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36章李謙總能玩點新花樣

  胡建省,龍溪市,第二干休所門口,大早上的,幾個領導模樣的中年人好像在等待著什么人。

  后面跟著七八個年輕人,其中還有一個拿著話筒的記者,以及扛著攝影機的攝影師。

  干休所門口,這么大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領導呢。

  十多分鐘之后,一輛普普通通的豐田考斯特小巴穩穩當當地停在了門口。

  看到等的人來了,門口等著的人也迎了上來,攝影師打開了攝影機。

  車門打開,李謙下車卻被這個陣仗給嚇了一大跳。

  還沒給李謙反應的時間,領頭的一位領導就一臉親切地握住了他的手,輕輕地有規律晃動著。

  “李導你好,歡迎你來到龍溪。”

  “您是張部長吧,真是麻煩你們了。”李謙還有點不太確定,這趟來龍溪找一位當年北棒戰場上的衛生員,由于是在干休所,所以派人聯系了當地的宣傳部門。

  可是,這陣仗,十多個人,還有記者,李謙差點都以為自己是和某個大領導撞日子了。

  不過細想一下,這年頭李謙這種導演,完全可以說一句藝術工作者,在某一項藝術成就上達到這個高度,社會地位可是不低。

  看張一謀、程凱哥就知道了,去地方上拍戲,當地政府都得配合。

  而且,未來影業一融資,身家瞬間百億,要是一個百億身家的企業家來投資,市長都得出面。

  這還是這個時代,早二十年有李謙這個成就,那是能進中楠海見郭嘉主席的。

  電影是唯一能進中楠海的藝術,在當年不是說笑的,也就是現在市場商業化,導演、演員的經濟收入增加,社會地位卻不斷降低了,有得必有失。

  市宣傳部副部長,區宣傳部長,市電視臺臺長,挨個個地握了握手,婉拒了休息吃飯的安排,那位張部長笑呵呵地引著李謙走進了第二干休所。

  “李導這樣的大導演,能拍攝一部關于抗米援朝的電影,讓我們銘記歷史,真是令人期待啊,到時候我們一定號召各部門組織觀影。”

  李謙連忙糾正他的話,“張部長,其實我這是一部愛情片。”

  張部長點點頭,“戰爭時期生死之間的愛情,才更為動人嘛。”

  算了,李謙也不說了,反正這次就是來聽一聽老人家講講當年在北棒戰場作為一名衛生員的經歷。

  不過,看著這一直跟著自己拍攝的攝影師,李謙皺了皺眉,“張部長,攝影機就不用跟著了吧,別弄那么大陣仗,驚到了老人家。”

  張部長和市電視臺的臺長對視一眼,也不以為意,依舊笑道,“呵呵,李導考慮的很周到,那咱們就拍幾張照片。”

  李謙點點頭,也有些無奈。

  早知道不和地方政府打招呼,直接奔著干休所來了。

  來到一處院子里,門口兩個年輕人陪著一位老奶奶,應該就是此行的目的,作為衛生員參與過北棒戰爭的孫吉香老奶奶。

  “孫奶奶您好。”李謙快步走過去。

  已經八十歲的孫奶奶看起來很有精神,看到這么多人沒有一點被打擾的意思,反而顯得更加高興了,一邊招呼李謙他們,一邊也不用人扶,慢慢地走進了屋里,“你們好,你們好,快進來屋里坐。”

  李謙跟在孫奶奶身后走進了這棟獨院的小房子,進到客廳,老奶奶從桌上拿出了幾本大相冊、一盒勛章,顫顫巍巍地遞到李謙手上,又要轉身去倒水。

  那兩個一開始跟在孫奶奶身邊的年輕人,才連忙去倒水去了。

  在沙發上坐好,孫奶奶問向李謙,“小伙子,他們說你是拍電影的?”

  “孫奶奶,我拍的是愛情電影,因為會有一些北棒戰場上衛生員的情節,所以向聽您講講那時候的事。”李謙看著孫奶奶如實說道,一邊翻開厚厚的相冊,偶爾低頭看一眼。

  “咔擦!”

