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768章?? 何去何從

  1275年,12月25日,太平洋上,“威夷島”。

  帶著疑惑,潘學忠請示過后,命令企業號向右轉向,與曙光號接近。

  兩艘船上的都是資深海員,操帆轉向非常嫻熟,沒幾下子就靠到了一起。

  潘學忠站在艉樓右舷,看到對面曙光號左舷上的鄭林一副頹唐的樣子,心一驚,先問道:“中將,我們這邊測得的經緯是19…您那邊的呢?”

  鄭林嘆氣道:“也差不多,是準的,就該是這兒了。”

  潘學忠倒吸一口涼氣:“可這邊不全是海嗎?您…莫不是記錯了?”

  “啪!”一聲重響傳來,鄭林一記老拳狠狠砸在船舷上,然后瘋狂地搖頭道:“不,不可能,我都反復核對過了,多處記錄都是同一個結果,就該是這個坐標啊!”

  他旁邊的一名中尉連忙勸道:“或許是天象變了,測量有了偏差呢?”

  鄭林苦笑道:“什么天象還有這效果?不過也是,不能這么放棄,再找找看吧。”

  于是,他們又繼續在周邊尋找起來。

  當日一無所獲,第二日還是一無所獲——但是第三日,他們在原址東側一百多公里處發現了陸地!

  呃,只是,這個陸地實在是有些小,是一圈v字形環礁圍出了一個瀉湖,每處環礁差不多只有幾百米寬,總長也才十多公里。這么小的一塊地,別說是傳說中“縱橫千里”的威夷島了,就連人都沒有一個啊!

  雖說如此,但大部分船員見了這塊難得的陸地都很興奮——果然,縱使是茫茫大洋之中,也是有東西在的!

  兩艘船緩緩駛入了環礁之間的瀉湖,海水由外界的深藍色變成了美麗清澈的淺綠色,透過海水可以看到環礁邊的白沙灘,令人心曠神怡。水手們爭先恐后地攀附上了桅桿支索,觀察起了這美麗風光。

  潘學忠拿著望遠鏡觀察四周岸上的景色,嘖嘖稱奇道:“倒是個好地方,頗有南洋海島的風貌,地形也好,圍上一圈正好泊船…喲,有河,哈哈,這更好了。嘿,以后來這兒建個港口,這周邊幾千里不都隨意去得了?”

  而另一艘船上,鄭林卻演技絕佳地表現出了一副震驚欲絕的表情:“這環島…怎么會有這么個環島…等等,這難道是,火羽山?!”

  他身旁的中尉正在把周邊的景象繪在紙上,聽到他的話,抬起頭來問道:“中將,‘火羽山’是什么?”

  鄭林露出一副頹唐的樣子,坐了下來,按著頭道:“火羽山是威夷島上的最高山,山頂如盆,外圍一圈最高,中間反而凹了下去…看模樣,好似跟現在這個島差不多。”

  中尉驚得張大了嘴,筆也落到了桌上:“山,山?山成了島,那豈不是…”

  他不敢說出來,但事實已經很顯然了,要是最高的火羽山只剩了這一圈環礁,那豈不是說明整個威夷島都沉到海下去了?怪不得到了地方卻了無蹤跡。

  鄭林抬起頭來,露出充滿血絲的雙眼,嘶啞地喊道:“找個地方登陸,我要上去看看!”

  不久后,曙光號和企業號一前一后駛近瀉湖東岸,在一處有河流的地方停了下來。

  兩艘船雖然能沖灘,但也不會沒事沖著灘玩,離岸還有段距離就放下幾艘小船,載著鄭林和潘學忠等人上了岸。還有些水手不甘寂寞,直接脫光了跳進了水里——雖然本土時值隆冬,但此地的海水卻很溫暖——愜意地游了起來。

  白沙灘上間或生長了一些低矮的灌木,海水沙子間還有些小螃蟹和小海龜,被登岸的這些人一驚擾,四處逃散著。遠處的樹林中,經常還能聽到鳥鳴聲。

  “倒真是處好地方,不知道能不能墾幾頃地出來種菜…”潘學忠一邊走著,一邊贊嘆道。

  但鄭林就沒這么愜意了,上岸后踉蹌地走了幾步,然后奔跑了起來,跑上了側邊的一處山崖,又往周圍轉著看了起來,最后痛苦地跪在了地上:“火羽山,真的是火羽山!天哪,怎么會,難道威夷島真的沉了嗎?老天哪,為什么會這樣!”

  潘學忠一驚,連忙追上去,喊道:“東家,莫急,還不一定是…”

  可他晚了一步,在他沖上去之前,鄭林就看好了山崖下的情況,大喊了一句:“爸,媽,我來了!”然后一下子跳了下去。

  潘學忠一拍大腿:“何至于此啊!”然后連忙招呼旁邊的軍官和水手們去救人。

  還好,山崖本就沒幾米,下面也沒礁石什么的,水下沒兩米就是海沙,鄭林本就會水,隨便撲通了一會兒,就被周圍的人一擁而上救回岸上了。

  事后,在眾人的勸說下,鄭林好歹是恢復了一點斗志,帶人在岸上扎了一個營地,然后以這個“火羽山島”為基地,派兩艘船外出周邊不斷探索。最終,他們探遍了半徑五百公里的周邊海域,仍然還是一無所獲,只能悻悻返回本土。

  他們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無論是去還是歸,都引發了本土輿論場的轟動——去之時,各界人士狂熱地猜想著當下的威夷島會是如何景象、與探險隊見面后會如何交流、迎回國主后東海國又將何去何從;而歸來之時,各方更是炸了鍋,整個威夷島居然陸沉了,怎么會這樣…那之后怎么辦?東海人會不會擇人重立王統?還是兵強馬壯者為之?天哪,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萬一亂起來怎么辦?

  但股東們穩坐釣魚臺,絲毫不慌,更確切地說,是心感慶幸——終于把這個大包袱給甩掉了!

  顯然,這所謂“威夷島上的文明國度”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探險隊去太平洋上找了個大島出來,指著它說“這就是威夷島”,也很難解釋上面的人去哪了。所以,干脆就讓它“沉了”算了。

  這個想法就是鄭林提出來的,他率隊去的那個“火羽山”實際上是后世的威克島,是太平洋中部一處環礁。每年冬季,太平洋中西部會產生逆時針的氣旋,借這個氣旋產生的北風就可以抵達威克島。這處環礁規模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推脫說是威夷島沉沒后的遺跡。細節上可能還有很多對不上的地方,但無所謂了,有個說法就行了,其余部分就讓它成為“未解之謎”吧。

  事后,全體大會擇日舉辦了盛大的公祭儀式,全國縞素,告慰陸沉的故鄉,同時也與過去告別。

  后來這“沉沒的威夷島”果然成了千古之謎,吸引了無數后來的探險家來到“火羽山島”周邊探索,試圖找到傳說中的文明遺跡…居然還真有人聲稱自己有所發現!只不過這些發現后來都被證明是偽造的而已。

  這是后話了,而在當下,終于扔掉了包袱的東海股東們輕裝上陣,正式行動起來,把他們的基業往更高的層次推動。

大熊貓文學    1255再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