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一戰

  榆木川一戰,很快傳回國內。

  福建那邊,雖然梅殷從兵力和戰略縱深上,都比不過大明平叛兵馬,但誰也沒料到,梅殷竟然強大若斯,竟然一直堅守著福建。

  這其中還遭遇了大田之敗。

  大田,朱高燧被圍困之后,徐輝祖單槍匹馬,帶著幾個扈從以及擔任謀士的黃觀,從外圍找了個地方殺入大田。

  和朱高燧匯合之后,很快說服朱高燧。

  不突圍。

  而突擊。

  其實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大田被圍困的明軍兵力,約莫三萬左右,而梅殷用來圍困的叛軍,其實也就五萬不到,只不過占據著地勢,是以便優勢盡顯。

  而朱高燧因為忌憚,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突擊,導致糧草耗盡,這才陷入絕境。

  徐輝祖到來之后,立即果斷執行。

  所有兵馬孤注一擲,將剩下的口糧一頓吃盡,酒足飯飽之后,動員所有士卒,說這一戰不為大明而打,是為你們自己。

  只有殺出去,才能活著。

  被圍困了許久的士卒一聽,悲哀之中看見了希望,有道是哀兵必勝,于是在徐輝祖的率領下,盯著一個方向猛攻。

  勢不可擋。

  這一突擊,立即將叛兵的計劃打亂,叛軍負責圍困朱高燧的是從京營跟隨梅殷來到福建的林元,有些眼光,很快看出了徐輝祖的意圖:

  不止是突圍。

  徐輝祖的意思,是突擊之后打破包圍圈,短暫休憩,然后以戰養戰,直奔后方空虛的泉州,如此一來,梅殷和順天帝將直面兵鋒。

  林元無奈,只能選擇將所有兵馬收攏起來,然后阻擊徐輝祖。

  可惜,被徐輝祖大敗。

  當然,也不能說大敗,在突擊戰中,徐輝祖和朱高燧麾下的兵馬損失慘重,只能說這一來一回,雙方在大田之戰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同時,朱高煦從江浙一帶進入福建。

  朱能率領兵馬亦進入福建。

  增援的天子親衛軍在武安侯鄭亨統率下,同安侯火真輔佐,很快和朱能形成戰略配合,建立出一條寬長的進攻線路。

  福建頓時四面楚歌。

  直到這時候,梅殷才徹底展現出他身為儒將的能力,坐鎮泉州,臨危不亂,軍令連下,奇謀迭出,三十六計接連施展,在明軍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叛軍竟然不失一城一地。

  話說回來,叛軍很少據城而戰。

  大多是根據福建復雜的地形采取游擊戰,擁有地利和人和的叛軍,竟然以微弱兵力,和大明平叛兵馬陷入拉鋸戰中。

  這對梅殷是有利的,也是不利的。

  有利的一點,這讓全國其他地方的建文舊臣看到了希望,若是再持續一些時候,沒準其他地方的建文舊臣揭竿而起,便會有星火燎原之勢。

  但也是不利的。

  因為福建只有那么大,民間的糧草只有那么多,長此下去,梅殷的兵馬將陷入后勤危機,沒了糧草,還打什么仗。

  不過梅殷并不絕望。

  因為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取得一場大勝,那么全國其他各地的建文舊臣,絕對會有人起兵響應自己,屆時局勢就會反轉。

  而且梅殷深知,朱棣現在在北方,要抵御韃靼的入侵,朱棣絕對沒有更多的兵力來平叛了。

  但是,榆木川大勝的消息傳回國內后,梅殷坐不住了。

  他知道不能再等。

  必須一場大勝,也只有一場大勝,才能改變局面,否則拖下去就是死,在這樣的局勢下,梅殷決定孤注一擲。

  他要吞掉明軍的一條線,以及這條線上的一個人。

  朱高煦!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朱高煦那邊的兵力,是由京營地方衛所加江浙一帶的衛所屯兵構成,戰力不是絕對精銳。

  而且朱高煦還是朱棣的二兒子。

  這里面有個很是微妙的地方:朱高煦也是最有可能問鼎儲君的人之一。

  另外一個是朱高熾。

  但朱高熾在應天坐鎮,所以若是朱高煦陷入危機,朱高熾會不會為了江山,故意整點幺蛾子事情出來,借梅殷的刀來殺朱高煦?

  完全有可能!

  這就是梅殷選擇朱高熾的原因。

  戰爭,打的不僅僅是士卒、糧草和金錢,也打的人心。

  隨著梅殷的調兵遣將,平叛的朱能、鄭亨、徐輝祖和朱高燧發現,壓力驟增,梅殷似乎將所有兵力都壓了上來——這個錯覺不難理解。

  因為福建地形復雜的緣故,斥候撒出去,都要三五日才能傳回一點消息。

  甚至有時候撒一標斥候出去,能回來一般就算運氣好。

  地勢復雜,山險水惡,大部分犧牲的斥候,并不是死在地方斥候的刀劍弩箭之下,而是死在各種自然環境中。

  是以徐輝祖等人,根本沒偵察到,不是梅殷把兵力全部壓上來了,而是梅殷將應付朱高煦的兵馬,給撤到他們這邊來了。

  朱高煦是一員猛將。

  沖鋒陷陣他是無敵的,但論起謀略來說,還是比不過梅殷這位儒將。

  一看全面防線空虛了,還以為是徐輝祖他們大捷,導致梅殷不得不回防,于是大喜,率領著兵馬直接殺向泉州。

  這也怪不得朱高煦,這個時候的大明,消息傳遞確實很慢。

  等朱高煦發現其他進攻路線并沒有大捷,而他的深入是梅殷的誘敵之計后,已經來不及了,他已經率領大軍孤軍深入到了興化府。

  距離泉州,僅僅數百里。

  朱高煦知道上當了。

  但他不是朱高燧,沒有選擇找個好地方駐兵等待徐輝祖等人的并進,而是帶領著人,繞開有可能被埋伏的路線,直奔泉州。

  他要擒賊擒首。

  有些時候,危機也是機會,如果讓他此舉成功,那么將來的儲君位置,天平將極大的傾斜向他,而且朱高煦也明白一個道理:他要是再被圍困在興化府,絕對等不到支援就會團滅。

  他率軍太深入了。

  而且他自以為是,覺得這樣的情況下,老大朱高熾肯定巴不得自己死翹翹,所以一旦被圍困,老大肯定會用各種理由,讓距離自己最近的鄭亨和徐輝祖,不來支援自己。

  所以朱高煦的選擇很直接簡單而粗暴。

  兵貴神速。

  以最快的速度突入泉州,然后和梅殷來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

  然而梅殷也是這么想的。

  于是在泉州和興化府交界處的楓亭,叛軍最后的兵馬和朱高煦的兵馬兩軍對壘,一場將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大仗,即將登場。

  天下共矚目。

高速文字大明王冠章節列表

大熊貓文學    大明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