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九十五章 深不可測

  芳逐志和師蔚然在甘泉苑外,遙遙看到這一幕,各自都是心中一沉。

  水縈回的劍道造詣極高,已經達到他們二人也不可及的程度,更是挾擊敗兩位第一仙人之勢去斬蘇云的大勢,那一瞬間的鋒芒,就算是他們二人也要退避。

  然而在蘇云的大勢面前,水縈回竟然敗得如此簡單,她的仙劍迎上蘇云的劍指,竟無半點威能!

  “蘇大強…人如其名了!”

  兩人暗嘆一聲,剛剛升起的雄心壯志,此時又一次煙消云散。

  而從第七仙界各大洞天趕來的仙劍見到這一幕,也是心悅臣服,心中沒有其他念頭。

  蘇云的劍道適才在那一指之間,已經展露出來,展現在他們所有人的面前,那劍道煌煌大氣,盡顯一代劍道大帝的風范,那一指,便是劍道的巔峰,指尖迸發的諸天,展現出的劍道奧妙,值得他們畢生去研究、參悟!

  那一指,斷去水縈回的劍道,叫做道止于此!

  水縈回低下頭,仙劍在她手中嗚咽,似乎傷心自己的落敗:“圣皇師兄,你已經是第七仙界的劍道大帝了。”

  蘇云緩緩起身,微笑道:“縈回,我不僅僅是劍道大帝,我還是印法大帝。我的印法造詣,才叫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水縈回抬起頭來,滿臉錯愕,心道:“圣皇師兄這就昏君了?”

  蘇云大步從跪坐在地的水縈回身邊經過,來到殿堂之外,寬袍大袖,衣袂飄飛。

  他看向遠道而來的仙劍持劍人,迎上一雙雙目光,心潮澎湃起伏。

  “諸君!”

  蘇云開口,一口口仙劍隨著他的聲音而鳴響,振動,浮空,在空中盤旋飛舞。

  蘇云長長吸氣,還未來得及說下去,便見一位劍仙躬身:“臣帝師洞天華風清,參見劍道大帝!”

  蘇云怔了怔,他只是想召集這些持劍人前來,幫助自己入駐劍陣圖,參悟劍陣圖的奧妙,來抵御邪帝,劍道大帝從何說起?

  剛才水縈回稱他為劍道大帝,他也戲謔的回一句自己的印法造詣更好,那并非他的本意,只是一句玩笑話而已。

  怎么,還真有人稱他為劍道大帝了?

  他正要說話,第二位劍仙躬身:“臣上輔洞天月常圓,參拜劍道大帝!”

  蘇云張了張嘴,第三位劍仙已然躬身:“臣天樽洞天泰阿,參拜劍道大帝!”

  “臣積尸洞天溫浩然,參見劍道大帝!”

  “臣四瀆洞天蕭寒窗,參見劍道大帝!”

  蘇云有些茫然,但胸腔中卻有一股豪情在逐漸起伏,逐漸激蕩,變得激揚。他并不知道自己展露出無上劍道的時候,對其他煉劍修劍之人造成多么大的震撼,他只是想用自己參悟出的劍道,吸引這些仙劍選中的人前來,與他一起參悟劍陣圖,一起成長,對抗過去的邪惡。

  而現在,伴隨著這一聲聲呼喚,倒激發了他的豪情!

  這個時代的浪潮,在推著他,擁著他,向更高的地方攀登!

  蘇云收拾心情,輕輕一抖衣袖,第一劍陣圖浮空。

  帝倏的智慧凝聚而成的劍道大陣圖,展現在第七仙界的劍道強者面前。

  蘇云入主劍陣,催動第一劍陣圖的變化,把這座劍陣圖的奧秘呈現在來自各地的劍道強者面前。

  無需他說些什么,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劍陣圖吸引,劍陣圖中所蘊藏的瑰麗大道,自然而然的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一個聲音喃喃道:“劍陣之下,萬道俱滅,唯劍獨尊…”

  其他人也露出狂熱之色:“唯劍獨尊!”

