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各路大導演輪番上陣,大片一部接著一部,讓人應接不暇。
可是今年暑期檔,卻沒有以往暑期檔的味道了。
也就是《小時代》橫空出世,導致網上看起來那么熱鬧。
可是電影市場,依然不溫不火。
11號周杰侖自導自演的《天臺愛情》正式上映了,傍晚CBD萬達,《環太平洋》也舉辦了首映儀式。
本來好萊塢電影,在國內頂多舉辦個見面會,很少和國內電影一樣,舉辦大規模首映儀式的。
李謙本來不想搞的,但是宋戈要搞,那就萬達自己出錢搞一個首映儀式吧。
這幾天里,李謙也幫著電影宣傳了一下,畢竟內地票房大部分歸自己,就在微博上宣傳了一波。
好在影迷們很給面子,作為一部好萊塢電影,還不是《變形金剛》這種大IP,不是超級英雄電影,熱度還不錯。
不過首映式的主角明顯就是景田了,儀式也是在萬達的地盤,萬達花錢辦的,李謙反正是無所謂,一個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女主角罷了。
李謙倒是沒上臺,萬達把導演和男主角都請過來給女主角站臺來了,如今萬達收購了北美第二大院線,那牌面可是十足的,這種要求,華納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于是乎,舞臺上,景田儼然成了主角。
投資兩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女主角,首映式這個待遇,簡直把臺下的一眾女明星給嫉妒死了。
可是也只能羨慕羨慕了。
儀式還算順利,萬達也使了大力氣,拿了紅包的記者們都還算懂事。
電影開始放映,這種以特效、機甲為主的科幻片,劇情通常非常簡單,更別說兩億投資的大制作了,通常好萊塢越是成本高的電影,劇情就越淺顯易懂,規避任何可能失敗的因素。
電影劇情也很簡單,環太平洋地區海底深處出現了一個平行宇宙“突破點”,隨后,一個巨大無比的巨獸生物從“海洋”中崛起。
第一只巨獸首先摧毀了舊金山以及周圍所有的海岸城市,而人類大部分企圖阻止巨獸的軍事行動全部以失敗告終,但巨獸也最終在人類的殊死抵抗下死于核彈中,但舊金山方圓百里變成了荒蕪之地。
接二連三的怪獸開始出現,為了對抗怪獸,人類在無計可施之下發明了他們自己創造的“怪獸”:機甲獵人,由兩名腦部神經網絡互相的操縱者同步操作。
雖然已經經過《變形金剛》系列的洗禮,不過當巨大的機甲出現在大銀幕上,還是引起了觀眾的驚嘆。
“臥槽!”
“這么大!”
“這機甲太霸氣了,簡直秒殺《變形金剛》!”
開場不久,李謙就聽到前排觀眾的反應,完全是抑制不住的那種。
兩億美元的制作,特效在同類電影里可以說是頂級的,甚至還克服了CG特效里光影的缺陷。
CG特效的光不是打出來的,是合成師畫出來的,所以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凡是CG鏡頭,10部大片,有9部是差不多的。
不過,《環太平洋》做到了,做到了CG燈光從貼圖到光影的轉變。
只能說一聲牛逼,這個燈光的改編,直接讓電影特效強了一個檔期。
從技術上而言,其實不一定有《變形金剛》強,但是僅僅就視覺效果而言,可以說比《變形金剛》強一個檔次。
技術,不代表呈現的效果,技術是一回事,視覺效果又是另一回事了。
IMAX3D觀感之下,前排的觀眾的反應尤其明顯,在巨大機甲的襯托下,完全就是身臨其境的感覺。
就前排而言,論效果可以說僅次于《阿凡達》。
頂級的視聽效果,流暢簡單的故事,對于爆米花電影來說,已經是接近完美了。
首映式相當順利,從一開始電影里的驚呼聲就沒有停過,這完全是視覺和聽覺帶給大腦的本能反饋,就跟看喜劇一樣,好笑的地方忍不住想笑。
以至于,景田那全程面無表情的司馬臉,觀眾都不在意了。
第二天正式上映,《環太平洋》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口碑出奇的高,類似于高大上的幾家還要用直升機運送這么LOW的設定,并沒有讓觀眾們卻步。
首日6300萬,吊打早一天上映的《天臺愛情》,和史密斯父子主演的科幻電影《重返地球》。
首周末三天2.31億,單日最高超過9000萬。
次周2.8億,10天5.11億。
橫掃了內地電影市場。
整個七月,壓根沒有對手。
雖然爆米花電影后續走勢不會太堅挺,不過又兩個星期過后,票房已經來到了7.4億。
破八億基本上是穩了,在好萊塢電影里也是僅次于《阿凡達》和《變形金剛4》。