  旁邊電視臺的攝影師在李謙頭上對著相冊拍了個照,又“咔擦”一聲,在側面拍了一張。

  李謙眉頭一皺,聽著孫奶奶說話,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輕輕地在桌上放下,磕出一聲所有人都能聽見的響聲。

  攝影師看了眼臺長,停下了手里的動作。

  而孫奶奶聽李謙說起當年的事,原本眉眼里的笑容,突然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哀愁。

  “我記得是49年5月吧,當時我16歲,帶著妹妹報名入伍,當時問我們要到文工團,還是要當護士,我和妹妹都說當護士。”

  跟著李謙一起來的齊玉昆在筆記本上記著筆記,電視臺的那個記者,也在紀錄著什么,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聽著孫奶奶輕聲慢語地講述著當年的往事。

  “后來我和妹妹被分到了XX軍XX師師醫療隊,參加了學習、訓練,50年10月,突然接到命令,跟著部隊出發,坐火車到了東北,一人給發了一件棉衣,讓我們訓練背傷員、綁繃帶,后來有一天天還沒亮,又搭火車過了鴨綠江,進入北棒。

  剛到的時候,正好碰上敵人的飛機狂轟濫炸,我們躲在山上一棵蘋果樹下,一呆就是5天,當時部隊里的同志年齡小的都回國,我和妹妹也被勸回,可是我們還是留下來了。

  到了北棒之后,天氣開始變冷了,在山上沒辦法過夜,那時候都冷得不行了,班長一看,就趕緊找了一些樹葉蓋在我們身上。”

  孫奶奶嘆了口氣,眉眼低垂,“但還是很冷啊,又冷又餓,有的時候一整天都沒吃東西,身上背的干糧也不能吃,那是給傷員吃的。”

  說著,孫奶奶翻開李謙手里的相冊,翻到一張泛黃的紙片。

  那是新華社關于前線的報道,雖然年代久遠,不過李謙還是看得清楚,其中寫道:“某部的女看護孫吉香姊妹兩人,背了30多斤重的裝備,在零下30多度的寒夜里與戰士們一道行軍前進。部隊翻越一座50多里路的高山,大雪沒過膝蓋,鞋和腳被凍得結在一起,但她們始終跟著部隊,到達了目的地,而且又立即開始工作。”

  “每個人都不洗澡,身上都是虱子,往腋窩隨手一抓就是一把。”孫奶奶繼續述說著,“女兵更不好過,每次來例假的時候,只能從棉衣里面抽出一點棉花包著樹葉,拿來用用。”

  李謙愣住了,他想象過戰爭時的艱苦,負重、雪地急行軍、不吃飯,這些他都想過,可是從來都沒有想過女兵在那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

  一般在工廠里,人們都會說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

  可是戰場上,女人絲毫不比男人好多少。

  奮筆疾書的齊玉昆,也突然停住了,過了兩秒鐘,攥緊了筆的右手,又繼續書寫著,那一段過去的歷史。

  只是他手上越發地用力了,寫在紙上沙沙作響。

  那位電視臺的女記者,卻停住了,怎么也寫不下去了。

  孫奶奶沒有注意他們的狀態,自顧自地回憶著,“50年11月,在新興里,XX軍參加了第二次戰役,仗打完之后,傷員下來了,手腳都被炸得不成樣子,我們都快嚇死了。”

  回憶到此處,孫奶奶流著淚說,“有一名戰士犧牲了,但眼睛還睜著,班長叫我把他拖出去,可是我一直覺得他沒死、他沒死…

  當我把戰士尸體拉出去時發現,旁邊一個稻草堆下,還蓋著幾具尸體,于是我和其他戰友,一同挖坑將犧牲的戰士埋了,大家都哭了。”

  李謙眼睛快速不斷閉合著,把剛剛泛出來的淚水給抑制住。

  孫奶奶抹了一把眼睛,接著有些感動地說道,“有一次拿到一個油餅,準備給傷員吃,傷員不肯吃,還說“還是你吃吧,你吃了就有力氣救助其他傷員””

  老人家斷斷續續的講了很多,除了苦難和悲傷之外,還有諸如夏天第五次戰役的時候,急行軍的情況下吃了繳獲的香腸,集體拉肚子,一邊拉肚子一邊急行軍。

  橋被敵人封鎖了,晚上從橋下面偷偷過,結果差點喪命,還是戰士們救下了她。

  辛苦之余,也有些快樂的時光。

  那場北棒戰爭,老人家獲得了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還有師醫療隊“模范護士”這樣的稱號。

  講了一個多小時,老人家精神也有些乏力了,講的也差不多了,李謙也就告辭了。

  拒絕了當地政府的邀請,李謙帶著齊玉昆和蘇侖就上車離開了。

  改裝過的商務車上,他們倆心情還是有些沉重。

  李謙卻笑笑,“行了,過去的苦難前人替我們經歷了,先輩們創造出的這個世界,我們好好珍惜吧,讓后人記住。”

