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快更新!
江湖與廟堂上的紛紛擾擾,并沒有影響到謝文淵這位文道第一大宗師。
這兩年來,謝文淵輾轉拜訪各大書院和世家豪門,閱覽了無以計數的詩書文章,其中有許多是珍本古籍,等閑都是難得一見。
若非借著傳播文道的機會,就算是他貴為文壇宗師,恐怕也難以一覽這些密藏的藏書。
當然,這一趟下來,他也是收獲頗豐。
作為現如今的文道修士第一人,謝文淵借著教化之功,和瀏覽各家各派密藏典籍的理機會,積累下了極其恐怖雄厚的積累。等他回到謝家后,便開始梳理所得,準備著手著書立說。
隨著謝文淵歸家,各大世家和書院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謝家這邊。可惜謝文淵閉門謝客,回絕了一切拜訪,各大世家和書院也都暫時失去了他的消息。
而在另外一邊,因為文道傳播導致的天下波瀾迭起,朝廷也因此推遲了會試和殿試,挪到了大乾六十四年的三月(注)。
當然,對外的解釋是文道初現,并非所有人都學會了,兩者放在一起考試的話未免有失公平,所以朝廷才會推遲進士試,讓大家盡可能的修成文道之后,一起統一考試。
能多讀一段時間的書,養出更多的文氣,修為更上一層樓,讓自己更有把握的事,誰又會不愿意呢?
對此,大家自然是拍手稱贊!
大乾六十四年,三月初九,是朝廷科舉考試開始的日子。
這次科舉考試,不但是在大乾立國六十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是有科舉考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因為文道的出現,天下讀書人如同井噴一般涌現出來。為此,大乾朝廷在六十二年與六十三年加開恩科,補辦了兩次舉人試。
這也導致全國各地,州,省,府,縣,參加六十四年進士試的舉人,超過了一萬五千余人。一共一萬五千多名舉人,齊聚玉京城參加今年的進士試,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天色尚處于三更的時候,夜色朦朧,伸手不見五指,可是整個玉京城就已經沸騰了起來,到處的火把,燈籠,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玉京城的城門提前打開,許多住在城外的舉人也都在這個時候開始進城。
洪易帶著赤追陽等人,和陸鶴年結伴乘坐著兩頂轎子,來到貢院所在的那一條街上。
陸鶴年撩起轎子門簾走了下來,看到遠處人山人海的模樣,不禁感嘆道:“果然是大朝盛世,足足一萬五千多個舉人,不知到有多少仆從匯聚起來,才會有這般人山人海!”
洪易從轎子上下來,也看著不遠處人山人海的模樣,笑道:“這次圣上要改革新政,再加上文淵先生廣傳文道,所以才會誕生出如此多的舉子。這些人當中臥虎藏龍,不知道有多少人物暗藏其中。”
“光是我聽說過文名的,就有恒州方家的那個傳聞五歲中秀才、七歲中舉、八歲來參加科考的小神童,還有南州衡文舉,梁柏朝…越州南華鐘、林無垢,白中…等等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正在洪易和陸鶴年交談間,說話的時候,貢院的街道口擠來了一頂轎子,轎子兩旁是許多武功精悍的奴仆,一下就把擁擠的人給擠開。隨后轎子停了下來,從中走出來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兒。
那小孩兒一下轎,就對身邊伺候的奴仆道:“你們把轎子抬回去吧,我的身邊就留一個拿文墨的,方鐵,你留下來,其余的都回去,今天國家大典,應該是莊嚴肅穆才對,你們這些奴仆,不要在這里擁擠添亂。”
雖然聲音不大,可是方圓的聲音傳遍了整個貢院大街,整個街上頓時安靜下來。
他的聲音中似乎蘊含了奇特韻律,似如珠落玉盤,清脆悅耳,聲音中蘊藏著一種無法違逆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遵從他的話語。
擁堵在大街上的多數人,都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慚愧之情,然后便紛紛開始遣退仆從。
“這是?”陸鶴年聽到那小孩的聲音,眉頭猛地一跳,“聲音中竟然蘊含著文術,有一種大儒的言出法隨的效果,厲害!”
陸鶴年心中正在思索,就聽到洪易說道:“這是無極天音,乃是上古圣皇極的道術,需要道術與武道拳意結合,非常難以修煉。想不到這位這方圓,竟然把這種道術融入了文術中!”
接著,陸鶴年就聽洪易說道:“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和這方圓討教一下無極天音的奧秘,最近我在研究如何舍去紙張,單以口誦詩文來催發戰詩戰詞效果的能力,可惜一直毫無頭緒!”
“洪兄竟然在也在研究如何口誦詩詞嗎?”聽到洪易的話,陸鶴年不禁說道,“好巧,我也在研究這一點,等進士試完畢后,我們不妨交流交流?”
“好!”洪易點頭應道。
說完這事后,陸鶴年的目光落在了方圓身上:“我看對方未必愿意和我們交流無極天音的奧秘,恐怕只能我們自己研究口誦詩詞了。”
洪易對此倒是不以為意:“無妨,就算是沒有無極天音,我們肯定也能研究出來的!”
就在兩人說話間,輪到了洪易兩人搜身。陸鶴年和洪易讓貢院前的士兵搜過身之后,就前往貢院的諸子祠堂拜過諸子百圣,然后取到了貢院給他們安排的考房中。
洪易和陸鶴年的考棚恰好被分在了面對面的方向,一抬頭就能看到對方。
兩人各自坐定之后,過了一會兒,考試的題目由各房官衙役發了下來,兩人目光一掃,就看到了題紙上的兩個字——子曰。
兩人都很清楚,這是一道枯題!
所謂枯題,意味題目空洞、寬泛,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法下定準確的論調,怎么寫都可以,但是能不能取中,就要看主考官的看法了。
哪怕寫得好,但若不合考官的看法,必然是無法取中的!
不過,兩人都是修成了文骨境的文道修士,學問扎實,學識積累雄厚,對于這種空洞寬泛的枯題,自然也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