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05章 一號工程(下)

  “我不準備動用現有的公司力量。”

  成永興搖了搖頭。

  “那是要再向學校求援了?”

  一號工程,這又是一次《全彩工程》級別的大項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次的全彩工程,工大差不多動員了全校的力量支援,這次呢?

  工大現在不要說支援晶圓了,連全彩這種級別的項目都支持不起了。

  “不是。這次的晶圓項目,我準備把它放在城。相關力量,我也會重新組織。”

  這個事,成永興也是想了很久。晶圓放到冰城,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冰城并沒有晶圓產業所需要的人員和技術。一個學校的力量,終歸還是有限度的。

  雖然光電作弊式的異軍突起,但還是掩飾不了底蘊不足的問題。

  新生的工大半導體系,已經支撐了led,和lcd兩個產業。不論是人力,還是技術,都已經走到了極限。

  再尋找一個新的依托,就是最好的辦法。

  而城則不同,城在半導體,尤其是科研領域,有幾個單位能夠幫上大忙。

  光機所,這個不用提了。

  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單位,就是光機學院。這間學校的專業設置,差不多就是為了晶圓準備的。

  最重要的一個是林大。

  林大的半導體系成立非常早,它在1959年的時候就成立了,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系》。

  這個系在1960年的時候,就自辦元器件工廠,用于實習并生產集成電路。

  在這個時期,它的實力,比工大強得不是一星半點。

  其下屬的專業設置也是異常完整,包括了電子學,半導體化學,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半導體材料等一批具有碩士和博士資格的強勢專業。

  在這個年代,東三省工業基礎,技術基礎之雄厚,簡直難以想象。

  冰城,城,奉天,任何一個單獨拿出來,都足以支撐一片天空。

  可惜的是,此時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思路就是全盤引進。對科研,教育的投入,大幅度減少。這些力量,最后全部荒廢。

  由于東三省以及城經濟的漸衰落,地方財政養不起這么多國家級高校。

  林大,林工大,白求恩醫大,郵電學院,地質學院,總共五所國家級大學,于2000年被迫合并,成立了新林大。

  即使是這么多大學合并在一起,仍然無法解決經費問題,只能靠舉債度,最后成了國內首家資不抵債的高校,轟動一時。

  林大半導體系的實力,與林大一樣,由于缺乏經費及沒有產業環境的支撐,漸衰落,最后連冰城工大都比不過了,實在是可惜。

  “那叫我來做什么?這個一號工程跟我沒有關系啊!”

  白學成有點迷惑了。如果談2代線的事,其實去全彩公司去談更妥當一點。

  “這里有兩個事,跟全彩有關系,都需要你的支持。為什么把一號線,遷移到城,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希望通過這條lcd產線,培養和培育相關的產業工人。”

  一個晶圓廠,不是建成就可以投產的。相關的技術人員,也都需要培養。而培養半導體生產線產業工人的最好辦法,無疑是通過lcd產線來進行了。

  “第二個,就是資金。我準備把《全彩科技》的設備采購權利,收回到《光電設備》手里。通過《全彩科技》的設備采購款,來為晶圓產業輸血。”

  隨著lcd產業已經逐步走上正軌,產線的逐步量產,慢慢的,它就有了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比盈利能力更重要的則是它的融資能力。

  由于《全彩科技》的獨有技術,吸引投資人比較方便。像2,3,4,三條產線,主要資金都是外部投資人的資金。那么從這里揩油就是最好的辦法。

  這個思路有點像當初的智商稅。

  隨著tftlcd市場的打開,tftlcd的產能,也會迎來一個全面爆發的過程。

  在原來的歷史上,到94年底,世界上興建了21條tftlcd產線,它的產能總數,高達每個月63萬片。其中新增的產能,是54萬片。

  這個市場空白的絕大多數,都需要《全彩科技》去填補。以現在的2號線為參照,哪怕其良率為100,雙班制生產,也需要54條新線!而每條線的設備采購款,高達1.5億人民幣。

  由于lcd產能爆發引起的半導體設備采購款項,就高達了80億人民幣!這還是不考慮2代線的造價更高等因素的保守估計。

  晶圓產業的投資,就要著落在這里了。

  “一號工程,有沒有具體目標啊?”

  “初步的思路,是在9394年間,建設一個2微米的小型晶圓廠,然后通過技術進步,逐步升級到1微米進程。”

  葉靜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最后選定了lele路線作為光電下一步技術演進方向。

  《多圖案技術》在這個時代,其難度比納米時代,小得不是一點半點。小數點后少了兩個零的精度,導致在納米時代,大家最頭痛的衍,對準等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lele與samp相比,各有千秋。lele的主要弊端,是它有分圖片校準的問題。

  samp是一種自校準技術,所以在初期,它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但它只適用于對稱圖形,適用面很窄。

  它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這也是intel在14nm先拔頭籌,但在10nm遲遲無法通關的主要原因。相信intel最后也會走到lele這條道路上。

  晶圓廠的投資,也跟產能,晶圓尺寸有很大關系。由于這個晶圓廠的核心目的,就是驗證《多圖案技術》技術在實際生產線上的應用。沒有必要搞得過于龐大。這條產線的設計技術目標,只有2微米,3寸晶圓,月產萬片而已。

  至于這條產線的工藝設計,成永興就不準插手了,畢竟這種級別的晶圓,國內的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然后在9596年,再建一條正式線。它的技術指標,瞄準的是0.5微米。”

  其實在成永興心中,真正瞄準的是0.微米。

  96年又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隨著臺海危機,中美關系迅速惡化。《瓦森納協定》拉開了對中國長達數十年技術壓制的序幕。可以想象嗎?中國實際上是跟伊朗和朝鮮,一個待遇的!

  如果光電系的晶圓產業,能夠在9596實現對世界半導體產業的徹底反超,誰對誰封鎖技術還不一定呢。

  多重圖案技術的保密,相比odf還是容易一些,因為它沒有新的設備。至少,它不會被一張照片給泄密。

  光電晶圓,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以高于世界水平一代,到兩代的芯片,可以把其它國家的晶圓產業升級,全部打停!

  一如昨天的led,今天的lcd。

  最不濟,雙方有了坐下來談的本錢。

  制裁就是這個樣子,你造不出來的東西,我不賣給你。你能造出來的,運的意義何在呢?所以,光電自的體量雖小,但它為國家打開的是廣闊的大門。

  臺海危機的另外一個副作用,是中國復關談判徹底擱置。這一波的制裁,持續了5年,直到2001年,復關也變成了入關。

  復關和入關,看起來只差了一個字,但條件差遠了。至少后世一直在吵的,市場經濟國家待遇,根本就不成問題。

  反正多重圖案,早晚也會被泄露。這個時候,用先進兩個世代的晶圓技術,換取復關談判,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好吧。這個我同意”

  想了一會,白學成還是同意了這個建議。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光電設備》與《全彩科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利益實體。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是做出了讓步。

  從《光電科研》分家那一天起,他就知道,lcd在成永興心里已經失寵了。

  led產業,為lcd貢獻了起家的第一筆啟動資金。現在輪到lcd產業為晶圓產業輸血了。

  但這次的談話,也在他心底里埋下了一絲影。現在紅紅火火的lcd產業,會不會也面臨led一樣的命運呢?

大熊貓文學    重生之北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