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47.我特么干什么都是對的

  料事如神....

  子受很迷茫,為什么會這樣呢?

  聞仲已是一臉嚴肅,于越再度反叛,其實沒什么,于越王身死,新的于越首領即使反了,也不可能如以前的于越王一樣,整合百越所有部族叛亂犯邊。

  內亂的百越戰斗力也就那樣,有鄧九公在完全不必擔心,唯一麻煩的,也就是帶路黨沒了。

  魯雄連忙請罪:“陛下,臣不該阻止陛下讓于越首領居于朝歌啊!”

  太鸞也開始解釋道:“蠻夷部族首領,與諸侯不同,與大商不同,只推舉有能力的人為首領,首領與族人一體,鄧總兵立下的于越首領雖是前于越王之子,但無法服眾,他在朝拜時得了不少賞賜,可于越族人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楊任了然,接過話茬:“如此一來,于越族人自然不會感激大商,于越首領回到部族,想要立足于族中,只能選擇妥協以求坐穩首領之位,此我等臣子阻攔之過,陛下洞悉于越之心,我等卻沒能遵從,反而再三阻攔,臣有罪!”

  聞仲道:“現在請罪,為時已晚,太將軍,若是三山關需要朝歌發兵支持,老夫當親自領軍。”

  一直默不作聲宛若老農的姬昌,眼中閃過一抹驚異之色。

  他萬萬沒想到,紂王從未去過百越,竟也能看穿越人心思。

  便是自己常年與西戎打交道,也沒想到這一層,紂王洞察局勢的能力到底有多強?

  太鸞道:“太師倒不必如此,我三山關兵強馬壯,又多了張山將軍帶領的虎方族人,虎方族人雖不是越人,卻也居住在越地,跋山涉水只是小事,于越之患不足為慮。”

  聞仲點頭,輕撫長須,雷厲風行道:“現在應依陛下之詔,將土方首領招入朝歌,以防其反復,等到于越叛亂平定之后,同樣依詔將于越首領招入朝歌,分化首領與族人,如此一來蠻夷群龍無首,分而治之,首領失去權柄,但不失富貴,族人即使心有不滿,卻無人帶頭,只有小亂,卻比舉族而反容易平息的多。”

  子受搖頭:“不可。”

  我得跟你們反著來才行,于越一反,對自己威望有損,卻因為百越各部族內斗而無暇顧及大商,這不是很好嘛?

  不就能穩定供應昏庸值嗎?

  土方也是這個道理,土方連著挨了好幾次毒打,即使伊上斜又有反復,也必然不敢南下,只會成為穩定的昏庸值制造機。

  聞仲若有所思,頷首道:“陛下說的也是,既然已經讓土方首領歸族,若是貿然將之召回,說不定會拒絕,土方首領與于越首領不同,已經得到族人認可,如此之下,只會覺得我大商不信任他,多半會將其逼反,雖不至于有危機,但必然影響陛下威信。”

  子受立即改口:“朕想了想,于越既然已經反叛,還是將土方首領也招入朝歌吧,以免其反復。”

  魯雄眼前一亮,上前道:“陛下說的是,土方若再次反復,雖無大禍,卻也不得不防,與其等到某個時間突然反叛,讓我等措手不及,索性將其首領招入朝歌,若是心存反意,必定直接反了,可我等已有準備,以雷霆之勢平之,強行帶回即可。”

  子受:“”

  合著我說什么都是對的啊?

  楊任接著補充道:“若是土方首領沒有反意,則萬事大吉,我等便可繼續計劃,除了為其封爵外,還可將土方族人遷入內地,可以發放一些荒地讓土方族人耕種,土方族人習慣了安定的農耕生活,必然不想再去草原受寒挨餓,便會感激陛下恩德,一點點分化其首領與族人,直至土方完全融入我大商之中,到時候,那土方首領再有能耐,難道還能煽動已經感恩戴德的族人,讓他們抗拒能長出糧食的土地嗎?”

  “陛下之計,實乃長治久安之道!”

