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個很復雜的人,他會為生民罹難而感傷,寫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也會像一個屠夫一樣血腥而暴戾的屠城。
他會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勇往直前,在其他諸侯按兵不動之時毅然進攻;也會像一名篡權奸臣一樣有條不紊的擴大自己的權力。
他曾經是一名積極進諫的諍臣,為竇武陳蕃喊過冤,直斥三公府包庇貴戚,后來卻變得韜光養晦,連續數年無所作為。
他人生的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變化,他的處事方法會隨著大環境的影響而變動,總是積極的適應著時代。
故而對于他的進諫,李澈是很驚訝的。
“曹公有意離京?”
曹操笑道:“明遠難道看不出如今朝廷的局勢?若是大將軍一人秉政,雖有梁冀之憂,但朝廷尚有中興之機。而如今各方對立,天子與朝臣互不信任,甚至有如仇讎。
陳、竇之禍恐怕近在眼前。再加上董卓在旁窺視,這次的變局不會簡單結束。”
李澈嘆了口氣,曹操說的沒錯,誅宦對于士人來說是政治正確,對于皇室來說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就算說的再好聽,太后會同意誅宦也是迫于何進和士人的壓力,若沒有這些壓力,劉備就算說的舌燦蓮花,也不可能動搖宦官地位。
皇家在臣子的壓力下誅殺了家奴,就算這家奴是惡奴,也是深深損害了皇家的威嚴,在皇家與臣子之間留下了一條巨大的裂痕。
而朝臣之中又派系林立,何進、何苗、袁隗,馬上要走馬上任的楊彪,即將進京的劉虞,這些人的爭斗斷然不會溫和。
若只有袁隗、楊彪、劉虞還好,可是加上何進與何苗兩位軍方巨頭,他們勢必會將動用武力納入最終選項,兩人一旦火并,歷史上的雒陽之變就將重演。
“雖然天子能按捺下仇視是一件好事,可平衡之術玩的太過了。”李澈抓了抓頭發,很是頭疼的說道。
盧植拜中郎將,假節,統兵征伐白波,這兵卻是來自于何進麾下。東漢中央軍隊征伐叛逆,一般就是以北軍和羽林為主,輔以地方軍隊與外附的異族。
而如今的羽林軍,經過漢靈帝的賣官鬻爵,羽林的戰斗力著實堪憂,還抽調了大量精銳進入西園軍,導致羽林軍近乎成了空殼。故而盧植所統五千兵馬以三千北軍,兩千西園軍為主。
如今何進手上只剩萬余兵馬。而董卓與何苗相加,卻有八千部曲,從數量上來看,近乎于旗鼓相當。
這局面也是劉辯與何太后一手締造的,何進可以保證對何苗與董卓的優勢,卻不是壓倒性的優勢。
“如今天子有如走在一根獨木之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便會跌落。蓋元固之前上奏,請天子趁兵馬尚在,強令董卓遠離京城,卻被天子置若罔聞,這遲早必釀大禍!”
曹操對劉辯的做法很是不滿,京兆尹蓋勛,大漢名將。他在董卓駐兵河東之時就斷言“貪人敗類京師,其必有變”,后來更是屢次上奏請逐董卓,劉辯卻根本不聽。
這些日子侍講華光殿,李澈卻有些懂劉辯的心理,終究是小孩子的記仇心性。當年劉辯很信賴十常侍之一的高望,希望蓋勛舉高望之子為孝廉,卻被蓋勛拒絕,再加上蹇碩扇風點火,劉辯對蓋勛成見頗深,自然聽不進他的進諫。
但這話卻不適合在與曹操交談時說出來,是以只能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操不想在京城和這些人繼續勾心斗角,只想早些脫離這個漩渦。去州郡剿匪清寇、保境安民,豈不勝過在京城碌碌度日?”
曹操坦然的將自己的想法交代出來,李澈也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
“曹公是來道別嗎?”
按理說曹操和劉備才是哥倆好,臨行前要道別,跑李澈這來做什么?
曹操似笑非笑的問道:“明遠難道看不出自己的處境?你如今看似風光,得寵于天子,得信于大將軍,是前途無量的年輕俊彥。實則已經危在旦夕,插足于這大漩渦中,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之禍啊。”
李澈當然知道曹操說的是對的,他現在風頭太盛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何苗、袁氏、董卓都對他不滿。作為何進的親信,一旦出事,他就是第一個被祭旗的。
“曹公何以教我?”
曹操滿意的一笑。悠悠的道:“明遠何不及早抽身,與操一起離京可好?”
李澈愕然,原來曹操還沒有放棄招攬他的想法,只能苦笑道:“曹公厚愛,澈委實慚愧,但澈已有知己,卻不能棄之而去。只能辜負曹公美意了。”
“明遠啊,玄德的處境要比你好上不少。以如今的局勢,你二人最好的結果就是外放出京,玄德有宗室身份,或可為一太守,而你卻最多只能為一縣令。且所去之地恐怕與孔文舉差不離,到時候你又何以自保呢?”
“孔文舉能慨然赴險地,李明遠何以不可?”
“明遠,當真心意已決?”曹操鄭重的問道。
李澈鄭重的點頭。
曹操嘆息一聲,無奈的道:“雖然早有所料,但還是有些失望,那便只能是山高水長,后會有期了。”
李澈倒是有些過意不去了,能得曹孟德如此看重,也是一件很讓人自豪的事。若非先遇到劉備,輔佐曹操恐怕要更輕松些。
至少曹孟德現在回家就能拉起一支幾千人的隊伍,劉備卻只有可憐巴巴的百十號人。
劉備如今看似很風光,底蘊卻差了太多。最明顯的就是,曹操府上隔三差五就有朝臣登門拜訪,劉備和李澈的府邸卻基本只有曹操會登門,這就是差距。
李澈避席而起,長揖一禮:“曹公能上門規勸,澈倍感盛情。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往后天各一方,愿不改今日知音。曹公出京之日,澈必往送行。”
曹操也肅然而立,鄭重回禮:“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明遠保重。”
隨即哈哈大笑,大步出門而去。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曹孟德于雒陽見李澈,謂曰:“朝政糜爛,公卿爭權,蠅營狗茍之事不可勝數。君何不隨吾出京,清平寰宇,定國安邦?”
澈曰:“高山流水,知音難求,是以不可擅離。有負君之盛情,實為慚愧。”
操由是嘆曰:“恨未早識,悔之晚矣。”
——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