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110章 原子彈制造方法

  其實,這種關鍵性保密很常見。

  比如原子彈的制造方法!

  早期的原子彈,投放在RB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其實非常的原始。

  投放于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是槍式原子彈,內部的部件看上去像是槍膛,主要有電子雷管、炸藥包、空心軸塊、碳化鎢和鈾塊等。

  啟動時,尾部的電子雷管將引爆炸藥包,膨脹的氣體會推動一塊空心的圓柱形鈾塊,嵌到頭部的另一個圓柱形鈾塊,兩塊合體就能超過臨界質量。

  什么是臨界質量?

  臨界質量便是鈾材料剛好能夠維持鏈式反應的最低質量。

  根據美國核武器研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于1969年的解密文件可知,93.8%的純度的球形鈾-235,密度為18.75g/cm3時,臨界質量為52kg。

  當兩鈾塊合體的時候,也會撞到實心鈾塊周圍由釙、鈹金屬制成的彈丸球,這些彈丸球能夠釋放大量中子,引發核裂變。

  此外,鈾塊周圍被厚厚的碳化鎢包裹,可以把泄露出來的中子再反射回鈾塊,加速鏈式反應,引發核爆炸。

  長崎的胖子原子彈,是內爆式的層層包裹結構,從外往里炸。

  啟動時,電子雷管會同時引爆金屬板下一共32個炸藥包,沖擊波將會往里層擠壓一層由容易變形的鋁制成的球狀推體。

  最終不斷的擠壓到中心的核材料,钚-239。一種比鈾-235更容易裂變的物質。

  因為擠壓,這塊钚-239的密度會迅速增大,達到臨界狀態。而里面包裹著的是釙鈹彈丸球就會釋放出大量的中子,引發核裂變。

  外面還有一層鈾-238,用于反射中子,加速鏈式反應引發核爆。

  這樣一說,是不是覺得原子彈的制造并不難?

  只要核材料到位,每個人都能夠造?

  但事實并非如此。

  原子彈的構造確實存在著槍式和內爆式,這一點并沒有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是對的。這被美國解密的原子彈相關文件中留有陷阱。

  其一,解密材料故意拔高了可用核原料濃縮度,和不同濃度核原料的臨界質量,使得如果照搬材料進行試驗,會導致浪費大量時間對核原料進行濃縮,以及在核彈組裝中導致臨界事故的可能,增加了核計劃暴露的風險,以及實驗人員傷亡。

  其二,詳實的資料會給勢力領導層核彈并不難的錯覺,而關鍵數據的錯誤又會導致核試驗遲遲得不到進展,但核計劃進展低于預期時,研究團隊會遭遇極大的政治壓力,甚至團隊被撤換,導致嚴重的科研浪費。

  其三,對正在進行核計劃的國家來說,如果沒有按照美國資料進行試驗,那這份資料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導致計劃抉擇層和研究團隊的意見分裂,對于到底是堅持之前的技術路線,還是復制美國的技術路線展開爭論。

  而對于領導層來說,為了保證核計劃順利進行,即便明知道材料可能有假,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科研人員跟進美國的技術路線,這就導致了重復研究。

  其四,對于已經掌握了核技術的敵對國家,即便清楚材料的漏洞,也不會點出來,但材料有部分真實性,會引起其對附庸國、潛在對手和其他中立國研究核武的警戒,促使該國決策層針對這些國家開展情報搜集,導致本國情報力量被分散,同時會避免核擴散,也不得不和美國合作。

  這就是現代國際政治的普遍招數,堂堂正正的陽謀。

  當年美國就公布過一些氫彈的數據,想要誤導華夏的氫彈研發,一旦掉坑里,將會浪費大量資源,幸好于敏立刻察覺到數據有問題,然后又通過計算確定了是錯誤的數據。

  當然了,在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知道了原子彈的制造方法,也沒有核材料來源。

  全世界的鈾礦都被五大流氓控制,只有簽署了核不擴散協議的國家才能從五大流氓手里買到低濃縮鈾發電。

  而且核廢料的處理也要上報,印度頭鐵就是不簽,所以印度核電站一直發展不起來。

  又扯遠了,回歸正題。

  慕景池的關鍵性保密,就是如同解密原子彈制造方法一樣。

  主動的將一些內容暴露出來,引得材料研究者共同來進行研究,但最為關鍵的數據和精確的道路,其實一直保存在自己的手中。

  一方面可以引導國外的材料科研,最終為慕景池和華夏做嫁衣。另外一方面,則是將這‘位錯理論體系’推廣得更為龐大,對將來的材料研究非常重要。

  這一場爭論是沒有肯定沒有結果的,至少在這場會議上是沒有結果的。

  是否保密,如何保密,也不是他們這些科研者所關心的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至于國家層面如何去做,就不是他們所能考慮的了。

  不管保密不保密,這套理論和應用聯系的位錯體系,肯定是要繼續研究下去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于是,黃部長開始了下一個議題。

  “由華清大學材料學院牽頭,聯合機械工程學院,工信部三五九、四七四、九八一元研究所,共同組成‘慕景池位錯理論體系’研究課題核心項目。”

  “華清大學材料學院慕景池博士作為此核心項目的學術帶頭人,負責理論大方向的構建和引導。”

  “諸位有什么想法嗎?”

  接下來的事情就涉及到真正的材料科研方面,由黃部長和謝部長兩人開始念起相關的紅頭文件。

  年輕人或許不夠穩重,或許經驗不豐富,但年輕人有沖勁,有闖勁,有奇思妙想,有天馬行空。

  況且慕景池也不是單獨一個人,他的身后有以楊文武為首的極端條件材料團隊支撐,也還有周淮國、杜存義為首的國防七子之一的哈濱工業大學支撐。

  這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學術派的力量。

  所以,這樣的重任也就落在了慕景池的身上。

  下面的教授院士看了一眼慕景池,大多都是微微搖頭。慕景池出身華清大學,身后有著材料學院這個龐然大物,而且華清大學的人脈力量也是頂級的。

  要想競爭這種幾乎是屬于華清大學碗中肉的核心項目課題的學術帶頭人,真沒辦法。就算是拿資歷說事也輪不到華清大學材料學院之外的人。

  所幸還有其他外面的項目。

  通過上午慕景池的學術報告,他們知曉慕景池對整個位錯理論體系有著總共十五個階段的核心猜想。

  但這也僅僅只是猜想而已,誰又能保證這就一定是正確的道路呢?

  未成真正體系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在他們的心中,或許自己選擇的方向才是真正的核心方向。

大熊貓文學    科學大佬的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