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翊镠和柳成龍,參加旁聽的王象乾、李成梁、鄧子龍與田義。
關于朝鮮內屬大明的問題,旁聽的那幾個都想聽,之前皇上為何拒絕?
經過這次戰役之后,朝鮮方又重提此事,皇上的態度是否會改變?
朱翊镠不緊不慢地說道:
“關于朝鮮內屬大明的問題,這些天朕確實在認真考慮,毫無疑問,我們與日本已經結下梁子,假若大明這時候不接納朝鮮,以日本的狼子野心,勢必還會來攻擊搶占朝鮮領地。”
“可朕在此之前之所以拒絕,的確是有所顧慮,朕剛剛收復滿族與大部分蒙古族,可以說都是嗷嗷待哺,大明的政策不斷向他們傾斜,壓力很大,以至于京城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假若再來一個朝鮮,朕不知道國民怎么想,柳丞相明白朕的意思嗎?”朱翊镠望著柳成龍氣定神閑地問道。
柳成龍聽著有點懵,因為他們希望的“愿內屬”大明,并非與原女真族、蒙古族那樣入籍大明成為大明一份子。
作為朝鮮,只是想將大明繼續當作宗主國,以尋求大明的保護。
柳成龍這時候代表朝鮮國,故而也不會退縮,明明白白地說道:
“圣朝皇帝陛下,或許我們的表述讓您誤會了,我們朝鮮提出愿內屬大明并非入籍大明,只是成為圣朝的藩國,我們不需要享受原女真族、蒙古族那樣的待遇,只尋求大明的庇護。”
議事就應該這樣,坦誠布公。
朱翊镠也直截了當地說道:“朕其實傾向于柳丞相所說的方式,但這種內屬的方式,也不是不進讓人擔心啊。”
“請圣朝皇帝陛下不妨直言,只要能保證朝鮮不受外來勢力的欺負打壓,我們一定會給圣朝足夠的補償。”
“好,柳丞相快人快語,畢竟庇護朝鮮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就像這次出兵援助你們,不耗費一百萬兩銀也得耗費七八十萬,打仗打的都是錢呀!”
朱翊镠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先說斷后不亂,這個時候就不必客氣了。
他接著又說道:“這一次朕友情援助你們,但世間所有的幫助都只是救急不救窮,維護本土的安全終究還是得靠你們自己,倘若日本不斷挑釁,大明也無法做到常年四季支援你們。”
“明白,當然明白…圣朝皇帝言之有理。”柳成龍不住點頭,“我們以每年進貢的方式內屬大明,不知可否?”
這正是朱翊镠最傾向的方式,而這方式的重點在于每年進貢多少。
如果只是按照之前朝鮮國進貢大明的方式與標準,顯然是不夠的。
這便是需要明確協商的地方。
“那柳丞相認為每年該如何進貢,進貢實物還是銀兩?又進貢多少?”
朱翊镠直問,也不轉彎抹角。
談到這兒,王象乾與李成梁他們都明白過來了,原來朝鮮主動提出愿內屬并非入籍大明。
而皇上之所以沒有答應,也是因為擔心朝鮮每年的進貢,抵不上支援朝鮮所需的軍費開支。
假若真是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抗日援朝一兩次肯定沒問題,畢竟是鄰居,有著深厚的友誼。
就像朋友間借錢,借一兩次指定沒問題,但不能老借,超過三次,即便再好的朋友,都得考慮。
那就需要談成本談利益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這樣,上升國與國家之間一樣也是。一兩次是出于友誼,多了必須得談利益。
朝鮮以愿內屬大明的方式,尋求大明的庇護,而內屬則是通過進貢的方式體現出來,那自然而然就需要談進貢的具體內容,怎么進貢?進貢多少。
庇護朝鮮可不是嘴上說說。
假若日本或其他國家來犯,大明需要出兵,跨國作戰成本會更高。
這時候必須談利益。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這個意思。
很現實,但很實用。
都是明白人,柳成龍自然也想到了這些,不然剛才也不會說一定會給大明足夠的補償,至于補償或進貢多少,那就需要好好談談了。
“依圣朝皇帝之見,朝鮮國每年需要進貢什么?又進貢多少才合適呢?”柳成龍將問題踢了過去。
朱翊镠稍一沉吟,說道:“這個,說多了吧,你們覺得虧;可說少了吧,我們也覺得虧。要不這樣,柳丞相以為如何?干脆割地給我們大明吧。”
“割地?”柳成龍微微一滯,“不知圣朝皇帝陛下想要朝鮮哪片土地呢?”
“朕先頭就已經知會朝鮮國,讓明確皮島、鐵山一帶的疆界,可依然存在爭議的地方,要不這樣,鐵山以西全部歸我大明所有,柳丞相以為如何?”
“鐵山、皮島原本就是大明的呀!”柳成龍有點詫異地望著朱翊镠。
“朕的意思是,包括鐵山、皮島以及義州、宣州那一帶,凡是存在爭議的地帶就不要爭了,全部歸我大明所有。”
“這個…”柳成龍又是微微一滯,確實沒想到朱翊镠開出這樣的條件。
“怎么?柳丞相做不得主嗎?”
“也不是做不得主,來遼時國王就已經囑咐過,可以自行做主,但還是得需要一個具體的方案,包括存在爭議的地帶到底有哪些,然后才能定奪。”
“好,稍后朕會為你們一一說明。”朱翊镠接著又道,“不過呢,倘若需要大明出兵,一定的補償還是需要的哈,也不能讓大明無條件為朝鮮出兵。”
“好好,請求圣朝皇帝陛下先列出具體方案來。”柳成龍連連點頭,但心想大明皇帝年紀輕輕,胃口倒是不小。
只是現在有求于人家,不連連點頭又能怎么辦?先頭就被拒絕過一次,如今與日本已經結下梁子了,必須請求大明答應朝鮮內屬才能避禍。
倘若大明這時不管,朝鮮恐怕就要滅國了,只有先請求大明答應,確保朝鮮的安定,然后發憤圖強,尤其是要加緊練兵,爭取早日擺脫大明的庇護才是正道,屆時再談也有底氣。
不像現在處處被動,生怕大明皇帝再一次拒絕,那就不好玩了。
朱翊镠也暗自高興,沒想到談判竟如此順利,原本皮島、鐵山、宣州、義州等地就是屬于大明的地盤,后來卻變成朝鮮的?該收回還得收回。
這時候若再客客氣氣,那何時才能得償所愿?領地終究是個好東西,多多益善,即便不用,存在也是好的。
領地又不會爛,終究有一天會派上用場,更何況是義州、鐵山、宣州、皮島那一帶,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