
但朱棣也沒有絲毫覺得不適,畢竟馬背上的皇帝,砍腦袋這些事情,他自己親手操作的不要太多,哪會忌諱這些東西。
對禮部官員道:“禮部那邊可有人見過歪思?”
禮部尚書呂震看了看左右侍郎,禮部有資格來參加大朝會的人很多,但今日來參加大朝會的就他和兩位侍郎。
倒是巧了。
禮部右侍郎就是從禮部擢升起來的,以前沒少干接待外邦或者出使的事情,聞言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出使過亦力把里,見過數次歪思,應該能認得出。”
朱棣揮揮手,“你去看看。”
那位禮部右侍郎上前,探頭看向被斥候掀開的盒子,只看了一眼,胃里就天翻地覆,不過這個場面,他哪敢失態,強忍著不適,仔細端詳那顆已經有些發臭的頭顱,萬幸這是冬天,如果是夏天,肯定是無法辨認了。
禮部右侍郎看了許久,才轉身對朱棣道:“陛下,確實像是歪思,因為經過石灰包裹,又過了些許時日,微臣只能確定像歪思,但不敢肯定是真的歪思。”
朱棣點點頭。
這個可以理解,這樣都能篤定是歪思的話,只能是歪思的親人才做得到。
不過此事不急。
反正此事還會有后續戰報,到時候等到靳榮的戰報后,便知真偽了,不過朱棣現在基本上已經相信了這兩封戰報。
以黃昏的謹慎,不可能弄出假的戰事大捷出來。
兩次大捷,朱棣知道該獎勵一下了,然而有點尷尬,因為這兩次戰事大捷,主力都是黃昏的蚍蜉義從,而蚍蜉義從不是國家軍隊編制。
是黃昏的私人武裝。
怎么獎?
你總不能把黃昏的私人武裝里的那些人,封個什么爵位吧,這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所以最后還是決定給黃昏封侯,然后獎賞大量黃金白銀給蚍蜉義從,而參與兩次戰事的斥候全部獲得軍功,李二、王五和趙子邁等人都直升千戶,泰山號上的二十多個年輕將領的獎賞也很尷尬,最終還是決定記軍功,按照功勞擢升。
同時封把禿孛羅為大明的陜西都司指揮使。
尼格買買提為指揮使——閑的。
暫時不知道將尼格買買提如何安置,大概率是要像使用雄霸那樣,讓他去參與外擴戰事——畢竟亦力把里的降兵和把禿孛羅的兵力,不宜放在漠北和亦力把里,還是派出去打仗比較穩妥。
獎賞的事情,不是朱棣在奉天殿當場拍板的,需要經過數日,由禮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那邊在天子的授意暗示下擬定出來,再交由內閣送遞乾清殿等待朱棣御批。
所以幾日之后,禮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負責這些事的官員們都在罵娘。
狗日的黃昏,不要老子們安生么。
因為幾日之后,又有一封戰報過來了,然后這三個部門就開始瘋了——接下來的獎賞事宜,工程量太尼瑪大了。
亦力把里的戰事完了!
封賞的事情就一大堆,僅是封賞的名錄就一長串,這三個部門可不得忙成狗,自然高興不起來,嗯,工作上高興不起來,實際上他們和整個京畿的朝野一樣,振奮莫名!
大明西征,打下了亦力把里!
這一次的戰報再沒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了,因為是靳榮寫的,也算是一封正兒八經的戰報,和戰報一起送來的,還有納黑失之罕的頭顱,以及老臣異密忽歹達的陳情降書。
這就不可能有假了。
同時還有一封請求朱棣派人去亦力把里建立布政司的章折:這封章折是黃昏專門送遞過來的,言說了諸多事宜,最后請求朱棣派人過去建立布政司和都司,以便徹底將亦力把里掌控在大明手中,又在章折中說,已經請范閑作為總責人,暫時組建了一個臨時的官府處理亦力把里的戰后事宜,請朱棣著一穩重老臣有經驗的人去亦力把里和范閑搭檔。
言下之意,是要請朱棣重用范閑。
朱棣大喜過望啊。
他真沒想到,兵力更重形勢更好的奴兒干那邊還沒打下女真,黃昏竟然搞定了靳榮,雙方一起聯手解決了亦力把里。
于是應天朝堂這幾日忙得飛起。
禮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要負責戰后獎賞事宜,吏部也要迅速運轉制定亦力把里布政司的官員構成,以及人員選定——好在如今隨著科舉改革,人才勉強夠用。
但還是忙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