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英雄齊政將江右省的稻螟蟲害來了一波“團滅”之后,留下一批研究人員摸不著頭腦。
幼蟲,好像都死了;成蟲,半個都沒剩;蟲卵,貌似也不孵化了…
這農藥的效果簡直是見鬼了吧?
齊政可不管研究員們做什么猜想,在解決了稻螟蟲害后,水稻生產方面的問題應該不大了,他也就將注意力放到鐘華志的嘉谷商貿上去了。
嘉谷農資和嘉谷農業協調水稻種植生產,保證了糧源;嘉谷商貿就一頭扎進了水稻倉儲和物流的建設上。
我國好像無論是哪種資源,都存在著生產地和消費市場之間的不協調,稻米亦如此。
國內多省存在稻米消費缺口,需要從供應過剩的地區調入,譬如江右省作為早秈米主產區,其大米流向為滬市以及隔壁的江南省和岷省。
中晚秈稻品質比早秈稻要好,是南方主要的口糧。中晚秈稻農民一般除了滿足自己的口糧外,剩下的基本作為商品糧出售。中晚秈稻產銷區位明確,貿易流向多年來也比較穩定。
國內稻米的運輸分為短途運輸和跨省的長途運輸,短途運輸以公路包裝運輸為主;跨高官途運輸主要是鐵路運輸、水鐵聯運、公路水路及水路方式運輸,其中鐵路運輸為主要的運輸方式。
如果說公路運輸和水路運輸還有一點搞頭,在國內,嘉谷對鐵路運輸是插不上手的——當然,除了“鐵老大”,也沒人能插得上手了。
所以,鐘華志也只能將目光先放在倉儲上。
同樣,在國內的糧食倉儲上,也有一個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龐然大物存在——國儲糧。
目前來說,我國糧食市場放開不久,本土真正稱得上大型糧食企業的,也就是國糧和國儲糧了。
我國大型糧食企業基本屬于國有企業,在體制及運營機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無論是國糧還是國儲糧,都還沒有完全實現糧食物流運作供應鏈的一體化。國儲糧在糧食儲備方面具有優勢,但也存在管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分散,產銷不能協同,各糧食倉庫各自為政,不能發揮企業整體交通的特點 國儲糧原本是為了“糧食安全”的目的而生。從本世紀初誕生始,這個國家的“大糧倉”就一直執行國家托市收購政策,負責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和儲備,收儲國家戰略儲備糧以及用于調節糧食市場的托市收購糧、臨時儲備糧。
從去年開始,國家為了解決農民“賣糧難”等問題,實行托市收購政策。執行這一政策的主體就是國儲糧。
國儲糧以托市價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留下戰略儲備糧之后,再將剩余部分以市場價格銷售給各類糧食企業,糧企再向市場銷售。
嘉谷要啟動主糧戰略,國家的政策不可忽視。針對糧食托市收購政策是好是壞,嘉谷內部還專門討論了一次。
最后的討論結果是,糧食托市收購政策對農民來說是好事,但對糧食企業來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托市”,顧名思義,即把糧食價格“托”起來,穩定糧食價格。
首先,托市收購政策毫無疑問會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增產。
由于托市價格高于市場價,大部分農民和糧販子就更愿意將糧食賣給國家糧庫,糧食便源源不斷地進入了國儲糧體系。
而在嘉谷這樣的糧食企業看來,這樣的托市政策無疑是干擾了市場,使價格不能反映價值。
“最初制定最低收購價,是因為市場價格比較低,為了防止谷賤傷農而制定。不過這個價格說是最低收購價,但從一開始執行就成為了市場的最高收購價,這實際上是把價格拉起來了。”王昱業習慣性地直指本質。
“雖然這樣調節了市場,但是已經沒有市場了。”鐘華志補充道。
齊政自是最清楚不過了。
確實,因為市場價格的扭曲,托市十多年后,“賣糧難”再次成為了社會性問題。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政策目標,是確保糧食安全,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說得直白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就是為了保證農產品的增產。
但增產后的糧食,一方面價格不斷走高,另一方面,市場主體都不收了,只有國儲糧來收。“后果就是嚴重扭曲了市場,商品流通部分的糧食也進了國儲糧的糧庫。”
這樣一來,嘉谷這樣的民營糧食企業,就要和國儲糧發生事實上的“搶糧”了。
當然,如果比庫存量,嘉谷拍馬也比不上有國家支持的國儲糧。
國儲糧到底有多少糧食庫存,沒有公開信息披露。但有消息稱,“全世界最龐大的庫存已經建立起來了。”
如此巨大的收儲量,僅僅靠國儲糧一家企業肯定是完不成的。事實上,八成以上的收儲量是委托收儲,臨時收儲的糧油分散儲存在全國的基層糧庫等地方。國儲糧自己的直屬庫僅有三百多個,委托收儲庫點數量是國儲糧直屬庫數量的三十多倍。
嘉谷也不需要跟國儲糧比庫存量,只需要能儲存糧食的糧倉。而在這其中,嘉谷就看到了機會。
機會來自糧食流通體制改制后,基層糧庫面臨的困境。
去年,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儲備體系。縣級儲備糧庫與其他三級糧庫一起構成國家糧食儲備體系,承擔著調節市場供求、平抑年際間糧食產量波動等多項重要任務。
又因為逐步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基層糧庫不再獲得國家財政補貼,完全自負盈虧。這使部分糧庫生產經營艱難,負債沉重。
簡單來說,基層糧庫要執行代儲業務,但國儲糧分配下來的指標總是不太固定,有時很多,有時又很少,所以從國儲糧那里收的代儲費也不穩定。
但如果跟嘉谷商貿合作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嘉谷商貿初進軍主糧貿易,沒有多少自己的糧庫,收購的糧食正好無處存放。
所以在嘉谷商貿進軍的南方幾大產糧區,在生死存亡中掙扎的縣級糧庫對于合作是求之不得,雙方一拍即合。
但是除了嘉谷,那些外資巨頭也同樣極有眼力,嘉谷看中的機會,他們也看中了。
在江右省糧食主產區,先前跟嘉谷商貿一拍即合的縣級糧庫現在又猶豫了,因為有第三者插足。
益海集團!
當初在收購大豆壓榨廠上想要與嘉谷聯手合作的外資企業,被嘉谷拒絕后,又在壓榨廠并購上被嘉谷搶去了最大的一塊蛋糕,雙方的關系一度勢如水火。
天道好輪回,現在輪到益海集團過來搶嘉谷的蛋糕了。
真是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