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78章 趙家軍第一鎮

  接下來的半個月里,趙銳都在整編磨合朔州的部隊,最后索性吃住都搬到了兵營,拉近和士兵之間的距離。

  著一萬火槍兵,由于年紀都不但,加上說書先生夜夜宣傳,天天喊口號,吃飯前要喊忠于趙大帥,睡覺前也要喊忠于趙大帥,導致一個個都成了崇拜趙銳的狂熱分子。

  至于編制,在太原時趙銳就已經敲定。

  從冷兵器的十十編制,變成了五五編制,基礎的五人為伍,也變成了十三人的班。

  也就是說今后全火器部隊,十三人為一個班,班長一名,由精兵或者老兵擔任,裝備一柄指揮短劍和一把短火銃。

  另外十二人裝備遂發火銃,每人再攜帶兩顆手雷,由軍銜高的兩人,擔任第一副班長和第二副班長。

  之所以弄成十三人,趙銳也是深思熟慮,并結合戰場實際情況搞出來的。

  首先十二人,可以組成四人三排三段式射擊,和三人四排,四段式射擊,或者六人兩排齊射。

  非常靈活,人再多容易導致混亂,再少也不太合適,以后裝備刺刀后,中遠距離上,班長指揮火槍兵射擊,待對方沖近,班班先用上好彈藥的手銃開一槍,然后拔劍沖鋒。

  至于攜帶的手榴彈,戰場進攻實在不方便,容易誤傷自己人,所以今后主要還是用于防守。

  這種手銃槍管口徑要大于長火銃,類似于前世的散彈槍,趙銳打算今后朔州的兵工廠,全部生產這種短火銃和冷兵器,以及彈藥。

  而太原的兵工廠,則著重于生產長火銃,火炮,手雷和轟天雷,彈藥以及盔甲,頭盔,軍服等。

  五個班組成一個小隊,包括隊長,兩名副隊長,一名腰鼓手,和一名背鍋火夫,剛好七十人。

  五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包括大隊長,副大隊長和鼓手,接收旗語兵等,共360人。

  五個大隊,組成一個營,另在下轄一個炮兵大隊,裝備三寸迫擊炮30門,一個輜重大隊,一個指揮小隊,一個騎兵偵察傳令小隊,以及營部一些副統領和干事,全營共計2700人,完全可以獨立擔任小級別的戰術目標任務。

  一個鎮,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千人規模的騎兵營,一個炮兵營,裝備100門弗朗基大炮,一個輜重營,包括郎中護士,馬夫,木匠,后勤人員等等,共三千人。

  再加上擔任中樞指揮以及警衛和干事,全鎮共計一萬五千人,騾馬戰馬四千匹,大車五百余輛,可攜帶一月之糧,大小戰數次。

  輜重營,主要功能并非押運糧草,而是運輸帳篷,搭建營地,照看馬匹,救治傷員,伐木搭浮橋等等。

  真正戰事拉長,或者太過于激烈,這時代肯定要招募數量同等的青壯,負責運送糧草物資和彈藥。

  如果真的靠三千人的輜重營,就想維持一萬兩千作戰人員的長期開銷,那就是個笑話。

  這次回朔州帶回來的一千騎兵,在從大牛的騎兵營挑選一兩百精銳,剛好組成第一鎮的騎兵營和三個騎兵偵查小隊。

  目前有一萬步兵,趙銳又招募了一些工匠郎中護士,和馬夫等雜七雜八的人員,第一鎮除了炮兵外,其他各營和中樞指揮體系終于達到了滿編。

  而為了今天更好的區分騎兵部隊,五千人規模的直屬騎兵大營同樣會授予名字,太原的騎兵營命名為驍騎營,大牛的騎兵營命名為極風營。

  整編完畢后也只是磨合了半月,趙銳就將第一鎮和極風營調往了偏頭關,一個月下來偏頭關劉千戶,也將承包的軍營工程修建的七七八八。

  三堡之間的兵營留下了一千火槍兵駐守,井坪堡外的軍營,留下了一千騎兵駐守,趙銳還是很講信用的。

  “二爺,你說什么?你要用那水泥鋪路,還要一直鋪到偏頭關去?”

  “嗯,這水泥本來就是修橋鋪路的,我琢磨著現在溝渠和各堡都修建的差不多了,反正以后也是要大規模鋪路的,現在產量小,就先試著鋪一段。”

  趙銳沒理兩女和幾位管事的震驚,點點頭。

  “可是二郎,即便這樣恐怕也遠遠不夠呀,如今水泥一天也就生產五百多斤。”

  “是呀二爺,那水泥那么金貴,用來鋪路實在是太浪費了。”

  馬韻兒和李婉柔都有些舍不得,當初那水泥燒制出來后,她們也著實震驚了一把,所以早就當成了寶貝。

  幾名管事也頻頻點頭,心里都覺得趙銳太敗家了,水泥那種稀罕物,怎么能拿來鋪路?

  “一天才五百斤?怎么會這么少?”趙銳眉頭一皺,今后山西的幾條主干道,他都打算鋪水泥,還有各地的水庫溝渠,一天五百斤有個屁用。

  “哎,二郎有所不知,那水泥確實神奇,也非常好用,奈何制作太過麻煩,尤其是燒之前要用石磨將…那些東西磨成粉末,燒好以后又要磨成粉末,現在有十架石磨,一百匹騾馬日夜不停的拉磨,每日也才磨出區區五百斤。”

  馬韻兒嘆了口氣,解釋道,差點就將配方說出來,趕緊改口。

  趙銳為了避嫌,不想表現的太過逆天,水泥玻璃這些東西他都囑咐過那些工匠,就說是他們自己燒制出來的。

  所以大家并未知道是趙銳出的主意,還以為是那些工匠瞎琢磨,無意中弄出來的,畢竟趙銳對這方面很鼓勵,現在那些年輕的工匠,幾乎沒事就天天瞎琢磨,想要一飛沖天,大家也都是見怪不怪。

  “那就加大石磨的數量,十架不夠,就一百架,再不夠就兩百架,每天最低也得保證五千斤的產量。”趙銳一擺手。

  “二郎,兩百架就得兩千匹騾馬拉,還有其他東西的運輸,挖掘也將增加十倍的人數,那水泥又不能吃,咱們這樣過多的投入人力物力和騾馬是會影響農事的。”

  馬韻兒面露擔憂,如今為趙家干活的工匠,幾乎都快追上種田的佃戶了,雖然趙家現在不缺銀子,但糧食卻要向外購買,已經快無法自足了。

  “嗯,這樣好了,山谷不是有條小河嗎?沿途架些水車,用水磨來磨好了。”

  趙銳也知道農業才是根本,沒有農業保障,再龐大先進的工業都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是經不起風浪的,因為人首先要吃飽肚子。

  “二爺已經試過了,那小河的水太小了,磨面還可以,磨水泥就不行了。”負責礦山的管事趕緊道。

  “那就將水泥廠搬出來,搬到桑干河邊去,人手不夠就給我在大同境內招募,反正我的要求只有一點,三個月后,水泥的產量必須達到每日五五千斤,半年之后要達到每日一萬,一年之后每日要達到兩萬斤,現在產量不夠就暫時不鋪路,還是將女子學堂修完再說。”趙銳一揮手道。

  “是,二爺。”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那名負責的管事只得點點頭,馬韻兒和李婉柔張了張嘴,見趙銳態度堅決,也沒在勸。

大熊貓文學    明末之草原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