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15章 偏師米倉道,激戰牛腦殼

  見王嵩點了點頭,郭嘉接著說道:“主公可以先下令龐德不要急于破城,只在南安拖著張任即可。然后,主公可將軍隊分成很多支小隊,繞道佯攻江陽。

  若張任知道我軍進攻江陽,必然退兵往救江陽,主公可乘機在張任必經之地設伏,用大軍圍困張任,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殲滅張任所部。”

  “奉孝之言,正合我意!”

  王嵩覺得郭嘉此計可行,便立即派人帶信給龐德,讓龐德只是每天例行攻城,先別打草驚蛇。

  然后,王嵩便召集手下大小將軍開會,商議徹底擊敗張任的大計。恰好趙云、閻行也從蜀郡歸來,王嵩通知趙云,閻行等人也一起參加會議。

  王嵩在會議上,詳細地講解了對張任的作戰規劃,然后調出趙云,典韋,李勇,周泰,梁興,許志,李松,張懷,韓先等九人,每人帶五千人馬,分批繞道前往江陽,互相策應,堵著張任退往江州的所有路線。并且面授機宜,讓大家按預定計劃行事。

  待到這九批人依次出發之后,王嵩留下郭嘉和閻行留守成都,親自帶著一萬親衛軍前往南安增援龐德。

  王嵩到了南安之后,先是在龐德的陪同下來到南安城下,對張任進行勸降。

  在張任不予理采之后,王嵩當著張任的面直接繞城而過,徑自沿著通往江陽的道路開拔而去。

  王嵩的這一做法讓張任非常緊張起來:城外有龐德近三萬人盯著,而王嵩帶著一萬精兵去攻自己的后路!要是江陽被王嵩攻下,那自己退往江州的路就被堵住了!

  城外有龐德盯著,張任白天是敢動的,直到夜幕降臨時,張任才留下親信部將史查帶五千人留守城池,吩咐史查多扎草人虛張聲勢,至少要拖著龐德二天時間,二天之后可自行撤退甚至投降都沒有問題。

  然后,張任點起其余的三萬八千多人,一路急追王嵩而去。按張任的想法,是想憑優勢兵力擊潰王嵩的一萬人,然后進入陽江城堅守,堵住龐德向江州進軍的步伐。

  張任追得快,王嵩跑得也快,但張任畢竟對地方比較熟悉,很多時候抄一下小路,就會省下好幾里的路程。如此一追一跑,在距離陽江城約五十公里的地方,張任追上了王嵩,也一頭扎進了王嵩設下的圈套,被先期分批趕到的趙云五萬大軍與王嵩的一萬多人馬堵在了一個村莊之中。

  張任沖突了幾次無法突圍,人困馬乏,只好先在一座小山上下寨。

  看到張任在小山上下寨,王嵩樂得嘎嘎直笑。

  “傳我將令,分出一半人馬,連夜挖掘壕溝,將張任困在山上!”

  如果王嵩此時進攻,是可以攻下這座小山的,但王嵩并沒有那樣做,而是像養牛羊一樣,先圈起來再說。

  張任在山上,見到敵軍在挖掘壕溝,心中大驚,知道不能再耽擱,連夜帶人沖下山來,想要突圍。

  王嵩讓賈詡負責調動軍隊,嚴防死守。然后,王嵩提了青龍戟,跨上紅獅馬,帶了一隊親衛,親自來到戰陣之上封堵張任。

  兩人于陣之中相遇,王嵩一邊接招,一邊大叫道:

  “師兄,現在是休息時間,你不累嗎?聽我一句勸,去小山上歇著吧?”

  張任并不回話,只是拼命搶攻。

  王嵩沒有出招進攻,只是格擋封堵,給張任留足了面子。要是此時王嵩盡力施為,已經戰了一天的張任根本不是對手。

  兩人在這里僵持著廝殺,張任手下的軍隊可就遭殃了。被趙云等人四面圍困,分割蠶食,越打越少。

  張任無奈,只好帶領殘軍退住小山。王嵩見張任乖乖地回到圏中去休息,也不追趕,下令軍隊繼續挖掘壕溝圍困張任。

  想打又打不過,想跑也跑不掉,張任無奈,只好在山上固守休整。

  第二天上午,龐德也帶領著三萬人馬趕到了,張任留守南安的兵馬,并沒有起到阻敵的作用。張任從南安出發沒多久,龐德就發現了,隨后,龐德連夜攻城,守軍支持不住,很光棍地開城投降了。

  龐德的到來,使圍困張任的人馬增加到了九萬多人,而張任此時僅剩不到兩萬人馬。

  王嵩再次派人招降,依舊被張任拒絕。

  張任不甘失敗,又帶兵沖突了幾次,無奈兵力相差懸殊,又有壕溝阻滯,每次都被王嵩手下諸將給堵了回去。

  此時張任手下將士已經不足一萬人,面對十倍于己的強敵,已是突圍無望,士氣低落,若王嵩此時進攻,全殲張任只是反手之間的事情。

  王嵩并沒有下令進攻,而是只帶著趙云一人來到山下,對著張任喊話道:“師兄,雖然你對師父有些抱怨,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當初師父對你的父親只是誤傷,師父將你養大成人,傳你一身本事,就是在為自己的失誤而贖罪啊。如今師父已經八十多歲,身體越來越差,能活過今年就已經不錯了,你就不想去見師父最后一面嗎?”

