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在成立軍隊之初,就建立了遠超時代的計功制度,登城,奪舟,驗傷,破陣、斬將…
是以安遠將軍府固然才剛剛成立,可他們的工作量卻也并不大,需要做的僅僅是歸納總結。
劉景麾下眾將,要論功績,毫無疑問是族兄劉宗最高。
三年前,長沙軍巴丘防線被荊州軍攻破,劉宗將水步兩千余人,南下酃縣投奔劉景。當時劉景全部家底也只有五千人馬,也就是說,劉宗的兵力幾乎占到了劉景兵力總數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劉宗沿途收編了一部分長沙水軍,有艨艟十艘,斗艦七艘,舸船數十艘,棹卒千余人,實力還在劉景的船隊之上。
劉宗由此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劉景的水軍統帥,并在之后與蔡瑁的荊州水軍交手中,三戰三捷,近來又率軍攻占交州郁林郡,功績之大,眾將無人可比。
論功行賞,劉宗必然要排在第一位,劉景早有決定,表劉宗為綏軍中郎將,領武陵太守。
劉宗雖然打下了交州郁林郡,但他本人卻無意留下,而劉景顯然也不會將自己的族兄兼大將仍在郁林郡這個不毛之地。
荊南四郡,長沙(劉瑍)、零陵(劉景)、桂陽(桓彝)皆已有主,只有武陵未定。不過劉宗要想成為真正的武陵太守,日后還需要自己親自率軍奪取。
至于郁林太守的人選,劉景考慮了許久,遲遲難以決定。
首先郁林新克,人心不附,其次地處蠻荒,漢少夷多,其三與交州牧張津乃是死敵,可謂內憂外患,綜合以上種種,郁林太守必須是武將,且要有一定智謀,否則不足以應對復雜形勢。
目前符合條件,且功勞足以勝任太守者,只有族兄劉修、韓廣、王彊、褚方四人。
劉修、韓廣一為宗族肺腑,一為北方人,率先被排除,實際只剩下王彊、褚方兩個人選。
王彊有建言水患,收復臨湘的顯赫戰功,褚方亦不惶多讓,前有保衛酃縣,后有持麾督眾、大破交州軍,雙方不分伯仲。
然而王彊相比褚方,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其家族乃商賈之家,世代經營交州,其本人也曾數次南下交州,對于交州的情況十分了解。劉景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下定決心,表王彊為撫南中郎將,領郁林太守。
當然,劉景只是董督荊南四郡的安遠將軍,按理來說并無資格表舉交州郁林太守,不過說是表舉,其實也就是做做樣子,他可沒打算真派人去許都請示。
任命一經下達,正如劉景所料,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沒辦法,商賈在漢代地位極為低下,當年公孫瓚重用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等人,就遭到了北方士人的非議和譏諷。
而王彊一個商賈出身的匹夫,竟然一躍成為一郡太守,與士族出身的桓彝、宗室出身的劉瑍、劉宗,乃至劉景并列。
所幸郁林太守只是劉景私署,郁林亦為不毛之地,加之劉景威信極高,雖然私下議論紛紛,卻也沒人公開反對。
韓廣過去曾被天子拜為建武將軍,劉景沒資格表舉將軍,便以其為建武中郎將。
族兄劉修和褚方也分別被任命為督軍中郎將、折沖中郎將。
至此,劉景麾下已有五大中郎將,分別是綏軍中郎將劉宗、督軍中郎將劉修、撫南中郎將王彊、折沖中郎將褚方、建武中郎將韓廣,劉景麾下戰將數十員,得拜中郎將者,唯此五人。
倒不是劉景吝嗇,要知道黃蓋、韓當二將服侍了孫氏三代人,十余年來,舍生忘死,先登陷陣,勞苦功高,可直到孫權繼位之初,也才只是校尉而已。
有資格擔任中郎將者如周瑜、程普、呂范等人,或鎮守一方,或坐鎮中樞,皆為江東大將。
王彊原為長沙北部都尉,巴丘(縣)長,統領水軍據守云夢、江、湘,防備大江北岸的劉表軍。劉景如今改以副將凌江校尉劉祝接任巴丘長,統攝水軍。
劉景又以族弟劉亮、蔡升為騎都尉,甘寧為蕩寇校尉、魏延為陷陣校尉、于征為武衛校尉、習珍為奮威校尉、區雄為破賊校尉、阿仆為驍武校尉…陳進、黃武(劉宗將)也并為校尉。
單日磾之前率部眾歸附,就已被劉景任命為長沙西部都尉,這次只賞賜了他一筆錢帛。
同樣沒能升職的還有馮習、高翔、霍篤等部分荊州降將,他們在荊州軍時就已是校尉,劉景自然不可能升他們為中郎將,不過劉景對他們重新任命了一遍。
劉景也沒忘記馬周,他傷及左足,已經難以恢復如初,可劉景還是拜馬周為輔義校尉。
正所謂“懷仁輔義,而天下悅”,輔義這個名稱,看上去就比所謂的先登、陷陣、蕩寇、破賊之類的文雅許多。其深層次的含義,是希望馬周能夠沉下心來,多讀兵書,成為像族兄劉修那樣,不恃勇力,亦可為輔翼的人。劉景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劉承,劉宗胞弟,劉景族兄,師從大儒潁容,這些年來輔佐劉宗,負責水軍后勤,稱得上是文武雙全,劉景任命其為酃縣長,將自己的根據地交給了他。
而酃縣丞嚴肅,則被劉景升為零陵郡丞。劉景雖為零陵太守,但他肯定不會到任,以前都是交由劉巴、蔣琬治事,如今二人皆已入安遠將軍府,劉景便讓嚴肅以郡丞的身份總領郡事。
劉景對嚴肅的能力毫無懷疑,他過去名為酃縣丞,實則于酃縣長無異,劉景更多時候是把握大方向,具體事務皆交給嚴肅。
在酃縣執政四年,嚴肅再也不是那個臨湘市井無足輕重的獄吏,而是成為了治政嚴猛,以法督下,鐵面無私的能吏。
至此,劉景麾下文武眾臣,皆獲得封賞。
接下來,劉景開始從長沙郡府招募能吏,充任安遠將軍府。不數日,安遠將軍府府吏便超過了百人。而安遠將軍府負責的第二件事,則是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