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11章 啟動

  在《全彩設備》的四條新線,全面上馬的時候,《光電科研》的另一個項目,也悄悄啟動了。

  甘肅省平涼縣,某研究所。

  “所長,光電科研的小成,給我們打了一個電話,詢問1.5微米光刻機的事情。”

  “咦?他們的LCD產線,要用到這么高精度的光刻機了嗎?”

  作為《精密光機》的股東之一,研究所對光電及其下屬的全彩,動向還是十分了解的。

  國內的半導體設備行業,在這段時間全都吃了個飽。但也有個別細分行業是例外。光刻機這個細分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LCD用大尺寸低精度光刻機,都被《精密光機》給截留了。研究所在92年,只能靠一些LED行業升級訂單維持,與去年的熱鬧景象,完全不能比較了。

  看著兄弟單位紅紅火火的局面,要說不羨慕是不可能的。接到了消息,大家本能的反應就是,我們的機會來了啊!

  《精密光機》畢竟底蘊不足,從10微米,步進到5微米,已經是他們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能取得的最大成就。

  “不是的。他們想上一條小規模的晶圓廠,主要目的是生產LCD驅動芯片。這條產線的技術指標是2微米,3寸晶圓。”

  “噢。這樣啊。沒有問題啊。”

  1.5微米的光刻機,研究所85年就開發出來了,技術非常成熟。

  雖然有些失望,但有總比沒有好。這兩年,除了LED和LCD產業產生的額外訂單以外,真正來自半導體本身的訂單,是少之又少。它甚至少到,都快被大家遺忘的程度了。

  “他還在問我們的0.8微米光刻機是否可以在93年面世。”

  “他們這是準備做什么?為什么要問0.8微米光刻機的事情?”

  研究所也有后續精度光刻機的研發計劃,但受困于資金,進展始終不快。從85年算起,到現在7年了,升級換代產品一直沒有出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也在慢慢進步,0.8微米的光刻機,已經看見曙光。大家努努力,還是有可能在93年面世。(原歷史,94年面世)

  “他說,光電有個技術進步路線圖,他不僅僅是要上0.8微米,而且希望在94年,最遲95年能看到0.5微米光刻機。”

  “這根本不可能!這不是開玩笑嗎?他以為光刻機是什么?”

  “我跟他說了,但他一直堅持。就是這個時間做不到,也要我們給出一個預計時間。”

  秘書也不是什么不懂。不合理的東西,早頂回去了。

  “這怎么給?沒有錢,怎么做研發?下次他再點打電話,告訴他,他要是投錢給我們,我們就幫他做研發。”

  “小成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我們兩家合作,一起開發高精度光刻機。”

  “怎么個合作法?”

  “他的建議是,把我們的光刻機開發團隊,并入《精密光機》。這個團隊可以折合成公司股份。”

  這支光刻機開發團隊,是國內最強的一支技術團隊,以它為骨干,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SMEE。

  如果這個團隊可以加盟《精密光機》,后續的一系列計劃都有了實施的基礎。

  “就這些?”

  所長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思考。研究所與《精密光機》一直有合作,已經有不少同事,被派去冰城工作了。

  《精密光機》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由于LCD產業鏈的滋養,這些派駐人員的工資,福利,比留在甘肅苦熬的留守人員強多了。

  這種對比,也挺傷士氣的。

  派出去的都是二流人員。但這些人員在異地生根發言,一年來成果不斷,在LCD光刻機領域,大放光芒。而留守的核心技術人員,由于資金不足,只能日復一日的浪費人生。

  “小成經理還說了,如果我們同意這個合作開發光刻機的計劃,他們會把一部分LCD光刻機訂單轉移給我們。”

  京城,海淀區。

  “古部長,我們收到消息,《光電科研》準備上馬一條3英寸,2微米的晶圓廠。”

  “他們是準備生產什么呢?”

  “據說是準備生產LCD的驅動芯片。LCD產品對芯片進口需求量很大。他們想自己生產。”

  “好吧。希望他們成功。”

  3英寸,2微米,在國內,也不算比較低檔的配置了。

  “不過我聽說,他們準備在94年的時候,步進到1微米精度,95年步進到0.5微米精度。”

  “這怎么可能?”

  古部長一陣失笑。大家這么多人,都在忙活什么呢?

  “不清楚。不過很多設備廠家都確認過了。光電把這個項目跟LCD產線設備捆綁了。”

  由于LCD產業鏈的緣故,相關設備廠家,接到了新晶圓設備的開發任務,也都積極行動了起來。

  畢竟這兩年的合作,光電的口碑一直不錯。設備給的價格高,銷量還大。雖然偶爾回款有些問題,但最后總能把錢還上。

  “他們是準備引進技術嗎?引進誰的?”

  光電系的產品,一直沒有面向國內。先后幾代產品,LED大屏,LCD,在國內都沒有怎么銷售,就是外資企業都做不到這一點。

  “好像就是準備自己做。至少我問過的幾家企業都是這樣。他們的技術路線,908實際都能用得上。”

  “有意思。”

  908工程尚處于調研階段,結果下面有一間企業自己動手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也是常事。首鋼就上馬了一條精度為1.2微米的晶圓廠。唯一可惜的是,他們走的是全面引進的道路,技術不在中方手里。

  “我們要做什么?”

  秘書還等老板發話呢。很多設備廠家都是電工部直屬。底下人把情報報上來,也是征求意見。

  “支持,這沒有什么說的。讓下面的這些單位,全力支持。”

  又不需要國家和部委拿錢,為什么不支持。

  “不過你給光電,去個函,問一下他們的具體計劃。看能不能和908計劃配合起來。這樣可以避免重復投資。”

  光電系算是國內這兩年,異軍突起的典型。依托東三省雄厚的科技和工業底蘊,在沒有國家扶持的背景下,自己硬生生殺出一條新路。

  LED和LCD,兩次出人意料的爆發,給眾人帶來意外的同時,也帶來了信心。

  不斷的成功,自然帶來的就是不斷的信任。

  在這個時代,不論是社會輿論還是實際操作,大家都期待著能人的出現。

  國門打開以后,面對無情的事實,上上下下彌漫著沮喪的情緒。連續兩年的禁運,更加深了這種挫敗感。

  而光電連續兩次在世界市場上的逆襲,與此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所以,光電早已被重點關注了。

  這一次,光電再次開辟新戰場,而且跳入的是國家最為重視,而且也是最弱的晶圓產業。

  轄著在LED和LCD兩個行業建立起來的赫赫威名,無數人都對光電有所期待。

  一系列的命令,秘密下達了下去。

  所有接到命令的相關科研院所,院校,都把光電的項目,調整成了本單位的一號工程。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

大熊貓文學    重生之北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