  太古第一劍陣圖中蘊藏著不可思議的變化,讓萬道皆寂,只有劍道才能暢行,四十九口仙劍相互配合,迸發出無以倫比的威能!

  這正是劍陣圖的精妙!

  這陣圖并非需要四十九人配合才能施展出來,而是可以拆分出來,兩人可以組成劍陣,三人也可以組成劍陣!

  組成劍陣的人數每多出一人,劍陣的威力便有著可怕的提升!

  四十九位精通劍道的劍仙,聯手施展劍陣,其陣法威能便提升到他們平日里難以想象的高度!

  在場所有人,除了蘇云、帝心和瑩瑩,都不知道這套劍陣的終極威力到底有多強,但蘇云他們卻知道,在只有仙劍而無持劍人的情況下,蘇云用這套劍陣正面對抗邪帝,迫使邪帝知難而退!

  如果說劍陣圖配合四十九口仙劍,便是一套仙道至寶的話,那么劍陣便是一套至寶的知識,掌握這些知識的人,可以化零為整,組合成一套套劍陣圖,大大提升他們的戰力!

  “帝倏最大的貢獻,并不在于煉制出一卷劍陣圖,而是創造出劍陣圖。”

  蘇云看到第七仙界的劍道強者進入劍陣圖中,研究交流,心中也很是滿意,暗道:“他煉制的劍陣圖,只是一件寶物,而他創造出的劍陣圖,卻是一個莫大的知識寶庫。他留下的劍陣圖,將會傳播到七十二洞天各地,提升靈士和仙人的實力。”

  又過了兩日,第七仙界的劍道強者陸續到來,共聚集四十六位,加上蘇云也不過四十七位,還少兩位。

  “焦叔傲不在。他應該是隨梧桐一起,追殺獄天君去了。桑天君和玉太子,此時也在追殺獄天君,這幾人神通廣大,焦叔傲難以脫身趕來。”

  蘇云遲疑一下,現在七十二洞天已經基本上合并完成,還缺少一座九州洞天,然而最后的那個持劍人卻還是不見蹤影。

  “那么另一個持劍人是誰?我兩次相召,第一次召仙劍未至,第二次召其人也未至!”

  蘇云有些疑惑,這最后一個持劍人讓他頗為好奇。別的不說,能夠對抗他和劍陣圖的召喚,這等本事便已經不容小覷。

  匆匆便是兩個多月過去,已經有不少劍仙整理出一些小巧的劍陣,開始兩兩配合,試驗劍陣威力,其他各種劍陣也被他們試驗出來,只是威力上尚不盡如人意,還需要繼續參悟劍陣圖。

  這一日,仙相碧落前來,這老人佝僂著身子,周身劫灰飄飄蕩蕩,所過之處,留下一條劫灰鋪就的道路。

  他像是比從前更老了,更加腐朽了。

  “蘇殿。”他躬身,參見蘇云。

  蘇云連忙起身,道:“仙相無需多禮。仙相此來,想來是邪帝陛下此刻就在外面,對不對?”

  仙相碧落仰起頭來,頭罩下的面孔有些昏暗,劫灰不斷飄落,從頭罩下涌出,隱藏因為劫灰病而顯得猙獰的面目,笑道:“蘇殿所料不差,此刻陛下就在外面。”

  蘇云向甘泉苑外看去,此時,邪帝也在向這邊看來。

  兩人雖然都未曾看到對方,卻都知道此時對方的目光在看向自己這個方向。

  蘇云道:“邪帝陛下此來,而且帶著你,想來是他壓下了傷勢,來到這里看看我的準備如何。”

  仙相碧落笑道:“蘇殿對陛下很是了解。陛下確有這個意思。只是他來到甘泉苑外,看到蘇殿聚集這一批劍道高手,便知道自己沒有奪回帝心的可能。陛下讓老臣前來,是告訴蘇殿,陛下承認自己敗了。”

  蘇云微微一怔,失聲道:“邪帝也會承認自己失敗?”

  仙相碧落肅然道:“帝絕陛下一世強人,誅帝倏,逐帝忽,煉四極鼎,鑄焚仙爐,吞并一個個仙界,獨霸天下。這等雄才偉略之人,怎么會忌諱言敗?失敗了就是失敗了。邪帝雖然不是完整的帝絕,但也是其精神。”

  蘇云喃喃道:“邪帝不忌諱言敗?”

