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商商會的第二次會議圓滿成功,李溫交代了接下來該做的事,所有人也如同轉起來的陀螺,忙著備貨,等待葡萄牙商人過來。
李溫倒是心不在備貨上,他現在有很多事要做,一個就是要琢磨如何去辦個錢莊,還有就是他一門心思心心念的火銃。
錢莊對于李溫來說現在還不著急,畢竟海商還沒有來,時間還有。
他最關心的是,如今有了工匠,也有了鐵料,那么造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在澳門李溫雇傭了一共六十名工匠,其中有四十個是關于造船的,剩下的二十人都是造炮造銃的。
如今現在的火銃都是火繩槍,最好的也不過是魯密銃,相對差一些的是鳥銃。
魯密銃在用鐵和制造工藝上,都要比鳥銃更麻煩,制造成本更高,但是李溫要做就做最好。
雖然他知道后膛燧發槍才是未來,可是現在有能力把火繩槍做好就行,先進行技術積累,然后再進行燧發槍的研究。
有了工匠,火繩槍的制作工藝并不難,簡單的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槍管,也是最耗費時間的部分,因為沒有無縫鋼管工藝,就需要進行兩次包管的工序,就是在第一根槍管的基礎上,再包上一根管。然后還需要有一個鉆管的過程,就是將銃管里面鉆得光滑!無論卷管,包管還是鉆管,都夠費時間的了。
第二部分,算是擊發部分,就是扳動扳機,連動夾住火繩的勾夾,將火繩壓到火門里,引燃火藥,發射出彈丸。
這一部分制作起來并不困難,只是精細些而已。
第三部分,就是整個支撐部分,也就是木制槍托部分,這個更簡單。
所以李溫面臨的是只是槍管制作問題,如今他是多么向往工業時代,工業大生產所代表的生產力,是最偉大的!
由于槍管制作耗時耗力,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算是最終解決火銃的量產問題,到那時候自己成為一個軍火商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李溫,盡可能的想辦法,實現制造工具的更新換代。
李溫將所有造炮造銃的工匠,帶到丁有鐵的鐵匠鋪,只有這里適合暫時的當做簡易的兵工廠。
丁記鐵匠鋪本來就不大,如此二十多人涌進去,一時間鐵匠鋪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暫停下來,都看著進來的十多個工匠。
丁有鐵搓著一雙大手,站在李溫面前。
“李東家,我這地方小,只能先將就一下,等著你那新建的鐵匠鋪建好就寬敞了!”
“無妨,現在條件是差一些,以后會好的!丁掌鋪工具都準備的如何了?”
“李東家放心,都準備好了,只待開工了!”
李溫連連點頭,將工匠叫進來,準備開工。
對于一點他最為看重的就是,規格統一,首先就是口徑統一。
火繩槍的口徑看似沒太大問題,其實很重要。
首先就是彈丸的統一問題,口徑統一就可以使彈丸統一,同樣裝藥量統一,就可以制作定裝火藥。
定裝火藥就是把火藥的藥量稱好,然后用油紙包好,每次裝藥時,只用把油紙咬開,將藥裝進去,會省大量時間,也不會因為緊張手抖,不小心放多火藥,導致炸膛。
那時候火銃炸膛很普遍,不是因為銃管不合格,就是裝藥量過多。
李溫的一系列要求對于工匠來說很是麻煩,但是銀子拿的多,自然出力也多。
工匠馬上就投入到制作中,李溫特別的開啟流水制作方法,就是一個人只負責一部分的制作,銃管只用制作銃管,機廓只制作機廓,而槍托這類交給木匠去做就行。
為了制作銃管,李溫還特別制作了一個大工具,吊錘!這也是他讓丁有鐵準備的工具。
在工業時代,鍛造有汽錘,可現在哪有什么蒸汽機。
所以李溫用滑輪組裝置制作了一個吊錘,可以用騾馬的力量就就能拉起一柄重達百斤的大鐵錘!
上百斤的大鐵錘被繩子拴住,兩邊有框架,卡住鐵錘,不至于使鐵錘落下后被彈飛。
在鐵錘上是一套滑輪組,這樣可以使的拉起上百斤的鐵錘只需要一頭騾馬就可以。
有了這東西的助力,打造銃管就方便多了,因為打造銃管先要將塊鍛打成鐵板,然后再將鐵板卷成銃管!
工匠上手,把鐵塊燒紅,然后將鐵塊夾到吊錘下面,馬夫一吆喝,騾馬一用力,將吊錘拉起至少三米高,然后松繩。
“哐!”
吊錘重重的落下,狠狠的砸在燒紅的鐵塊上,就這么一下,鐵塊就變成一塊鐵餅,照著如此樣子,三下就能做出一塊鐵板,接下來就可以卷銃管了。
如此效果,引得眾人歡呼。
“哦吼,這東西果真是好用,我看還是多弄幾個吧!”
丁有鐵眼睛冒著光,看著大吊錘,若是有了這東西,以后打鐵也著實是太方便了。
整個打鐵鋪馬上就熱火朝天的干起來,叮叮咣咣的聲音不絕,以至于不大聲說話都聽不到說什么。
火銃是做起來了,可彈丸火藥還是需要制作。彈丸自然是圓球的,做起來也不簡單,因為銃管是光滑的,所以彈丸也要規則,如果不圓的話容易引起炸膛!
李溫腦袋里想起了米尼彈,所謂米尼彈,就是尖頭圓柱彈體,彈體后部向內凹進去。
其實米尼彈是線膛槍時代的產物,因為米尼彈的出現,使的火槍射程大大增加,穩定性也大大增加。
所以李溫馬上就想起了米尼彈,不知道滑膛槍用上米尼彈會有什么樣的效果,不過試到是可以試一試的。
腦袋里帶著胡思亂想的想法從鐵匠鋪里出來,李溫來到外面呼吸幾口新鮮空氣,突然一股香氣跑進鼻子里。
嗅著香氣,轉過頭看去,卻是鐵匠鋪外的梅花大開,正是梅花的香氣隨著清風飄進鼻子里。
如此香氣讓李溫精神大振,猛然眼睛一亮,他想起了曾有道道一句話。
曾有道留在澳門,沒有跟回來,他準備下次隨葡萄牙商人一同再來三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