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魏郡平定,于毒投降的消息很快擴散到整個冀州,頓時引起一片嘩然。
三歲小兒都知道于毒擋不住盧植,但平定的這般快,卻又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作為黑山寇匪中排行前列的巨寇,于毒的投降無疑是讓冀州群寇人心惶惶,也為所有有志剿匪的人注入了強心劑。
在這種情況下,張燕也不能繼續安坐釣魚臺,他整合了本部兵馬,從大本營常山國南下,卻是沒有進入趙國,而是沿鉅鹿郡往魏郡而來。
“嘖,老而彌堅啊,盧公不費一兵一卒便平了于毒,這下該輪到張燕心慌了啊。”
斜臥在榻上的李澈翻閱完情報,嘖嘖稱奇。單騎入城平魏郡,這事換成董卓、孫堅、公孫瓚這些人來做,李澈都不會太吃驚,畢竟他們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性格如烈火、剛猛無畏。
而盧植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個儒將,雖然他打仗風格比較強硬,但孤身赴險這種行為還是很難跟他聯系在一起。
于毒也是吃了啞巴虧,這時候估計已經回過味了。但既然已經反復過一次,再轉身投靠回去,哪怕張燕沒有芥蒂,他也難免心中惴惴。
盧植留了兩千人馬,輔以魏郡郡兵以及收攏的家兵來監視于毒,本部人馬卻是已經再次開拔,進入了曲梁縣。
曲梁縣位于趙國、魏郡、鉅鹿三郡交匯之處,與趙國易陽縣相鄰,是魏郡北端的小縣城,其名源自境內縱橫曲折的古黃河河道,也是一處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城。
而張燕本部人馬合鉅鹿、安平的寇匪一起,駐扎于北方幾十里外的廣平縣,與盧植遙遙對峙。顯然,這位平難中郎將也深知冬季入山的隱患,選擇了在此地與盧植進行硬碰硬的對決。
坐在榻邊的呂韻疑惑的問道:“他既然心慌,為何還要這般強硬的頂上去?”
李澈笑道:“這卻是于毒投降帶來的后患了。若于毒是死戰不退,或者盧公在于毒投降后趕盡殺絕,那黑山寇匪或許會兔死狐悲之下拼個魚死網破。
但于毒投降后待遇還不差,那張燕就要擔心賊寇們會不會都向盧植投降了。”
“張燕對黑山軍的掌控力這般孱弱?”呂韻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李澈嘆道:“我們都忽視了一點,一切是在變化的,五年前的黑山軍可以耐著饑寒、病痛在山中周旋,那是他們有信念,有創造黃天盛世的信念。
也是朝廷的苛政將他們逼得活不下去了。所謂亡亦死,舉大計亦死便是如此。
但如今的黑山軍雖然勢力龐大,卻失了當年的信念,他們已經從一支為生計所迫而不得已反抗的義軍,變成了真正的寇匪。
什么是寇匪?貪生怕死、見利忘義、恃強凌弱、欺軟怕硬,這才是寇匪!若是五年前的于毒,恐怕真會選擇與盧公拼個你死我活,就像當年的黃巾一樣。”
李澈揉揉眉頭,這些老一批的黃巾軍渠帥,事實上都是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如果沒有些過硬的本事,早就被漢軍剿了,也不會得到那么多人的認同。
那時黑山軍的前身,還是張牛角統帥,攻打鉅鹿郡治癭陶縣都艱難無比,甚至折了老大張牛角。
當年的于毒也是奮勇死戰,廝殺在前的猛士。然而這五年來,黑山軍過的太滋潤了,漢靈帝給了張燕一個平難中郎將,就近乎將冀州賣給了張燕。
以東漢王朝的軍制,在中央不出兵剿滅的情況下,地方上只能是盡力維系自家城池的安穩,廣袤的鄉村田野只能靠百姓自己防守。
民風彪悍的便能結寨自保,修建塢堡;民風軟些的,只能任由賊寇來去自如。
這幾年對于黑山軍來說,冀州有如后花園一般,還能時不時的入寇河內打打秋風。
這般輕松的日子過慣了,于毒又如何甘心回到五年前那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去?
想到這里,李澈有所感慨的嘆道:“所以,一支軍隊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沒有信念的軍隊只能靠利益去維系,一旦面對更大的利益,那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背叛。
這個信念不需要太過高大全,只要能讓人感同身受即可,軍隊游走于生死邊緣,是最熱血也是最冷靜的地方。
空洞的忠誠無法維系,純粹的利益也太過蒼白,唯有感同身受的信念才能讓他們熱血沸騰的投入進去。”
呂韻自動忽視了李澈口中的“義軍”等詞,若有所思的問道:“比如當年的張角?”
李澈點點頭,又搖搖頭,嘆道:“張角的成事雖然多虧了朝廷的‘幫助’,但其人確實是不世出的奇才,能深深抓住底層百姓的心,讓他們為之瘋狂,為之赴死。
但他的口號是有問題的,與其說他的口號有多好,倒不如說是朝廷此前太爛了。他能亂天下,能給世人敲響警鐘,但他終究不是安天下的那個人。他那一套誘惑百姓的方法,我不認同。”
見呂韻又想開口,李澈擺擺手道:“別急,這方面我還在整理,思想上的東西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胡編亂造,總得拿出讓人信服的東西來。”
呂韻也只能郁悶的點點頭,又問道:“那明遠認為盧公與張燕誰能勝利?”
李澈斷然道:“張燕必敗無疑!只是卻不可能捉到他了,張燕素來能屈能伸,不會死戰到底。
說起來張燕并非沒有一戰的可能,若能合冀州群寇,則盧公也會棘手。
但黑山賊寇大多安于現狀,唯有張燕還有勃勃雄心,這又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哀了。”
說到這里,李澈忽的一笑道:“曲梁以北曾屬廣平,其內有雞澤,而再往前推的春秋之時,晉悼公曾在此與九國會盟,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如今,盧公與張燕也要在此決戰,決定大漢朝能否維系在冀州的統治,豈不有趣?”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植既平于毒,乃北擊燕。燕屯兵廣平,精兵萬余,騎千余匹,群賊響應。
——《后漢書·盧植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