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一章 發展工業

  火藥局的機床越來越多后,制造其他手工機器的速度就越來越快。

  在完成一百臺手工機器的訂單后,兵仗局的其他衙署又下達了幾百臺機器的訂單。

  這些機器訂單,火藥局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做出來。

  兩個月后,隨著機床數量增加,以及工人操作機床越來越熟練,制造手工機器的速度也算是越來越快,達到了每個月上千臺的速度。

  五百多工人,差不多平均每個工人每月能制造兩臺手工機器。

  這個速度,在其他人看來算是很快了,當是張青峰看來還是太慢了。

  這些手工機器并不是什么很復雜的機械,一個人平均每月兩臺實在太少。

  不過好在,火藥局的手工機器被馮莫推銷出去,見識到這些手工機器的效率后,很多衙門都下了訂單。

  賣給其他衙門,張青峰就不止按照原價格出售了,他往上加了二兩銀子,這樣一臺,每賣出一臺機器,他就能賺三兩銀子以上。

  不過,以如今一個月一千臺機械的速度,就算一臺機械賺三兩銀子,一個月也才能賺三千兩。

  三千兩,光是工人的工資都得開支一千多兩,之后的錢張青峰才能悄悄納入自己的腰包。

  “掌印,下官想把火藥局遷出內城。”

  這天,張青峰來到了兵仗局衙門朝馮莫說道。

  “你想吧火藥局遷出內城?為什么?”馮莫詫異問。

  “因為火藥局中儲存了太多火藥,萬一失火發生爆炸,將會炸死不計其數的人。”張青峰解釋說道。“如果在城外的話,就算發生爆炸,也不會損失太大。”

  在明朝,順天府內,制造火器的衙門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工部的軍器制造局,一個則是兵仗局下面的王恭廠火藥局。

  其中火藥局下面有一個制造火藥的工廠,差不多有三十多人,每天能夠制造兩噸火藥。

  歷史上,在天啟年間,也就是1626年的時候,王恭廠火藥局就發生了大爆炸。

  當時,儲存的數千噸火藥猛烈爆炸造成了兩萬多人的死傷,就連天啟皇帝未滿月的兒子都因為巨大的聲響被嚇死了。

  “掌印,火藥局儲存了太多火藥,四周全是密集的居民,萬一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以我的計算,最少都得死傷兩萬多人。”張青峰朝馮莫說道。

  火藥局,建在內城,絕對是風險極高的,歷史上的天啟大爆炸就是最好的證明。

  數千噸火藥啊,簡直相當于一顆微小型核彈一般。

  “這件事情咱家還需要上報,能不能行還得萬歲爺來決定。”聽到張青峰的話后,馮莫最后朝張青峰說道。

  第二天,馮莫就把張青峰去說的情況上報給了萬歷皇帝。

  然而,萬歷皇帝的回答只有三個字,不允許。

  對于這樣的情況,張青峰有些措手不及。

  “清風啊,這件事你也別放在心上,萬歲不允許火藥局搬出城也是迫不得已。”

  馮莫安慰張青峰說道:“火藥乃國之重器,要是放在城外的話,很容易被敵人偷襲,只有放在城內才安全,你明白了吧?”

  聽到馮莫的話,張青峰點點頭,他也能理解朝廷的顧慮,如果火藥局設在城外,確實很容易被敵人偷襲利用。

  “掌印,就算火藥局不能遷出城,但是下官希望能把火藥儲存倉庫設在城內多個地方,這樣就算爆炸,也不會發生太嚴重的事故。”張青峰朝馮莫說道。

  “這件事我再幫你請示一下吧!”馮莫點點頭說道。

  張青峰的機器生意,讓他賺了很多錢,所以他也愿意幫張青峰一些忙。

  很快,馮莫的奏折就再次被送到了萬歷皇帝的手中。

  這次萬歷皇帝沒有拒絕,而是采納了張青峰的意見,準備在內城的東南角,西南角,外城的東西南北四個角各設一座火藥儲存倉庫。

  這樣,就算以后一處火藥倉庫發生爆炸,也不會有王恭廠大爆炸那么強烈。

  然而,火藥局分設火藥儲存倉庫的事情,卻受到了極大的阻攔。

  很多百姓聽說要把火藥儲存倉庫設在附近,頓時嚇壞了,紛紛反對。

  一些住在附近的官員權貴,更是上奏請萬歷皇帝取消分設火藥儲存倉庫的事情。

  最后,原本設在內城東南角的倉庫被取消,只有外城的四個倉庫保留下來。

  就算如此,這件事對張青峰來說也是一個勝利了。

  火藥局沒辦法外遷,張青峰利用水力的想法就落空了。

  所以,張青峰準備把蒸汽機弄出來。

  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發現燒開的水壺能把蓋子頂開,然后就制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

  之后,蒸汽機就慢慢被改進,直到工業革命的出現。

  其實,一開始的蒸汽機并不是什么多復雜的機械,他的誕生只是缺少一個想法而已,只要知道原理,很容易就能制造出來,當然實用不實用就不知道了。

  還有,不要問作者沒有橡膠蒸汽機怎么解決漏氣問題了。

  硫化橡膠是1839年才發明出來的,最高工作溫度只有八十度,而且比蒸汽機發明慢了一百多年,很明顯蒸汽機并不是靠橡膠解決密封問題。

  蒸汽機解決密封問題,早期用的是纖維,后來則是用的金屬活塞環,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橡膠什么事兒。

  而且活塞環也不是什么制造難度太大的東西,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加工技術,解決漏氣問題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接下來的時間,張青峰就開始投入到了制造蒸汽機的事情中去。

  他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把蒸汽機研究透了,所以現在制造起來也不是什么難事。

  唯一影響他的,或許就是機床的加工精度了,所以很多零件張青峰不得不親手手工打磨。

  為了制造蒸汽機的各種零件,張青峰還建了一座小型煉鋼爐,專門用來煉制少量的特種鋼材。

  這樣一來,前期的各種準備:建煉鋼爐,制造各種加工工具,收集各種金屬材料,制造各種零件鑄造模具,等等等等,差不多花了三個月時間,張青峰才把一臺蒸汽機從無到有的制造出來。

大熊貓文學    穿越之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