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李世民正在犯愁,李靖大軍傳回信來,再有七日,最多十日,大軍即將還朝。也就是說,頡利要被押送到長安了。突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幾朝君主都沒能真正將其滅國。而頡利可汗,可謂是大唐兩代君主的死敵之一,此番滅突厥,擒頡利,此等豐功偉績,按禮制,要向太廟祭告俘獲。
事情就出在這兒了,李世民現在雖已登基,是皇帝了,但他頭上還有個太上皇李淵。太廟祭告先祖,于禮制來說,必須得有李淵參加。可是李世民哪敢跟李淵提起此事,一來這功勞是在他在位時候下得來的,而頡利是他和他老爹倆代的仇人,若要李淵參加,豈不是告訴天下人,老子沒辦成的事情兒子辦成了,兒子比老子強,這讓老子心里怎么想?再者說,當日必然是盛況空前,百姓云集山呼萬歲,可百姓喊的是李世民,叫的萬歲也是李世民,李淵就在旁邊,又該如何想?
李世民怕就怕提了一嘴,勾起陳年往事,到時候別說事情辦不了,還得挨一頓臭罵,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他好歹是大唐現任君主,有點丟不起人了。
可是事情還是要辦啊,無奈之下,他只好央求長孫皇后替他去。這些年來,雖然父子關系鬧得非常僵,但長孫皇后在李淵那里還是多少有點面子的,蓋因長孫皇后為人處世實在是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即便李淵有一肚子邪火,他也沒法沖長孫皇后發,但是這次不同以往,李淵雖然沒有發火,但長孫皇后早晚請安已經去了兩天,見了四面,依然是冷臉相對。李世民又不是傻子,自然知曉父親的態度了,心里郁悶,奏折都懶得看,不住地唉聲嘆氣。
“陛下,我那義子來了。”高公公突然湊過來,小聲說了一句。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揉了揉發脹的眉間,道:“讓他進來!”
高公公轉身出去,不多時帶著一個小太監進來。若是李牧在此,定能認出這個小太監就是帶他入宮的那個。小太監走過來,行了個禮,李世民擺擺手免了,道:“又有什么事了?”
“回稟陛下,剛剛皇后娘娘請安之后,太上皇見了逐鹿侯李牧。那李牧還給了奴婢一錠銀子,足有五兩。”說著小太監把李牧給的那塊銀子掏了出來,李世民看了眼,道:“既然給你了,你就拿著。撿重要的說,朕今天沒心情聽廢話。”
“諾。”小太監見李世民臉色不好,趕緊把銀子收回了袖子,把李牧進門開始,與李淵的對話復述了一遍。若李牧在此,更要驚訝了。這小太監記憶驚人,而且還會模仿人聲,不但把倆人的對話復述得一字不差,而且聲音,語氣,甚至表情態度,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相比之下,他模仿程咬金的那段根本上不了臺面。
李世民起初皺著眉,后來聽到李牧說起關于玄武門之事的見解,神色變得舒緩了些,聽到后面李牧給李淵出的法子,又有些哭笑不得。高公公察言觀色,道:“陛下,這逐鹿侯畢竟年紀尚小,出身低微,沒有什么見識,陛下可別往心里去…”
李世民擺了擺手,道:“用不著你替他說好話,朕沒生氣。反而覺得他說的挺好,當年的事,可不就是這樣么…兄弟不和,總要有個了斷,我若不動手,他們也會動手。父皇愛我絲毫不比他們少,今時今日,父皇定也會為我借酒澆愁…”
李世民含著淚光,道:“天家父子親情,難就難在這兒了。但朕不后悔,朕相信,由朕來做皇帝,一定比他們做得好!”頓了一下,李世民問道:“昨日李績來見,是不是提過他送李牧一個宅邸,過幾日就要搬過去了?”
高公公應聲道:“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這是喜事,朕既然知道了,就送他一塊匾吧,拿筆墨來。”
高公公和小太監趕緊筆墨伺候,李世民拿起狼毫筆,飽蘸了墨汁,在紙上寫下“逐鹿侯府”四個飛白大字。寫完,端詳了一番,拿起隨手印璽,剛要加蓋,忽然又放在了一旁,道:“取傳國玉璽來,李牧既然以此封侯,那朕便給他蓋上此印。”
高公公趕緊取了過來,遞給李世民,道:“這可是逐鹿侯莫大的榮耀了,足以傳世。若傳到民間去,當是一段佳話。”
李世民聞言一笑,在紙上加蓋了傳國玉璽印。親手以紙吸去了余墨,卷起來交給高公公,道:“著宮中大匠連夜制一塊匾,連同這副字,明日一并送去。”
高公公把李世民收書接好了,道了聲‘諾’,剛要轉身出去,門口又進來一個小太監。
“報陛下,奴婢替太上皇給陛下送個條子。”
“拿來!”
李世民把條子打開,表情頓時變得十分精彩,高公公與兩個小太監看不到內容,也不敢問,都在心里亂猜。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把條子收好,道:“去回太上皇,此事容朕想想,晚膳時候朕過去請安,定給太上皇一個答復。”
“諾。”
小太監應聲而去,李世民對頭一個來報信的小太監道:“去把逐鹿侯給朕追回來,朕要找他算賬!”
高公公一聽,趕緊問道:“陛下,那這匾還做么?”
“做,一事一論,不相干。”
“諾。”高公公應聲,跟小太監一起出去了,心里卻滿腹狐疑,這個逐鹿侯可真是能惹事,剛剛因為一件事讓陛下高興,馬上就接上一件事讓陛下不高興,但陛下不高興了,為什么還沒取消賞賜呢?高公公有些糊涂了,陛下到底是喜不喜歡這個小侯爺啊!
李牧出得永安門,跟李重義匯合,趕著空車往回走,剛剛出了皇城,沒走幾步,后面一匹快馬追來讓他回去。李牧茫然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只好讓李重義先趕著牛車回家,自己則跟著小太監又返回了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