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首領烏鞮侯親自率領十萬族人南下,長驅直入,直抵朝歌。
奉命監國的殷郊、殷洪二位皇子感城中無將,親自下到圜土,對叛軍將領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叛軍將領臣服。
殷郊用人不疑,派遣雷開率三千騎兵查探土方軍情。
雷開遭遇土方主力,獨自陣斬三十七人,率眾斬首千余,但依舊無濟于事,只得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且戰且退,將敵軍情報帶回朝歌。
當日,烏鞮侯帶領大軍碾壓而過,直達朝歌城下。
朝歌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各坊市集蕭條,街邊房屋緊閉門窗,東西南門四門緊閉。
一時之間,朝歌不復往日繁華。
東市,云中子的龜殼被慌亂的人群打翻在地。
北市,石磯的蓍草被慌亂的人群灑的的滿地。
西市,姜子牙機智的收了卦攤,回家之際卻把老婦的無心菜撞的滿地,賠了不少錢,這陣子算是白干了。
石磯微嘆,城外大軍她覆手可滅,然而大劫未至,仙人不方便親自出手,她也只能期待在外的紂王能有什么辦法。
街市上有小孩嚇得雙手抱頭,瑟瑟發抖的哭著。
不知道多少年了,從未有方外蠻夷敢攻打朝歌,大多數人連蠻夷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朝歌城外,放眼望去,能望見一道如黑色潮水般的人潮。
土方兵馬目測十萬上下,朝歌兵力則有八萬。
商軍憑著武器鋒銳、甲胄堅固,輔以軍陣,以一當二甚至當三、當四都沒有問題。
但他們大多是步卒,朝歌城外又是曠野平原,騎兵一個沖鋒,根本擋不住。
城頭上的商軍無所畏懼,只要對方攻城,他們有信心守住并且全殲,可他們很憋屈,因為對方根本不攻城。
土方圍而不攻,朝歌不至于有斷糧的危險,問題是情報傳不出去。
圍城能攔住傳令兵,攔不住烽火。
殷郊本想點烽火通知諸侯勤王,姜后攔住了他。
紂王在一點點蠶食諸侯的權力,降低諸侯的影響力,一次又一次的謀劃,無不打壓著諸侯,若是讓諸侯得知,帶兵前來,土方肯定能退去,但紂王打壓諸侯的計劃,卻是徹底失敗了。
而且商王的威信也將大降,又正值紂王封禪自稱始皇帝之際,有野心的諸侯很可能趁機發難,發起叛亂或者自立。
這些危害比土方嚴重得多,內部敵人才是最大的敵人。
哪怕最后不得不與土方簽訂盟約,也不能讓諸侯有重新起勢的機會,土方帶來的恥辱可以日后再清算,而諸侯帶來的威脅卻不能再拖下去。
殷郊在姜后的講解下,總算理清當前局勢,放棄了點烽火的想法。
他又為出巡的紂王與百官擔心起來。
..............
子受與百官正在距離朝歌不遠的城池中暫歇。
身邊仍舊只有八百御林軍與三百近衛。
不是不想調兵,而是不能調。
土方騎兵機動性太強,一次進攻打不死就能跑掉,一旦跑到被調走守軍的城池,那就是天大的禍事。
至于諸侯....
子受和姜后想的一樣,諸侯比蠻夷更令人忌憚。
崇侯虎與蘇護的兵馬倒是可以動用,可等他們趕來還得好一陣子。
與文武百官商議后,子受索性先派出使者與土方交涉,看看他們想干什么。
“稟陛下,使者回來了。”
“傳。”
使者進了臨時議事殿,勉強傳達烏鞮侯的意思后,便倒下了。
不是累死的,救不了。
鼻子、耳朵都被割了,背后還有一道極大的刀傷,顯然是被土方人虐待所致,能撐到這里實屬不易。
子受忿然作色,強行壓下情緒,揮手道:“厚葬。”
烏鞮侯的要求很過分。
和親,獻人。
烏鞮侯指名道姓,要迎娶姜后與妲己,只要這般,便愿意簽訂盟約,互不侵犯。
沒有大臣同意。
誰敢同意讓紂王把皇后、愛妃送給方外蠻夷?
而且這兩人還代表著親善紂王的兩大諸侯,姜桓楚與蘇護。
我忠誠于你,把女兒送入宮中,你卻把她們送到蠻夷手中任人欺凌?
誰都知道到了土方那邊是什么下場,那些蠻夷可不講什么禮數。
土方大軍十萬人馬,除了人還有馬。
一旦同意,無異于將這為數不多的忠心諸侯也逼離。
烏鞮侯大概懂得想開窗先主張拆屋的道理,除了這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要求外,還有另一個方案。
送地,送糧,送兵器甲胄。
這是極大恥辱,大商建國六百余年,只有別人朝貢的份兒。
土方的確在被武丁驅逐后勵精圖治,強盛了許多,可也沒到這種地步。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諸侯。
如果那八百路諸侯全都一心一意臣服大商,別說土方,就算羌方、犬戎、百越、東夷一起上,也都是菜。
可惜六百余年過去,諸侯早已不是當初的諸侯,各懷鬼胎。
老將魯雄忍不住出聲道:“陛下,土方殺我大商使節,提出無理要求,臣請命率軍....率軍.....”
說著說著就沒聲了。
率軍一千破土方?
就算是十萬頭豬一動不動給你殺,都得殺好久。
更何況,這是在曠野,騎兵的主場!
如果匯合朝歌城內的兵馬以及冀州兵馬,倒也不是不能打,但打了一樣損失不小,萬一打了敗仗,結果更糟。
聞仲也沒轍,他能在北海用法術,甚至用法術找跑路的紂王,但不能將法術用在人族內戰之中。
至少封神大劫之前不行。
如果只是損修為或是自身道行,為了大商社稷他倒也不怕,可損的還有大商氣運。
老臣商容佝僂著背,顫巍巍上前,拜服在地:“陛下,同意盟約,賞土方所需吧.....”
商容一心想平平安安過好后半生,可現在容不得他平安。
國家大事,需要有人定奪。
開口同意這大商前所未有的恥辱性盟約,定要背負一世罵名,可他還是這么做了。
他奪過權,甚至仗著威望把持朝政,但他真的是個忠臣,有擔當的忠臣。
“就由老臣擔當締結盟約的使節,往土方一行。”
一句話畢,仿佛蒼老了十歲。
罵名背定了,但能換得大商社稷穩固,讓朝歌百姓不再居于惶恐之中,讓周遭城池不再有覆滅之險,讓紂王有足夠時間肅清諸侯,也值了。
而且紂王肯定會記下他的功勞,后半生只要不作死,算是徹底安全了。
眾臣看向商容,一時間感觸良多。
造成這種局面,并不是某一個人的過失,除了子受因為演義誤判外,朝中文武,包括魯雄、聞仲這些精明的老臣,沒有一人沒想過土方會突然南下。
大商真的太久沒遭遇過邊患,失去了警惕之心。
眾人等待子受的回答,只要一點頭,就可以開始準備,以“贈”地,“贈”糧,“贈”兵器甲胄來換取盟約,換取土方退兵,的確是當下最好的辦法。
子受看向商容,覺得這個老頭有些可愛,他緩緩點頭:
“朕親去。”
........
求推薦票,臥槽早上的定時發布設成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