  仙相碧落道:“陛下讓我來告訴你,他不會繼續動帝心的主意了。他將去獵殺帝級存在,或者帝忽,或者帝倏,或者冥都,或者天后,或者帝豐,取對方之心,為己所用。”

  蘇云放下心來,笑道:“仙相,你既然知道邪帝不是完整的帝絕,只是其性靈依附尸身形成的半魔,為何還要追隨他,輔佐他?你應該知道,帝昭也是帝絕的一部分,帝心也是帝絕的一部分,何必只追隨邪帝?”

  他目光熱切:“還有我!我是帝昭太子,你也可以追隨我!我救過你的命,還可以再救你第二次!我可以治愈你的劫灰病!拋棄邪帝,到孤王這里來吧!”

  仙相碧落面帶微笑,躬身告退,道:“蘇殿,我已經老了,沒有這么多想法了。老臣只想追隨故主,哪怕成也罷,敗也罷,走完今生,給自己一個交代。老臣,不擇二主。”

  蘇云露出失望之色,目送他離去。

  帝心走來,遙送仙相碧落離開,過了片刻,道:“他很強。”

  蘇云嘆了口氣,道:“只可惜強者也有落幕之時,仙相碧落的壽元恐怕不多了。”

  帝心道:“但依舊很強,強得可怕。”

  蘇云心中微動,知道他的本事,強弱與否,一看便知,于是道:“碧落有多強?”

  “其道,深不可測。”

  蘇云皺眉,深不可測無法衡量碧落的強大,于是道:“邪帝呢?”

  帝心道:“其道,深不可測。”

  蘇云再問:“天后呢?”

  “深不可測。”

  “仙后呢?”

  “其道,登峰造極。”

  蘇云心頭微震,定了定神,問道:“紫微帝君呢?”

  “登峰造極。”

  蘇云又詢問他對師帝君的看法,也是登峰造極。蘇云詫異,心道:“難道仙相不是帝君,而是道境九重天的存在?不對,我在第一仙人的天劫中沒有見過他。”

  帝君只是地位,無關于修為,但也需要修煉到道境八重天,才能被封為帝君。仙相碧落乃是帝絕的仙廷之中權勢僅次于帝絕和天后的存在,其人實力多半已經達到道境八重天大圓滿,實力甚至在仙后等人之上,是帝下第一人。

  不過仙相碧落的時代,修煉到道境九重天的人物并不在少數,帝絕,天后,帝豐,都是道境九重天。

  之后一段時間,蘇云與眾人繼續研究劍陣圖,眾人已經可以進入劍陣,與他一起催動這座第一劍陣對敵。

  這劍陣,再配合仙劍之威,威力奇大!

  甘泉苑四周很是熱鬧,不過沒有了邪帝這個威脅,蘇云很快又靜極思動,盤算道:“我的棺材板和大金鏈子,都被帝倏收走,而今沒有煉制黃鐘的材料。混沌大帝肯定已經被帝忽釋放出來,五色金也沒有著落。而今想要尋到足夠多的材料,要么敲詐勒索舊神,逼他們獻出自己得法寶給我煉鐘,要么便前往混沌海,看看是否有什么寶物沖刷上岸。”

  第一種辦法肯定不行,蘇云還未煉成黃鐘,便會被舊神們送鐘。

  第二種辦法則需要進入太古禁區,穿過五座已經被劫灰掩埋的仙界,前往第一仙界的盡頭,經過神通海,輪回環和巫門,才能來到混沌海。

  蘇云猶豫了兩天,命白澤抓來貔貅元老,把貔貅元老收集的仙氣統統轉移到自己的靈界中,這才下定決心動身。

  “崽種昏君!”貔貅元老暴跳如雷。

  白澤不解:“可是,這些仙氣明明都是他的,是他交給你保管的,為何還要罵他昏君?”

  “崽種佞臣!”貔貅怒目而視。

  十一月最后一天了,

大熊貓文學    臨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