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太已經通過鳳雀,和李秋水通了信。
信中,葉太差點連小親親都叫上了,這才得到了李秋水的一句話,那就是:十萬兵力以內的事,你自己做主!
于是葉太便來找皇帝了。
不管在哪個武俠世界,都有一句窮文富武的古語。
所以比起那些武林中人,普通平民哪有錢財,在這個秘籍武功,連親生女兒都不愿意傾囊相授的年代,學習那些武功啊。
更莫說練武是長久投資,前期還需要大量肉食,去補充精氣。
所以大宋的子民,保守估計,武林中人和普通人的比例,也在一比一百以上。
而如今葉太在江湖中人的口碑里,已經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所以他要獲取名望,就只能在普通人那里下手了。
畢竟荊州的事跡,其他地方的人不在其中,雖然心生仰慕,可也沒真的將他視為關二爺那般存在,頂禮膜拜。
所以葉太就想借趙煦精兵三萬,去徹底改變這種地方格局。
除去拔出那些歪門邪道之外,那些勢力根深的名門正派,葉太也想拉兩個猴子出來,殺了給雞看。
畢竟在現代這么和諧、正義、民主、自由、平等的年代,都還有幾個思想滑坡貪官呢。
更莫說在這種年代了,擁有武力便高人一等,幾乎是每個人心中的潛規則。
名門正派的弟子,仗勢欺人的案例也不少,乃至人家只是夫妻街上打架,他仗義出手,二話不說的將男人斬于劍下的事跡也并不少。
而葉太就是要告訴那些人,路見不平一聲吼,可以,但是不能為所欲為,即便你是真的見義勇為,殺了人性命,那也要抵命!
率土之濱,皆為王臣!
自然也皆要遵守王法。
以往這種行俠仗義,誤殺了人的事跡可不少,死者不乏憨厚的良民,而只要是名門正派的弟子,后續事情也都被門派壓下來了。
葉太要搜集名望,那自然是把他們拎出來了,殺給底層人民看了。
而葉太都已經可以動用西夏十萬兵力了,卻還要找趙煦借兵,原因有二。
一是漢人的事,豈容其他異族來管,這樣很容易引起武林幫派的聯合反彈。
二是此乃漢人疆土,豈容異族大軍,大舉進入?
萬一你們和遼國達成了協議怎么辦,到時候豈不被內外夾擊了。
所以趙煦也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而趙煦方面,自然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了。
既然葉太只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且是以他江湖中人的身份出手,拎零星幾個罪魁禍首出來斬了,不會引起國土內部動蕩。
自己還能白賺西夏十萬精兵的支持,直到打完和遼國的戰爭,那有何不可?
后世的正史對于公元1094年,農歷八月這場兩位天下第一人會面,所立下的口頭盟約,用以四個字進行了簡括:馬踏武林。
詳細記載略微如下:
公元1094年,農歷八月初六,太阿劍神駕鳳入京,兩位天下第一人會面,在朝堂上立下了功在當代的口頭盟約。
農歷八月十一,三萬精兵從各地方抽調入京,集結完畢,西夏駙馬、武林第一人葉太,被欽封“平亂大將軍”,官居三品,圣前免跪。
同日,西夏皇太后傳來諭旨,認同了駙馬葉太的決策。
農歷八月十二,太阿劍神親率三萬大軍,直奔登封縣,嵩山少林寺,滾滾鐵騎踏破了這千年古剎的山門,聽聞風聲的武林人士,紛紛登山遠觀。
太阿劍神聲傳百里,逼威現任少林方丈玄難前來一見,不然即便達摩在世,也要掀了這藏污納垢之所。
少林方丈在百余武僧的護送下,前來拜見,不知太阿劍神之來意。
太阿劍神一語不發,隔空一掌,玄難方丈吐血倒飛十余丈,身負重傷。
掃地僧口吐佛號,前來相救,太阿劍神命其三息之間,退避于視線之外。
可方才兩息,太阿劍神便吐出了一個“殺”字,三萬鐵騎向前沖殺數十丈,聲威震天。
掃地僧嘆然避退,三萬鐵騎令行禁止,止步于山門前。
太阿劍神在少林僧眾悲憤的目光中,怒斥堂堂少林,藏污納垢,而后宣讀了整整三十余位僧眾的姓名,其中不乏數位玄字輩高僧,昔日被掃地僧度化的蕭遠山、慕容博赫然在內。
太阿劍神命一炷香內,交出名單中人,并在同時,一一宣讀諸人罪狀。
蕭遠山,無故殺害大宋良民喬三槐夫婦,山東泰安單家莊全莊男女數十口…合計在錄受害者一百二十余人!
按照大宋律例,當誅!
慕容博,一手挑起了雁門關事件,直接殺害了玄悲大師在內的三十余口人,間接挑起了宋遼兩國仇恨。
按照大宋律例,當誅!
玄清大師,三十年前,為嚴州地界的江洋大盜,燒殺擄掠,奸銀稚女,無惡不作!
直接死于其手之人,在兩百人以上,害的百余戶大宋良民,家破人亡!
按照大宋律例,當誅!
玄樂大師…
太阿劍神一一宣布了這三十余人之罪狀,皆是罪行累累,十惡不赦。
他睨目四周,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誰給你們的權利?佛祖嗎?收留這等大奸大惡之徒,縱容此等惡徒授道傳法,曰為慈悲高僧?好一個少林寺!好一個千年古剎!好一個懸壺濟世的慈悲之地!殺!”
與殺字同時落地的,還有滾滾人頭。
千年古剎,山門染血。
將三十余位大奸之徒梟首之后,太阿劍神策馬而去,留下了一句飄渺之音:“若不是皇帝幾次三番囑托于我少造殺孽,僅憑你這少林寺,古來收留逃犯數以千計,我便要屠光你這山門上下。今日僅為民出頭,以儆效尤,下次絕無留情,高僧犯法,與庶民同罪。”
少室山下,三萬鐵騎分流十撥,三千人為一軍,一軍負責一方,太阿劍神的鐵蹄,在這一年,踏遍了宋朝疆域。
崆峒派。
衡山派。
青城派。
昆侖派。
龍虎山。
每一個名門正派都無放過,除去掌教犯法,暫為緩刑之外,其余罪大惡極,為禍一方的門派弟子,盡皆被三千鐵蹄踏破了腦袋。
至于那些因“行俠仗義”,而損害了他人性命的門派弟子,被害者按照大宋律例,罪有應得便也罷了,其中多數是罪不至死,卻被其沖冠痛殺的,太阿諭令:暫且不伐,絕無下次,如若行俠仗義,交予官府便好了。
名門正派尚且如此,沿途那些聲名狼藉的邪教悍匪,也盡數被一一拔除。
太阿劍神為民請命,為民出頭的名聲,傳遍天下,他的威勢也在此役中達到頂峰。
武林人士褒貶不一,百倍于之大宋子民,卻歡聲一片。
“馬踏武林”事件,無疑對大宋的皇權和民心穩固,起到了筑基之效。
而太阿劍神鐵血與懷柔并存的手腕,也并未在江湖人士那里,引起太大的反彈。
因為他之鐵蹄下的人頭,人人罪有應得。
些許組織起來的反叛者,也將報復的目標,對準了太阿劍神,而非皇室。
大宋疆域并無一處真正意義上的叛亂發生,反而民眾歸心于朝廷者眾多。
后人對“馬踏武林”事件的評價總結為了八個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