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于戚繼光與李成梁那充滿憂慮的談話,王象乾與朱八戒的談話則夾雜著抱怨、不解。
朱八戒抱怨、不解,為什么師祖與岳父都對師父不如想象中的關心,至少沒有他一半的關心。
而王象乾抱怨乃至責斥朱八戒拎不清,本來很容易判斷的問題到朱八戒這兒卻變得無比的艱難。
兩個人的三觀本來就大大不同,認知上當然會出現分歧。
直白地說,王象乾與朱八戒壓根兒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而朱翊镠與曾朝節的談話,兩人的情緒似乎要復雜得多。
因為通過兩度的調查研究,曾朝節在遼東發現了不少問題。
準確地說是叫隱患。調查研究越是深入,感覺隱患越為嚴重。
從屯田談到軍備建設,從榷場談到對外貿易,尤其是與女真部落之間的貿易,從邊墻之內遼人的生存現狀談到邊墻之外…最后落腳點在李成梁。
談到李成梁以及李氏家族時,曾朝節椎心泣血,不禁仰天而嘆。
想當初,也就是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重用李成梁,使遼東明軍在征討東夷與西虜的戰爭中捷報頻傳,凱歌高奏,以致于當時的人紛紛稱譽道:“今九邊事情,獨遼東為難,而九邊將官忠勇,獨李成梁為最。”
可謂風光無兩。如今李成梁擔任總兵官已有十多年了。
李成梁高祖李英自朝鮮內附,世為鐵嶺衛指揮僉事,遂為鐵嶺為籍。
李成梁有大將之才,但家貧不能世襲,年四十仍為諸生,后在遼東巡按御史李輔的資助下入京述職,遇到了賞識他的張居正,從此一飛沖天。
在隆慶四年(1570)年,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時任遼東副總兵的李成梁代為總兵官,從此遼東開啟屬于李成梁的時代。
遼東明軍在李成梁的指揮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隆慶五年(1571),李成梁大破入邊殺掠的蒙古察哈爾部;
萬歷二年(1574)因建州女真首領王杲進犯遼陽,李成梁主動進攻王杲老巢古勒寨,斬殺一千余人;
萬歷六年(1576)正月,因蒙古泰寧部入犯,李成梁夜行出邊二百里,直搗蒙古軍營,大破蒙古軍。
同年(1576)十二月,蒙古泰寧部首領再次進犯,李成梁也再次出邊,二次直搗蒙古軍營,大破之。
萬歷皇帝因此封李成梁為“寧遠伯”。
萬歷八年(1580),明朝下令在廣寧遼東總兵府所在大街修建石牌坊,上刻著“鎮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二十個大字(據說至今依然立在遠處)。
李成梁擔任總兵官十幾年來,先后奏大捷十幾次之多,使得皇帝動不動祭告郊廟,其邊帥武功之盛,大明二百余年唯他一人。
民諺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成梁四十歲年紀仍為諸生,可因為他,幾個兒子年紀輕輕,不是副將便是參將,或是游擊將軍。
大兒子李如松更是擔任過山西總兵官,時年三十四歲。后來因為御史建言說,李成梁與李如松父子不能一同掌理重鎮,申時行才將其調回。
總之,因為李成梁,李家“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
李成梁的老家鐵嶺那邊,到處都是他的子弟部將的豪宅。
從曾朝節的陳述中,可見他對李成梁的治理模式充滿了擔憂。
最后還刻意強調道:“陛下,臣剛才的陳述只是基于實情,并非對李總兵不敬或不滿,而是遵循陛下的旨意,實事求是地做出調查,希望對遼東乃至大明不利的因素趁早扼殺,否則臣擔心積重難返尾大不掉。”
朱翊镠點了點頭,說道:“其實有些情況朕已經摸清楚了,來時有心讓李總兵從廣寧陪到遼陽,就是想先探探他的口風,李總兵自己坦誠交代了一些,包括吃空餉、私蓄兵士等問題。”
“臣以為遼東治理上的問題很多,方方面面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只是因為連年有戰往往被忽略,再加上李總兵過人的軍事才華而掩蓋了一部分,但臣以為問題不容忽視。”
“實話與你說,朕這次來遼東,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這個嗎?御駕親征幫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只不過是個幌子。遼東的問題不解決,若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屆時控制不住咋辦?不是自掘墳墓嗎?”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曾朝節又激動落淚,“臣還想著,以遼東眼下的局勢,看似有李總兵鎮守穩若金湯,但其實,臣斗膽說句不中聽的,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啊!”
看了朱翊镠一眼,曾朝節接著小心翼翼地說道:“如若陛下真的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臣擔心將來遼東軍控制不住女真族人。李總兵雖然厲害,可明軍只他一人,而據臣調查,女真部落有好多驍勇善戰的猛人。”
朱翊镠點點頭,這個他當然清楚不過了。且不說其他部落,就是努爾哈赤身邊圍繞著多少猛將?
額亦都、費英東等五大功臣,還有努爾哈赤與他弟弟舒爾哈齊,尤其努爾哈赤兒子,像褚英、代善、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牛逼。
所以要控制女真,首先要保證大明的強大,其次要保證遼東有實力控制女真才行,不然就是養虎為患。
盡管曾朝節評價說,眼下的遼東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未免有些悲觀或夸大其詞,但曾朝節所陳述的問題確實存在,也不容忽視。
如今相當于將鎮守遼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李成梁一個人身上,當然是很危險的一件事,而且李成梁已經六十歲了本身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況且多年來,李成梁只是很好地鎮守住遼東,至于發展有所欠缺,對民族的融合更談不上有多少功勞。
隨著形勢的發展,單純地只是鎮守住了遼東肯定不行,必須發展,各民族必須融合,共同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而以李成梁慣有的思維,不一定能夠很好的理解。即便明確地告訴他就該這樣,他也不一定會遵守。
因為會觸犯到他的利益。
這就是為什么朱翊镠一定要親自來一趟遼東的最最最重要的原因。
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同時,一定要首先保確保遼東各方面的實力能夠控制得住女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