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轉,轉眼就來到了大安三年的暮春三月。
北方邊境的巨變也終于傳到了萊蕪縣。
野狐嶺的慘敗,蒙古人的可怕,被傳的神乎其神,似乎蒙古人只是一個沖鋒就打敗了金國的四十萬大軍。
各種謠言也開始滿天飛,一會蒙古人已經打下了中都城,一會蒙古人已經南下山東,一會蒙古人又被趕走了。
熟悉歷史的陳憲卻知道,這次蒙古東征并沒有打下中都城,只是圍城數月,在京畿地區大掠而去。
蒙古人的這次東征,看著似乎并沒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成果,蒙古鐵騎離開后,似乎金國又馬上恢復了統治。
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從蒙古方面來說,他們得到了金國關外的馬場,得到了十多萬匹馬,其中有不少優質戰馬,進一步提高了蒙古騎兵的實力。
另外,這次東征不但讓蒙古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口,還從金軍身上繳獲了大量的鐵甲!
有人以為蒙古騎兵都是弓騎兵,實際上并非如此,在蒙古騎兵中,重甲騎兵占到了大約四成左右,弓騎兵再厲害,也不能破陣,最終還需要甲騎沖陣,鎖定勝局。
在正面交戰中,蒙古人主要依靠弓騎兵來拉扯敵人的陣型,制造機會,但當機會出現之后,一錘定音的,必然是重騎兵。
經過這次東征,蒙古人不但建立了強大的戰略自信,也獲得了他們日后稱雄歐亞大陸的資本。
而對于金國來說,這次戰爭攪亂了朝堂政局,造成了巨大的政治混亂,讓他們在未來兩年中,內部頻繁權利更迭,昏招頻出。
不過這些對于陳憲來說,都無關緊要。
當野狐嶺慘敗的消息,傳到萊蕪的時候,陳憲恰好完成了對上次新獲得人口的基本消化,他從這些人口中又征集出了一千五百新兵。
陳憲從原本的四個步兵營中抽調骨干,重新組建了第五和第六步兵營,又從老兵中抽出三百人,新組建了三個騎兵連,交給了楊妙真訓練。
再次買入兩千匹戰馬后,楊妙真的騎兵部隊基本上就淪為了馬倌部隊了,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馬匹。
陳憲不得不從民兵中招募了數百懂得養馬的人,送入馬場,交給楊妙真使喚。
征兵結束,陳憲只進行了一個月的集訓,就匆匆的再次出兵。
這些新兵,實際上在學校里或者當民兵時,就已經進行了準軍事訓練,招募入伍之后,經過一個月集訓,在老兵骨干的帶領下,已經勉強可以使用。
陳憲以前出兵都避開了女真人的寨子,但這一次,他不再會放過女真人的寨子了。
陳憲并不是這個時代人,對于這個時代的女真人,并沒有什么刻骨的仇恨,所以,他對于女真人的方針和對豪強基本一樣,逃亡的不追擊,不抵抗的不殺害,但會沒收土地,驅趕既得利益者離開。
但這有一個前提,不能抵抗,不能流血,一但某個寨子讓陳憲的士兵流了血,那么等待這個寨子的,就是殘酷的清洗,堡寨里的地主豪強,女真人…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會被徹底清洗!
總之,陳憲不但要掌握所占領地區的所有資源,也要讓新領民乖乖聽話,以降低他消化新地的難度,因為時不我待!
陳憲的這一次出兵,在進攻豪強堡寨時,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各個堡寨的豪強要么舉家逃跑,要么干脆開門跪降。
但在進攻一些女真人的堡寨時,卻遭到了一些抵抗。
對于這些趴在漢兒身上吸了上百年血的女真人,陳憲就沒什么好客氣的,他毫不猶豫的下令對膽敢抵抗的女真村寨下達了清洗令。
反正陳憲不殺他們,等蒙古人徹底摧毀了金國的統治后,他們也會本當地的漢人豪強屠殺干凈。
實際上,漢人豪強對女真人的屠殺,一方面固然是百年來積累的仇恨,但更多的是利益驅使。
在金國歷史上,曾經數次下令沒收漢人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貧窮的女真人,最近的一次,距離現在并不遠,所以,女真人中,大多數或多或少,都是地主。
當這些蛀蟲失去了國家的保護,自然就變成了一個個肥蟲,人人爭而食之。
有抵抗的,自然就有逃亡和投降的,逃亡的不去管它,投降的地主豪強都被陳憲趕去了縣城安置,投降的女真人則被野蠻驅離,陳憲只許他們沒人帶走一個隨身小包裹。
不是陳憲仇恨或者歧視女真人,實在是這些人大都沒什么勞動能力,人口是資源沒錯,但不是所有人口都是資源,這些被養廢了的女真人實在是不能當做資源看。
盡管女真人當中也有有用之人,但比例實在不多,不值得陳憲去甄別。
再者,這些女真人幾乎人人都是地主,也許今天在恐懼之下,交出了土地,明天未嘗不會后悔,留下他們,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還是趕走讓金國朝廷去頭疼把。
這次出兵,陳憲就基本占領了萊蕪縣。
整個萊蕪縣差不多有七八萬的人口,算是一個中等縣,這七八萬人口,有三分之一在豪強的堡寨中,有三分之一在女真人的堡寨中,有大約六七千人生活在縣城內外,剩下的人則在一些偏遠地區,結寨自保,開荒求食。
陳憲的這次出兵,一開始并沒有針對縣城,但縣里的大小官員們卻聞風而逃,大約是覺得金國風雨飄搖,陳憲不會再顧忌朝廷,怕手段毒辣的陳憲對他們進行清洗。
對于這些逃跑的官員,陳憲并未理會,他巴不得這些人滾的越遠越好,免得浪費他的刀子。
占領萊蕪之后,陳憲從手下抽調學徒,在各個堡寨建立以學校為核心的管理系統。
他在新占領的十多個大中型堡寨中,除了成立了中心學校,都政院,鎮長,法院,農業公司…等機構之外,還給每個每個堡寨中遷移了一百個老民兵家庭,基本上每個堡寨都要新遷移過去一百六七十戶。
為了方便管理,陳憲將每個新占領堡寨中比較有聲望,有勢力的人家都抽調出來,例如讀書人,自耕農,兄弟族親多的大戶等等。
基本上要從每個堡寨都要抽調一百七八十戶人口,正好和他派過去的人口持平。
這些被抽調的人口又被打散后充入到老區。
沒有了這些聲望較高的個人,或者或者有勢力的家族帶頭,新占領的堡寨百姓就變成了一盤散沙,改造起來也更加容易。
有聲望的人,去了陌生地方,自然就沒了了聲望,有勢力的家族被打散分配到陌生的地方,自然也就沒了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