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祖兄頗識人心,陛下所言之意若何?”
“陛下喜且善陽謀,厭并惡陰謀。”楊修說道,“大殿下此番應對甚善,我料陛下必喜愛之。”
劉封說道:“父皇春秋鼎盛而我年幼,帝位之事且容后議。不知德祖、幼常對身毒之事可有見解?”
“欲定此事需知身毒情報,陛下以三日為限定因如此。”馬謖說道,“海軍斥候數人留于京中,可宴請之,問明身毒詳情。”
劉永說道:“擅自接見將士恐父皇不喜。”
“自當先稟明陛下,陛下必然應允,且現役將士亦不會私見殿下。”
大漢士兵平時和普通文官官吏都沒有交集更不用說皇子了,軍中愛國教育不是白教的,從他們入軍營開始就一直被灌輸忠于國家、忠于皇帝,這也是劉備不讓四個兒子在現役軍營里尋找簇擁者的原因。
當天中午劉封派出去的人就請到了海軍回報軍情的斥候,當時劉封的侍衛都不用說話這些斥候就直接隨他走了,顯然他們已經得到了命令。
宴席結束,斥候將所知的身毒情報一一說出,沒喝幾口就離開了。聽完斥候敘述,劉永不禁感嘆道:“世間萬物果真奇異非常,身毒之民竟然如此無有忠義。”
“三殿下有所不知,我大漢原本與身毒亦并無多少不同。”楊修說道,“民分數等,奴仆若無奇功代代亦為奴仆。”
楊修作為東漢正宗大世家嫡系繼承人,劉備之前的大漢是個什么樣他最清楚,那時的漢民除非有大機遇,不然出生是低等級的人,一生都將是低等級。
“如今?”
馬謖說道:“此皆陛下英明神武,興文教開科舉,廣納四方之才,眾漢民生而平等,只消勤勉,求名得名,求利得利。”
劉封說道:“二位先生之意,身毒之民便是無前途之外夷乎?”
“大殿下所言不差。”
劉備多年的治理,大漢百姓已經從最底層掙脫出來,現在在大漢做著最累、最苦、最沒有效益工作的都是外夷。不過這些外夷都比身毒下等人有前途,他們至少還有機會翻身,身毒是完全沒有機會。
“身毒之民緣何不起事?”
“這便是身毒權貴人數所限之故。”馬謖說道,“西域貴霜俘虜之兵涇渭分明,在下多有打探,知其權貴非身毒本土之人,乃是大月氏之民攻入身毒而后建國。
大月氏為外民且少,欲要長治久安必使非常手段。恰身毒之民愚昧,其便使愚民之策。多年來身毒并無孔子這般圣人出世,民無所思,方以致此。”
“先生之意,若我大漢掌身毒亦可如大月氏那般控四方長治久安。”劉永說道,“如此,身毒之地需盡早奪取。”
“我之淺見不足為憑,殿下還是與孔明商討為上。”
起初馬謖進入參謀部十分狂妄,自認為智謀無雙,結果連續被教做人。數次軍事演習,都不用成名的將領出馬,軍中參謀團就將他多次擊敗,紙上談兵的屬性暴露無遺。
慘敗數次讓馬謖丟失了心中的自信,就連普通的出謀劃策都不能成功了,結果又被剛剛考入參謀部的新人擊敗,一度意志消沉,要不是有諸葛亮和馬良的開導,馬謖基本就是廢人了,回家打理家族事務就是他的宿命。
被諸葛亮勸說后,馬謖拜入劉封帳下,重新潛修和熟悉軍務,好在底子不錯,加上火槍、火炮的發明,許多戰術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馬謖也重新算得上人才了。但早年被擊散的自信到現在還沒有重新匯聚,許多事情即便是對的,他也會左思右想、猶豫不決。
劉封幾個長大后,劉備就找了一些名臣教導他們,其中就有諸葛亮。一般來說皇子和大臣私下見面是非常不好的事,容易引起皇帝誤會,劉封也從來沒做過。
馬謖的毛病劉封知道,他要的就是馬謖的提議,至于做不做就是他的決斷,這一次為了劉永他決定找諸葛亮。劉封稟報劉備后,帶著劉永光明正大地來到吏部。
“二位殿下來此有何求?”馬良出來迎接了兩人。
“弟子有一問欲請諸葛師長解惑,不知諸葛師長可得閑否?”
馬良引著兩人來到主廳,諸葛亮桌前堆滿各地的文書,他也正在埋頭急書。
“殿下親至,臣未曾遠迎,還望殿下恕罪。”
“師長日理萬機,是我攪擾了。”劉封說道,“不知師長對身毒一事可有所聞?”
“殿下可知大將軍與驃騎將軍封國之地?”
“大將軍獲封北原,得燕然至北海之地,地多礦產;驃騎將軍得倭國北銀縣之地,治下有大銀礦。”
“同為國公之位,緣何大將軍封地增而廣之,驃騎將軍卻得正數。”
劉封沉吟片刻說道:“是否因倭國多倭人,而燕然已無鮮卑之故。”
“殿下聰穎。”諸葛亮說道,“陛下曾言:‘民多勢強,萬事當以民為本’。治下無民,便是有億萬家財亦不過空中樓閣,于國無害;治下有戶,輔之以錢糧便是豪強為禍一方,陛下多方打壓豪強不停。若身毒之地卻如海軍所言,此地當可為我大漢昌盛之機。”
劉永說道:“依師長之見,我與皇兄親厚,若外封身毒,身毒可助大漢;可若我后世子孫有野心,欲叛漢自立亦極易成事。然否?”
劉封說道:“三弟何必憂慮,同為父皇血脈,我等后世子孫自當守望相助。”
“皇兄,劉子揚之事不可不防。”
諸葛亮說道:“陛下不遠萬里將糧草送至西域,又在西域廣收棉花、苜蓿,殿下以為這是何故?而少府于西域多有耳目,大肆宣揚我大漢之強盛,此又為何故?”
“此管仲購楚鹿之計也。”劉永說道,“西域之民多顧私利而不念忠義,即便有少數聰穎之人,亦不可阻其大勢。倘若西域有變,我大漢撤其糧草供應,西域不戰自亂,那時我大漢欲平西域,不費吹灰之力。至于少府之謀,必為求財也。”
“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諸葛亮說道,“西域所缺者糧草也,非我大漢之糧,倘若有一強國支援西域糧草,陛下前番之計豈不ChéngRén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