不過,北美票房卻不怎么樣,四個星期過去,票房才堪堪九千萬美元,連一億都不到。
完完全全的血撲,傳奇影業要虧死了,李謙倒是能小賺一筆了。
兩億美元投資的大制作,北美票房還不如內地票房,也把好萊塢各大制片廠也驚住了。
李謙可就忙的要死,華納的托馬斯跑來,拿著一大堆項目,想要繼續合作。
李謙很認真地翻了翻這些項目,也很認真地對他說道,“抱歉托馬斯,我現在正在籌備新電影,這是很重要的電影,暫時無暇顧及其他的,后續的合作,我讓杜總和你談吧。”
“李導,我們是朋友,之前的合作非常愉快。”一聽李謙這話,托馬斯急了,《環太平洋》北美雪崩,日苯票房也很一般,即便華納沒有投資多少,主要是發行,但是為了這部電影,光是北美墊付的宣發費用就是一筆大數字了,而且周期這么長,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
內地的票房,也被李謙拿走了大頭,這倒也算了,本身作為批片的話,估計也就是拿這么寫。
但是,大賣八個億,超過一億美元,也讓華納看到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的票房潛力,后續的合作,他是一定要達成的。
不過,李謙沒有時間,直接讓杜洋和他談,托馬斯也只能轉而去杜洋談了。
而杜洋應付完托馬斯之后,來到李謙辦公室,有些不解道,“李導,咱們什么拒絕了華納的后續合作?”
李謙搖搖頭,“《環太平洋》只是個個例,如果不是國內觀眾熟悉的日式機甲,肯定沒有這個票房,還是謹慎一點為好,況且咱們主要精力還是自己的電影,好萊塢電影偶爾合作一回就行了。”
要不是《壞太平洋》有了續集,而且續集換了個國內女主角,很大概率在國內大賣了,否則李謙壓根就不會合作,風險太大了。
“也好,合作多了的話,難免會票房失敗的電影,這樣的話反而不好,一直吊著對方,咱們就越發地主動。”杜洋想了想,也表示理解了,又說道,“而且,之前為了做合拍片終歸是打了擦邊球,投資比例沒達到,要是次次這么干,光電都不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是這個道理,到底是做了點手腳,達不到投資比例要求,不能老這么搞,偶爾一次還差不多。”李謙點點頭。
不止是華納,福克斯、迪士尼、哥倫比亞全都派人過來,想要合作合拍片,不過李謙都讓杜洋拖著,拖幾天再找個借口回絕了。
風險大,除非是很大把握的片子,李謙才會去合作,而且他也不缺這點錢,做國產電影才是主要的。
不過,讓好萊塢巨頭競相追逐的感覺,倒是挺不錯的。
好萊塢對于《壞太平洋》海外和內地票房的反差很震驚,而對于國內電影行業而言,有人甚至在傳,《環太平洋》的大賣,主要是靠了李謙。
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荒唐,電影的質量擺在那,有目共睹的,不能說李謙是制片人之一,又宣傳了一下,就歸功于李謙。
不過,就是這么巧合,偏偏票房比北美還高,難免讓人心里多想。
李謙倒是沒有在意外界的想法,從首映之后,他就沒有關心過這片子了,專心籌備著《返老還童》。
兩個月的時間,劇本算是打磨出來了,然后從數字領域調了一批人過來,籌備特效方面。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換臉”,但是需要連一點細微的面部肌肉變化都要做到完美無缺,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不像那些業余電視劇一樣,那臉上的粉,磨皮磨的臉都快沒了,那表情捕捉就簡單了,反正本身就沒有面部肌肉的變化。
一直在做前期籌備,外景組也派出去,全國各地尋找合適的外景。
直到8月7號,李謙才再度出面,參加《當幸福來敲門》的首映儀式。
這次的主角依然不是李謙,臺上作為李謙的前執行導演,文幕野也被記者和觀眾看好,在電影開始宣傳的時候,名氣就比很多二線導演還大了。
沒辦法,誰讓李謙的執行導演自己拍電影之后都大賣了呢。
作為勵志雞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在這兩方面的絕對做到了一流,雖然前面劇情平淡,但是一步步引導觀眾代入角色的感受。
到了鄧朝抱著兒子睡在廁所里,捂著兒子的耳朵,用腳屁民地叮囑廁所門,聽著外面的暴力的敲打聲,無聲哭泣這一幕,直接讓觀眾的情緒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