  子受背過身去,沉吟不語,這特么好像干什么都不對勁啊!

  姬昌看到群臣激動之色,不由得倒退幾步,這一切,一定是紂王做給自己看的。

  退著退著,不小心碰倒了青銅犁。

  聽到聲音,子受如夢初醒,這里還有個大奸賊呢!

  “西伯侯素有賢名,以為如何?”

  姬昌飛速思考著,這必是紂王在試探自己,謹慎道:“臣以為,楊大夫所言雖有可取之處,可荒地也是大商所有之物,冒然予了土方人,只恐生亂,而且土方人不善農耕,即使有了地,沒有專人指導,也不容易種出糧食,臣聽聞陛下正謀籌修路人手”

  “沒錯,修路的奴隸不夠,朕也只得強行征調百姓充作民夫了。”

  聽到這句話,姬昌心里有底了,紂王能想出將蠻夷分而治之這等高明計策,怎么會做出強征民夫這等失民心為人唾罵的昏招呢?

  必定是在試探自己。

  姬昌將頭垂的更低,小心翼翼道:“依臣之間,陛下可讓土方族人修路,這樣既能分化土方首領與其族人,又能獲得足夠人手來修路。”

  聞仲臉色陰沉下來。

  魯雄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姬昌。

  楊任直接破口大罵。

  即便是一言不發明哲保身的商容,也是臉色驟變。

  你姬昌,真有反心啊?!

  這不擺明把陛下往火堆上推嗎?!

  百姓不愿意被征為民夫,除了不想放棄逐漸優渥的生活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不愿與奴隸為伍。

  即使陛下封奴隸石不凡為將軍,也不代表奴隸的地位上升了,國人從來都看不起奴隸。

  土方歸降,不就應該以楊任的計策,給他們厚待,從而收他們的心嗎!

  剛才太鸞也說過,于越首領得了好處,可于越族人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才不會感激大商,有此叛亂。

  現在你姬昌卻獻策,不僅不優待土方族人,反而讓他們與奴隸一同修路?

  這不是將他們當做奴隸看待嗎?

  即使土方首領在朝歌,他們想暴亂也沒人領頭,可終究會感到不滿,從而影響到紂王威名!

  而且有此開頭,往后還會有外族歸降嗎?

  等到于越叛亂平定,那些于越人,會心甘情愿臣服嗎?

  這是潛在危機啊!

  子受看到群臣們的反應,立即做了決定。

  果然還是敵人靠得住啊!

  “可,西伯侯不虧為國之柱梁,雖身陷羑里,卻不忘為朕分憂,朕便采取西伯侯之策,招土方首領入朝歌,令其族人協助修路!”

  群臣一再勸諫,多方面解釋著姬昌之策的缺陷,楊任直言姬昌有反心,應當斬首于街市。

  子受卻不聽勸,乾綱獨斷。

  于越叛亂也并非壞事,至少自己的命令更有分量了,即使大臣們覺得不對勁,只要不太過分,也可能通過。

  文武具是瞪著姬昌,姬昌卻如同木人一般,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果然都是紂王的試探,久居朝歌的文武百官,又怎么知道蠻夷的心思?

  蠻夷比大商百姓更卑微,誰能令他們吃飽喝足,讓他們能夠繁衍生息,便是莫大恩德,表面上,修路看似地位低賤如奴隸,實際上則不然,蠻夷根本不在乎,吃口熱乎的,能吃飽就行了。

  只有在邊地,才知道蠻夷困苦到了何等的地步,西戎各部族中,誰拳頭大,誰就有理,普通族人的地位實際上與大商的奴隸差不了多少!

  紂王雖然也沒去過邊地,但這份洞察力,讓人拜服。

  姬昌仍是訥訥站著,心中卻不斷翻騰,如此一來,應該暫且瞞過紂王了吧?

  自己誠心獻計,都是為了大商著想。

  只有讓紂王放松警惕,放自己回歸西岐,才能再行翦商之策。

大熊貓文學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