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就解釋,說道:“貓抓熱,又叫貓抓病,全稱貓抓病性淋巴結炎,是一種由貓抓傷或撕咬后引起的,以局部淋巴結炎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疾病。引發這種病的‘真兇’是漢塞巴爾通體,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胞內寄生的需氧桿菌。
貓是漢塞巴爾通體的主要宿主,病原菌存在于它的口咽部,并通過跳蚤和扁虱等寄生蟲在貓群中傳播。貓又通過抓、咬、舔人體破損的皮膚,將細菌傳入人體。不過你們放心,這種病不會人傳人。”
貓抓熱發病不分年齡段,全年都可以發病,但多數集中在224歲,身體免疫力低下的人比較可能患病。
現代養貓吸貓,喂養流浪貓的人較多,患這種病的人其實也不少見。
好在,這種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常可自行痊愈,但如果患者高燒不退,癥狀比較嚴重,可以使用氨基糖甙類等抗生素進行治療。
當然了,若是要確診,還需要一系列檢查,陳俊就開單子了,檢查結果出來,果然,如陳俊所說,是貓抓熱。
成功斬獲這對母女的崇拜值若干點。
隨后,陳俊對癥下藥,女孩很快退燒,不久之后就痊愈了,淋巴結腫塊也自然是逐漸消失了的。
不過,像貓抓熱的病例雖然也有一些,但相對于廣大的擼貓一族來說,比例還是相當稀少的,并不是所有的貓抓傷人就會引起“貓抓熱”,貓本身帶菌才會把細菌傳染給人。
一般情況下,家養的“貓主子”比較干凈,帶菌的機率比較低。
流浪的喵星人因在外走南闖北,接觸的細菌也比較多,如果被其抓傷,較容易引發“貓抓熱”。
擼貓,吸貓,還是家養的好。
陳俊的很多粉絲也都喜歡養小貓咪,所以陳俊覺得,很有必要在自媒體上和粉絲們分享這一病例,同時,陳俊也告知大家,萬一被貓抓傷咬傷,怎么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是貓抓熱?
一般來說,人中招后會有比較明顯的癥狀,如貓抓傷部位3~4天后出現紅斑丘疹;
2~4周后該部位淋巴引流區域淋巴結出現腫大,注意,此時貓抓傷口早已愈合,容易被患者忘記,從而少了“貓接觸史”這一重要線索;
多表現為單側淋巴結腫大,腫脹并有痛性,手肘、腋窩、頸部、腹股溝處為常見;
部分患者可出現全身癥狀,如高熱、全身不適、咽喉痛、脾腫大、結膜炎、甚至抽搐等。
如果懷疑自己感染貓抓熱,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當然了,陳俊也提出了幾點建議,好讓大家安心當貓奴。
比如,像跳蚤、虱子等體外寄生蟲是巴爾通體的主要傳播媒介,所以為貓驅蟲能有效預防“貓抓病”。
其次,減少貓咪外出、減少貓咪與跳蚤接觸的幾率,同時也要避免它們接觸可能感染的動物。
再次,如領養流浪貓,要為其進行全面的體檢和人畜共患病篩查。
此外,如不慎被貓抓傷,要立即用肥皂水沖洗患部,并進行消毒。家里若有小孩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要讓貓舔到人的傷口。
一名六歲的小女孩,名叫小寅,這些天,總是口唇蒼白,面色極差,還常常鬧肚子痛。她的爸爸媽媽就帶著她,來到陳俊這里掛號,看診。
陳俊檢查了一下,輕輕皺眉,說道:“要不先做個胃鏡吧。”他皺眉不是因為病難治,而是因為,小姑娘這么小,就有了比較嚴重的病癥,恐怕要吃點苦頭了!他喜歡小孩子,惹人憐惜不是?
“啊?還要做胃鏡啊?有這么嚴重啊?”小寅的爸爸有些難以置信,心說,不就是面色差點,還肚子痛嗎?誰小時候沒有個肚子痛?
小寅媽媽就道:“醫生,您覺得有沒有可能長蛔蟲,長蛔蟲也會肚子痛的!”要是那樣的話,估計開點驅蟲藥就可以了。
陳俊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蛔蟲的問題。我懷疑她是有器質性的病變,若是病情輕,我肯定是不會第一時間建議做胃鏡的!”
小寅的爸爸媽媽這才帶著忐忑與狐疑,抱著孩子去做了胃鏡。
做胃鏡的過程,自然是十分難熬,小姑娘哭得淚水嘩啦,泣不成聲,她的爸爸媽媽在邊上看了,哄勸安慰的同時,忍不住轉過身去抹淚。心說這遭的什么罪哦。
小寅的爸爸甚至恨恨地心想,這要是做出來沒有什么大病,我非得去抽那個醫生嘴巴子!
然后,檢查發現,小寅患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不全梗阻,慢性胃炎!
小寅的爸爸媽媽頓時呆了。隨后,火急火燎地抱著女兒,再去找陳俊。一路上,對陳俊是欽佩不已。
小寅的爸爸對小寅的媽媽連說了好幾次:“那個醫生看來真的有兩把刷子!稍微一檢查,就說有器質性病變,果然!”
