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

  朝廷中,自稱方以仁門生的人,數量實在不少。

  方以仁對這種情況,也不加以制止。但是真正被他納為心腹之人,亦即所謂方黨者,卻又少之又少了。

  今年以來,已有過不少被朝臣看做“方黨”的大臣,因為在清田馳禁改制過程中,偏袒士紳,或者圈地牟利,而被天子處以極刑。

  這些人,其實幾乎全部都和方以仁沒有太多關系。

  但方太師對此還是照單全收,他多番上書請罪,甚至寫過請辭平章的奏疏,只是天子一樣不理會。

  另外一些科道言官聞風而動,攻擊方以仁,天子同樣只是留中,并不處置。

  李來亨和方以仁的關系,微妙又特殊。

  他們互相自知根腳,也因此使得大順朝堂,異常平穩。現在順朝雖然兼并了前明的大批舊臣,闖營老人的分量被稀釋很多。

  但是只要有方太師這棟紫金梁、白玉柱在,順朝的朝堂,便始終安穩的不得了。

  那些前明舊臣,絕對翻不出什么浪花。

  便是其他被天子欣賞的重臣,像顧君恩、謝徵、宋企郊、鞏淯等人,也很少能夠觸及方以仁對于朝堂的真正統治。

  方以仁振袖而起,大順朝堂,方方面面,還需要他與天子共承之。

  方以智醉心學術,一門心思研究物理、數學,做著弘文院掌院學士的官,每天卻都跑去國子監教書,給年輕的士子們灌輸新思想。

  讓方以智左遷國子監祭酒,這也是方以仁自己的意思。

  畢竟弘文院那是大順高級官員的后備基地,一直讓自己的親堂弟,掌握弘文院,還一直不去管事。

  遲早引起言官們的強烈攻擊,也會讓天子有所不滿。

  讓方以智去國子監教書,做一個清貴的閑官,又能傳播他自己的學術思想,方以智自己也是會非常滿意的。

  說來當初在徐州投奔李來亨的三位士人,許都又被調任為了淮海省節度使,負責起了草創新省的重任,陳子龍則做了福建巡按直指使,都是省級高官。

  只有方以智對仕途很不上心,本來弘文院的掌院學士,操作操作,直接轉去六政府做侍郎一段時間,然后直接做尚書都不難。

  但方以智對仕途沒有興趣,方以仁也樂得他鉆研學術,天子更樂見方氏不在朝中形成盤根錯節的勢力。

  大家都保持著良好的默契,朝堂又怎么會不安穩?

  唯獨現在李來亨突然重用李定國的事情,讓方以仁始料未及。

  他一直認為自己最了解陛下,可天子這回用人,實在有些出人意料了。

  讓李定國驟然取代順軍頭號大將郭君鎮的地位?有點夸張。

  雖然,現在郭君鎮的職務,不過是西南順軍的主帥,換其他權將軍,比如袁宗第、高一功,甚至是次一級的郝搖旗、陳永福等人來,也都擔負起來責任。

  李定國既然已經封了公爵,那地位就是比一般的制將軍、侯爵要高,看來是被陛下看成了權將軍級別的統帥。

  由李定國接替郭君鎮,于朝廷轉遷的法度來看,屬于合理范疇。

  只是李定國是降將啊,而且是尚未歸附大順多長時間的降將,突然擔負這樣的重任?

  很奇怪,就很奇怪。

  方以仁對此想的實在不大明白,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先勸一勸天子。

  方太師了解陛下,所以很少和李來亨內心的意思發生沖突。但在他自己認為不合適的地方,方以仁也從來不會吝嗇去強硬地違抗上意。

  如此,他才堪當順朝目前的獨相。

  “李定國和西寇或許還有很多關系…”方以仁想到這點又有些擔心起來,“我聽嚴薪提過,西寇之所以在四川抵抗王師不力,是因為他們的許多兵馬陷在云南邊陲,正在和緬甸土司交戰。”

  方以仁說道:“云南一隅之地,絕不可能長期抵抗大順軍。孫可望手頭的大義也好,兵力也好,都很難和大順軍對抗超過一年以上的時間。那他為什么不投降?

  陛下多次說過孫可望是有大智勇之人,我恐怕秦逆的意圖在于海外…”

  “海外?”方以智大驚,“云南在群山之中,哪里還有什么海外?”

  “緬甸不就是海外?密之常常和西洋人在一起,你不曾聽過他們講述緬甸以西的小西洋及天竺世界嗎?”

  方以智疑惑道:“緬甸瘴氣叢生,群山環繞,怎么可能跑到那里去?而且緬甸是蠻夷番邦,孫可望一個漢人,怎么可能跑去番邦呢?”

  方以仁笑道:“豈不聞西遼的耶律大石?如果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又有大智大勇,未必不能遠走海外,重新造就一番別的事業。

  緬甸、暹羅、安南諸國,華人商旅眾多,其形勢還較耶律大石來得更好!

  如果孫可望敢于違抗王師的信心,就在于這些番邦,你說我們應該如何處置?我就擔心陛下讓李定國鎮守西南,李定國會缺乏將孫可望斬盡殺絕的決心。

  如若真的讓孫可望奉明帝,遠走海外,別造新國,今后還不知道會困擾大順多少年了!”

  方以智對此又覺得困惑,又覺得不敢置信。他雖然與許多西洋傳教士來往甚密,已經知道了西洋世界并非完全是一片番邦荒地。

  可是那些西洋人,往往也都不屑于緬甸、暹羅諸國,認為這些地方叢林遍地、瘴氣叢生,非常難生存下去,所以他們才跑來中國經商。

  所以方以智還是認為堂兄的話,有些杞人憂天了。

  歷朝歷代,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耶律大石的那種地步?

  孫可望一個流寇子,又豈會有如此大智大勇呢?

  他倒是忘記了,如今的天法帝難道不也是所謂的流寇子嗎?

  只是陛下器重李定國,重用其鎮撫西南的決心無法動搖。此后方以仁雖然組織了幾次朝臣勸諫,也因為他自己對于此事,一樣沒有很堅決的想法,結果不過無疾而終。

  由李定國代郭君鎮出征平滇,由袁宗第代劉芳亮出征平遼的事情,就這樣大致上確認了下來。

  只是方以仁并沒想到,他一直很有所顧忌的西南沒有出事。

  反而是被其忽略的遼東,出了大事。

  非常嚴重的大事,也是順朝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一件事情。

  朝鮮遣使入朝,朝貢…以及求援。

  清軍,竟然入寇朝鮮了!

大熊貓文學    明末不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