  齊玉昆和蘇侖兩人作為導演,看過、聽過無數各種各樣的故事,只是這次對面老人家講的是親身經歷的故事,才會觸動很大。

  不過,很快把這份觸動放在心里,調整了過來。

  蘇侖道,“老大,孫奶奶說的用棉衣里的棉花,包著樹葉做衛生斤那一段,很有必要拍進去,戰爭中不光男人,女兵同樣遭受著各種痛苦,而且本身生理上就不如男人。”

  “這劇情插入的太奇怪了。”齊玉昆卻搖搖頭,“這一趟其實有用的信息不多,孫奶奶是在師一級衛生隊工作,往大了說,就是在野戰醫院,而電影里的男主角,是在下面連隊,最基層的衛生員,所處的環境完全不一樣,更多是要表現在戰場上的鏡頭。”

  蘇侖瞪了齊玉昆一眼,“有什么奇怪的,傷員肯定要運送到后方的醫院里,運送途中衛生員跟隨,男主角護送傷員去野戰醫院,不就碰到了野戰醫院的護士?”

  “但我們的電影里,主要是展現戰場上的殘酷和志愿軍戰士的精神、意志,男主角這個衛生員的身份,也只是為了進入部隊一個借口而已。”

  “戰場上,醫院也是戰爭的一部分,醫生、護士也是戰士的一員,理應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可是”

  兩人竟然為這事爭起來了。

  李謙搖搖頭,連忙叫停,“行了行了,先記著,后面歸納的時候再視情況而定,我們去下一個地方。”

  李謙要拜訪的地方不少,主要是和長津湖冰雕連、松骨峰血戰兩場戰役相關的事情,戰爭中生還的老兵,還有走一趟軍區。

  畢竟在電影中還原這兩場戰役,哪怕時間短,也必須要做到位,肯定少不了軍方的支持。

  當然,也不只是這些,目前確定要出現在電影的事件,都盡可能地采訪一下當事人。

  連六老師、楊婕導演,李謙也要去見一面,畢竟《西游記》在八十年代歷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兩代人的經典的電視劇,說不定還要安排一下男主角在里面跑個龍套之類的。

  跟隨共和國,回溯一遍歷史嘛,政治方面不知道能不能拍,戰爭有北棒戰爭,剩下的就剩文、體、娛、科技、商業這些方面了。

  四大名著,一個《西游記》足夠代表了。

  李謙的探尋歷史之路還在繼續,不過第二天,龍溪電視臺和龍溪日報,就報道了李謙來干休所采訪抗米援朝老兵一時,胡建衛視和當地媒體也跟進報道。

  “著名導演李謙探訪龍溪干休所,傾聽抗米援朝戰爭老兵講述北棒戰場的故事,將拍攝戰爭電影!”

  新聞出來就變成這樣的了,明明李謙當時都和那位宣傳部副部長,還有臺長說了,這是部愛情片。

  現在電影、電視劇市場沒什么好片子,娛樂新聞也沒有什么爆點,李謙新片的消息,被媒體廣泛報道之后,立馬就在網上傳開了。

  “我去,不是愛情片嘛,怎么李謙又跑去拍戰爭片了?”

  “真的假的啊要是戰爭片那可就有看頭了!”

  “還是抗米援朝戰爭,《集結號》雖然拍過,但是戰爭場景太少了,主要都不是放在戰爭上,李謙拍的話,肯定能拍的特別震撼!”

  “啊啊啊啊!!!我要愛情片啊,戰爭片尤其是抗米援朝那種,環境惡劣,敵我火力相差懸殊的,完全是拿人命填的,太悲壯了,我怕會哭死在電影院里。”

  “確實,抗米援朝完全是靠人海戰術,用人命堆出來的啊!”

  “樓上的傻缺,就知道人命堆,少看點智障新聞吧,現代戰爭再多人的人數優勢都是虛的,你讓阿三拉一千萬人去北棒戰場試試,別說一千萬,就是一億阿三士兵,都不夠米粒堅人吃的。”

  “沒辦法,現在的人在網上看到點東西就信以為真了,連志愿軍靠什么戰勝十多個國家的聯軍,至今讓西方世界對我國軍隊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都不知道,多學學歷史吧。”

  “哪怕裝備落后的情況下,志愿軍也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陸軍,在很多方面,當時是領先了整個時代的。”

  “扯淡吧,吹牛也要有個度,都吹上天了!”

  “吹什么?對近代軍事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

  “扯遠了啊,李謙不是親口說拍愛情片嗎,怎么可能中途又去拍戰爭片了,這是假的吧。”

  “電視臺都有李謙看望老兵的照片,要不然是戰爭中的愛情?”

  “戰爭片里的愛情?那不還是戰爭片嗎?”

  “李謙總能給我們玩點新花樣啊!”

大熊貓文學    我的導演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