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突然走近朱樉兩步,讓朱樉明白。他說的話應該具有神秘性。
果然,王明盡量靠近朱樉。小聲說道。
“大王,臣下以為。大王有時間應該多呆在軍營里面。”
“軍營里面?”
朱樉疑惑不解。
看朱樉的天真的模樣,王明知道他并沒有聽懂自己的話。無奈,王明只有對朱樉說明。
“不錯。大王,軍營始終是最安全的地方。特別是大王的五萬親兵軍營。”
朱樉徹底明白了,他問王明。
“王大人是說有人要害本王?”
王明并沒有點頭,而是說道。
“大王,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多謝王大人提醒,本王會注意的。”
經過王明提醒,朱樉還真忽視了自己的安全。
按照歷史運行的軌跡,原本朱樉就死的不明不白。現在聽王明的意思,再不小心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后死了才冤枉。
朱樉隨意的態度,讓王明欲言又止。最后他只能搖搖頭,不在說話。因為他沒有掌握一絲證據,全憑個人分析。真說出來,朱樉恐怕不會相信不說。還會讓朱樉認為自己在挑唆。
當然,朱樉的內心并不像王明想的那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面容上沒有表現,他的內心可是高度重視自己的生命。
在內心里,聽進王明的建議后。朱樉開始轉向關中民政。
當朱樉詢問現在的關中,陜西,西北所有情況后。
“老天保佑,終于讓秦王清醒了。”
王明一時間有些恍惚。短時間他便想到了當初那個提劍指蒼天的朱樉。
正是那一句信不信,朱樉的赤子之心征服了王明。
王明記得很清楚,這是既一年前,朱樉再一次詢問政務。
“王大人,你布政使司沒有一個統計數據表嗎?”
朱樉拿著王明讓人找來的各項工作報告,嘴上不免埋怨起來。
這一項一項工程數據,人口統計,土地,商業等等。讓朱樉看得清楚的同時,也不免感到頭大。
他就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不知是上天垂憐兩百年以后的大明,還是朱樉是十世善人的原因。
總之,他來到了大明,成為中華最后一位秦王。
上天已經給了重來的機會。當然,這個機會在朱樉心里是給大明的。
成為朱樉后,因為自己不懂政治和軍事。哪怕繼承了朱樉的記憶。朱樉也對政治軍事一知半解的情況下。
朱樉選擇了順其自然。根據歷史上,朱樉的狂妄。他略微做出了一些調整。
對農業與軍事的重視,這是大明王朝的精英人才們制定的國策。他真正改變的,是商業和軍功。
朱樉重視商業,是因為宋朝。
960年,后周將領發動陳橋兵變后。文貴武賤的大宋王朝,能延續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全因為有錢。
有錢好辦事,有錢能使鬼推磨。軍備廢馳,內政失敗,文人大談詩詞歌賦,景秀文章。打算以文氣,應對刀劍的想法后。
讓他們高枕無憂的原因,正是因為大宋有錢。錢,可以讓他們繼續麻醉自己。可以讓生活依然無憂無慮。依然可以大談,明天更美好。
一篇景秀文章,就能力戰千軍萬馬的場景。最后被視為野蠻人的蒙古人以血與淚,讓他們明白。再好的文章,也救不了中華。
可當他們明白時,一切都晚了。
崖山一跳讓他們多少挽回了文人的氣節。十萬軍民與帝王共同跳海殉國的悲涼,讓中華大地開啟了被外族統治的里程碑。
剛好一百年,漢家兒女拋棄詩歌與理想。以血和淚在中華大地再次譜寫出最美的文章。
明白前因后果的朱樉,大力發展商業。這是提前留下一步退路。
如果大明的商業發達到大宋王朝的地步。哪怕崛起于黑山白水間女真人,想要將日月輪換。那只能是做夢。因為大明用錢都能砸死他們。
因為煤山上吊的崇禎皇帝,不會連邊軍的軍糧也籌不出來。
所以,朱樉才會忤逆朱元璋,制定了一切向錢看的政策。
好在朱元璋并沒有阻止,一切都按照原有的劇本。在容忍朱樉的胡作非為。
想必朱樉只要不造反,在朱元璋心里。任然是個好孩子。
每個人,帝王也不例外。
誰不說自家孩子好!對朱樉的容忍,也可以看成是朱元璋這個父親。表達的一種溺愛方式。
朱樉雖然做了很多讓朱元璋怒火中燒的事情。可朱樉并沒有出格。
朱樉當然有他的底線。兩次前往南京的冒險行為,正是因為他知道朱元璋護犢子的性格。
也可以說,朱樉是在利用一個父親的愛。
他走的路,最后是毫無疑問會和朱元璋對上。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一天多久會到來,只有朱樉清楚。
等到他翅膀長硬,具有實力說不得那一天,就是他真正面對朱元璋的時候。
“回大王,布政使司留下了原檔。其他全部都送往了王府,交給了長史鄧大人。”
朱樉點頭,對王明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他知道,這是王明的一種態度。
對自己這個秦王的尊重。不會因為自己不理事,就置之不理。
對所有文件數據,朱樉直接翻看最后得出的結論。
“王大人,本王多謝你為關中做出的貢獻。”
將所有數據看完以后。朱樉深深呼吸一口氣。他起身,對著王明成九十度一鞠躬。
一年多時間里,人口翻了五倍。當然,這里面不僅新生兒。還有其他地區,遷來陜西落戶的外來人口。
稅收翻了二十倍。二十倍看起來很多。可別忘了,大明的商業是中原所有王朝中的最低谷。
與往年相比,這二十倍商業稅收。全部都是朱樉大力提高商人待遇,全力扶持商業的結果。
糧食收倉入庫的也是以往的五倍。
這一點,能看出新開墾的荒地,也是原來的五倍。
看來自己一直在堅持的,是對的。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基本不插手,這就是朱樉的態度。
“大王萬萬不可,大王折煞老臣了。”
朱樉突然的舉動,讓王明短暫愣神后,連忙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