  張任在山上聞言,想起童淵養育自己的住事,也是淚如雨下。

  王嵩又道:“我知道劉焉與你有恩,你想護著他的兒子劉璋,可是憑你一人之力,你做得到嗎?

  那劉璋就是一堵扶不起的爛泥坎!你要是投降,我可以答應你,在擒獲劉璋之后,讓他去長安做一富家翁,享一世富貴。你若是不投降,我抓了劉璋之后,必滅其族!”

  張任大聲回應道:“此話當真?”

  王嵩道:“我王高山何許人也,一言即出,駟馬難追!”

  張聲大聲道:“好,我便答應你,不過,投降之前,讓我再試一下兩位師弟的武藝!”說罷,騎馬挺槍,馳下山來。

  王嵩對著趙云笑道:“你先上,適可而止,不要傷了他。”

  趙云會意,上前與張任大戰一百多回合,趙云稍勝一籌。之后,王嵩讓張任休息兩個時辰,再與王嵩切蹉,戰了五十回合,張任便被王嵩逼得長槍脫手落地。

  張任輸得心服口服,索性拜了王嵩為主公,然后下令全軍下山,向王嵩投降。

  王嵩大喜過望,拜張任為節義將軍,暫領漢中太守之職,仍舊帶領本部軍隊。而原本的漢中太守趙云,則被內定為未來的益州軍團主帥。

  之所以這樣安排,王嵩是考慮到張任在巴蜀的影響力太大,擔心將來尾大不掉,在這個四面險塞的地方割據一方。

  而趙云則不一樣,跟隨王嵩十幾年,忠誠度是得到了檢驗的。

  張任投降之后,王嵩十萬大軍進逼江陽城下,守將李鐵在張任的勸說下開城投降。如此一來,進攻江州的障礙全部被打通,與劉璋之間最后的決戰也即將拉開大幕。

  再說當初王嵩派出兩路人馬入蜀,一路是趙云走金牛道為主攻,另一路華雄、張繡走米倉道為輔攻。

  趙云在金牛道連番大戰之時,華雄等人在米倉道也沒有閑著。

  若論山川險固,米倉道與金牛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牛道之險,在劍門關,而米倉道之險,卻在整個全程五百多里的險峻的山路。

  漢中盆地與巴蜀之間,有大巴山脈橫阻。大巴山脈中的一段,名叫米倉山。穿越米倉山的道路,被稱為米倉道。

  米倉山為大巴山中的一段,危峰林立,層巒疊嶂,山坡陡峻,攀登艱難。唐代學者賈耽稱:“興元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達于嶺”。《太平廣記》引《玉堂閑話》記:“興元之南有大竹路,通于巴州。其路則深豁峭巖,捫蘿摸石,一上三日而達于山頂。行人止宿,則以絚蔓系腰,縈樹而寢。不然,則墜于深澗,若沉黃泉也”,“其絕頂謂之孤云、兩角。彼中諺云:孤云、兩角,去天一握”。由此可見其山高路險之狀。

  華雄和張繡統帥的三萬人馬,在進入米倉道后沒多久,就被劉璋手下大將鄧賢堵在了廟壩附近的牛腦殼山。

  牛腦殼山,山勢高峻,登頂北望,南鄭縣歷歷在目,是控制米倉道之險地。

  鄧賢沿山路層層布防,華雄和張繡以板甲重步兵頂在前面,以強弓硬弩為掩護,雙方反復爭奪,打了十幾天,才向前推進了二百多米。

  后來,張繡發了狠,帶著五十名善于攀爬的悍卒,用飛爪撓鉤從山側攀登懸崖,用了三天時間終于攀上山頂,然后趁夜間突入鄧賢依山而建的營寨,生擒了鄧賢,才破了牛腦殼山防線。

  但是,牛腦殼只是第一道關而已,在后繼又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才艱難地突破十幾道關隘防來到難江,南江地勢險峻,山高谷深,谷底的海拔只有300多米,而高山的海拔達3000多米,由此可以想像,行人繞山越嶺,攀行其間,那感覺就象是騰云駕霧一般。

  在難江,華雄和張繡又遇到了非常難纏的巴蜀的大將張裔的阻擋。

  張裔本是文官出身,頗有謀略,在原本歷史上曾做到諸葛亮的丞相府參軍。此次受劉璋重托,帶一萬多人馬固守難江,抵擋王嵩自米倉道入蜀的軍隊。

  張裔到了難江之后,借助地勢修筑了堅固險峻的防線。華雄和張繡仰攻了二十多天,死傷了二千多人而無法寸進。

  就在華雄和張繡心生退意時,令華雄和張繡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張裔投降了!

大熊貓文學    三國之再續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