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大怒,看向那人,原來是一個紅發的小鬼,身上背著一個巨大的葫蘆,雙眼涂著濃重的眼線,額頭上還有一個“雞”字正在以五顏六色的熒光不斷閃爍。
鯀怒曰:“你這小鬼是何人?為何要壞我好事?”
那紅發小鬼自然是張子凡的分身之一,張鴨道人。
張子凡如今也分不太清楚,自己這兩具身體哪個是本體,哪個是分身。
按照道理來講,生活在下界鶴鳴山上,整天吃雞念佛的應該是本尊沒錯。
但由于上下兩界時間流速的關系,張子凡以張鴨道人的身份生活的時間要長上百倍。
這讓他頗有一種周公夢蝶之感。
究竟是周公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周公呢?
所幸張子凡是一個隨遇而安的性子,對此并不糾結。
這五十年來,又是張子凡以張鴨道人的身份在洪荒各處騙吃騙喝的日子。
忽然他心有所感,知那冤死鬼鯀伯要去求取自己的上吊繩子。
屈原在天問中疑問道:“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又問道“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絕?伯禹腹鯀,天何以變化?”
說的就是鯀死得太冤枉。
張鴨道人截了那團九天息壤,朝葫蘆口子上一塞,正好做了封泥。
他看著鯀笑道:“若要治水,堵不如疏。”
鯀自然不信,不光他不信,就連女蝸附身神像,也不喜的道:“鴨鴨師弟,這是正事,不要胡鬧。”
“不要叫我鴨鴨!!!”
張子凡朝著女蝸神像沒好氣的道。
這些年,他仗著鴻鈞道祖的庇護,在洪荒到處溜達,任誰都要給張鴨道人幾分面子。
不過其中以女蝸和伏羲對這位張鴨師弟最為疼愛,平日里也多有維護。
但疼愛歸疼愛,女蝸一指張鴨道人的額頭,道:“那么,師姐便叫你雞雞?”
“呸,師姐請自重。”
張子凡跳開一個身位,一臉嫌棄的模樣。
而剛剛還目瞪口呆的鯀連忙低下頭,一副我什么都沒有看見,人族圣母娘娘萬萬不可能如此輕佻蠢萌的樣子。
女蝸這才想起,自己如今這是顯圣在人族的女蝸廟,而不是在自己的蝸殼宮里面。
她連忙恢復了寶相莊嚴的模樣,淡淡的道:“九天息壤乃是師姐自天柱上所取,相傳乃是真神御用之物,神奇無比,怎個就不能堵住洪水了呢?”
張子凡暗道:真個沒見識,我的真神分身上,搓澡泥更是御用之物呢!
不過就算是搓澡泥,也是不可能堵住洪水的。
張子凡當然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也知道鯀治水失敗,被堯舜誅殺在羽山的下場。
但就好像人不能因為吃了第二張燒餅才吃飽,就認為第一張燒餅沒有用。
沒有鯀治水失敗的教訓在前,大禹也根本不可能想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
張子凡也知道,自己空口白牙的,實在是說服不了女蝸和鯀伯。
但又不能用數千萬人族的性命去做實驗,只好搬出了死了不知道多少百萬年,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老爹來做個反面教材。
“堵不如疏,這是家父當年便是以堵治水,釀成大禍。這些都是家父留在我腦袋中的傳承,不信的話,師姐請看!”
說著,張子凡的腦門開始瘋狂閃光,看起來非常讓人信服…個屁啊!
不過女蝸卻顫抖的不敢說話了。
不知道為什么,雖然自己這個小師弟非常可愛,但每次看到他額頭閃光,女蝸便覺得渾身發抖,仿佛見到了天敵。
至于張鴨小師弟的父親是誰,女蝸并不清楚。
那日張子凡以真神之軀來要求鴻鈞關照一下張鴨小老弟的時候,是將鴻鈞放在手掌上,然后隔離聲音交談的,除了他們兩人沒有人知道張鴨“不凡”的身份。
這么做,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這尊分身。
這個仙界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發展出什么斬三尸之類的證道辦法。
鴻鈞是以守護天火得功德成圣,女蝸是以造人功德成圣,三濁和二僧都是以立教功德成圣的。
說到底,這些人雖然成仙的時候都是走的以力證道的路子,但成圣的時候,全都取了巧,依靠功德成圣。
其中女蝸更是典型代表。
其他人好歹都是修煉到了大羅金仙巔峰,依靠功德完成臨門一腳。
而女蝸是實打實的完全靠功德劃水成圣的,所以幾個圣人里面實力最差。
張子凡打算走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嘗試一下傳說中的三尸證道,不曉得有沒有搞頭。
因此張子凡對于張鴨這個分身還是非常上心的。
絕對不會出現這個分身明明超弱卻過分囂張的事情。
他乃上個紀元的大能陸壓道君之子的消息只有鴻鈞知道,這樣就不用擔心別有用心的人想從張鴨那里搞事了。
現在大家只當張鴨是鴻鈞的族侄或者私生子什么的,屬于吃了沒肉的卻背景極硬的那種廢柴仙二代。
只要張子凡不去主動搞事,根本沒有人愿意招惹他。
此刻張子凡搬出了家父這尊大山,女蝸自然不敢反駁,那可是能與老師平輩論交的大能。
不過大能也不一定會不出錯。
女蝸不再糾纏張子凡,而出出了蝸殼宮,前往真神廟拜見老師。
鴻鈞聽了女蝸所講,點頭道:“既是張鴨之父所悟出來的道理,那便是極其寶貴的經驗,你切不可阻撓。”
女蝸奇道:“那張鴨之父乃是何人,為何連老師也對他推崇備至?”
鴻鈞苦笑一聲,搖頭模棱兩可的道:“無他,前世之事,后事之師爾。”
史記·夏本紀記載。
鯀者,顓頊之子也。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故鯀,黃帝之孫也。
時有大水漫天,帝遣鯀治水,九年無所得。
鯀上告于神女亦無寸進,幸有一真仙,號鴨字雞,授鯀治水之法。
鯀遂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鯀勞身焦思,薄衣食,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入,終平水患。
后舜帝禪讓與鯀,史稱大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