“是的,希望能盡快治好吧!”小寅的媽媽回道。兩人是真的被陳俊折服了。
其實,很多時候,醫生只要小露一手,就能立馬取得患兒或家屬的信任。
“醫生,我女兒這么小的年紀,怎么會得潰瘍和胃病呢?”小寅的爸爸媽媽問道。
陳俊手指頭輕敲桌面,略微沉吟,就說道:“我懷疑是幽門螺桿菌,我建議你們全家人都去做一下C14呼氣測試!”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檢查辦法,吹一口氣就可以確定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因為幽門螺桿菌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
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我們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尿素,然后我們把尿素吃下去,如果胃里面有幽門螺桿菌,呼氣的時候,就可以檢測到放射性同位素,即可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當然了,如果患者不配合呼氣,還可以化驗大便。
“啊?”
其實,小寅的爸爸媽媽根本沒聽過這個病,也不知道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么鬼東西。
但是,他們現在對陳俊早已經是無條件相信,陳俊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立馬去做了。
結果顯示,這一家三口,幽門螺桿菌都呈陽性!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中媽媽的數值最高,最為嚴重。
孩子媽媽頗為沮喪和自責,搞了半天,原來是我傳給我女兒的?
事實上,小孩得這種病,往往都是大人傳染的。
而且,這種病有個特點,一戶人家只要有一個人感染,基本上,整家人都會被染上!因為,他們要一起吃飯的啊。中餐,不就是圍坐一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么?
更何況,有些老人,還特喜歡自己先嚼碎了,再吐出來去喂孩子。年輕人告誡他們很多次,他們都不聽的。有的則喜歡用自己的筷子去喂孩子,又比如,明明父母給孩子準備了專用的毛巾,但是家里的老人還是喜歡用他們自己的毛巾去給孩子洗臉擦手!
老人都是很固執的,從來不會覺得自己“臟”。可是,畢竟是家里的長輩,不聽,怎么辦呢?
陳俊以前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病例,說是一個孫子,也是很小就由外婆帶,然后,因為外婆的這種種固執,很小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結果導致那個孫子長大后年紀輕輕就胃癌去世。
老師還講過一個事,說是她前年帶過一屆學生,有幾個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組建了一個舞蹈團隊,打算C位出道,棄醫從影,進軍娛樂圈。忽然,幾個姑娘不知道跟的哪門子風,組團去打HPV,隨后又組團去測C14的幽門螺桿菌呼氣檢測。
不出所料,幾個人全是陽性,于是都跑過來問老師:“秦老師,秦老師,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到底要不要治療?”
老師就跟她們講了一下,成年人最好是治療,基本上都可以根治的。但是這種病不是說治好了就能有持續免疫力,還是有被再次感染的風險的。
然后好了,幾個姐妹之間因此出現了嫌隙,之前好得能穿一條褲子,能共同舔一支冰激凌,之后,彼此嫌棄,再也不互相分享食物了。過了沒多久,舞蹈團就宣布解散了。
嗯,這是被一個小小的細菌搞散伙的女團!
幽門螺桿菌,是存在于患者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的一種螺旋狀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發病有關。現已證明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甚至可引發胃癌、胃淋巴瘤等惡性病變。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后,患者可能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癥狀,但是隨著病情的加重,會有持續性腹脹、腹痛;經常打嗝、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表現;嚴重的甚至會發展到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大便變黑色等。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到6倍。
幽門螺旋桿菌傳染性很強,手、不潔的食物、餐具、糞便等都是它的傳播途徑。
主要就是糞口途徑和口口途徑。
糞口途徑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說你真的去吃糞,哪有那么傻的人!
它是說,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排出的糞便中也有幽門螺桿菌,如果糞便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
還有,如果患者上完廁所之后,手沒有洗干凈,那么他的手上就可能攜帶細菌,如果他的手再去觸摸水果、蔬菜等食物,那么食物可能受到污染,其他人再去吃這些水果或蔬菜,就可能被感染。這就是經典的糞口途徑。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特別是大人用自己的嘴,將食物嚼碎了喂小孩,很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
吃飯的時候,沒有分餐或者使用公筷,感染者的筷子上面也可能含有細菌,他的筷子去夾菜,就可能污染菜,一起吃飯的人,就有被感染的風險。而且風險還挺大的。這就是口口途徑。
因是之故,胃腸道細菌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如果父母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要高得多。
所以家中父母如果腸胃不好,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確認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并接受規范化治療。
不論是家里還是家外,都要盡量做到分餐制。尤其是父母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家庭,更要用好公筷公勺。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餐具要定期高溫消毒保證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避免引起細菌傳染。
其實,在用餐衛生這一塊,還是西方人的分餐制更為可取。只是,泱泱華夏,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很難改變過來。
小寅的爸爸媽媽抱著孩子過來找陳俊看報告,陳俊就給他們科普了這些相關知識。
然后,一下子,把小寅的爸爸媽媽給嚇著了!至于小寅,年紀太小,根本就是一頭霧水。
“醫生,那就是說我們一家三口都有患胃癌的幾率?尤其是我,數值這么高?!”小寅的媽媽最為擔心,不由問陳俊。
陳俊就笑著搖了搖頭,盡量輕松的口吻安慰他們:“這個不一定的。雖然報告上有HP陽性,但是真的沒有必要風聲鶴唳。幽門螺桿菌的確是頭號胃癌致癌因子,若胃部長期受這種細菌感染,可能會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但是攜帶這種細菌的人最后不一定會發展為胃癌。據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80,屬于高感染國家。但絕大多數人盡管胃內終身攜帶幽門螺旋桿菌,一輩子都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這就叫幽門螺旋桿菌的攜帶狀態或攜帶者。所以,你們把心態放松,接受治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