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

  楊嗣昌正在長江的船上,江流湍急,船如箭發。如今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沙市,方能知道張獻忠的行蹤,決定繼續追剿方略。他孤獨地坐在大艙中,久久地望著窗外江水,不許人進來驚動。后來他輕輕地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道:“皇上,臣力竭矣!”

  去年,他將各股農民軍逼到川東和鄂西一帶,大軍四面圍堵,收復了夷陵,惠登相和王光恩等股紛紛投降,羅汝才也已經決定投降。

  他想,只剩下張獻忠一股,已經被包圍在夔、巫之間的叢山中,不難殲滅。

  無奈首先是四川巡撫邵捷春不遵照他的作戰方略部署兵力,其次是秦軍在開縣鼓噪,奔回陜西境內,使堵御西路的兵力空虛。

  張獻忠對羅汝才又勸說又挾制,使羅汝才不再投降,合兵一處,突入四川內地。

  他親自趕往重慶,打算將張、羅驅趕到川西北的偏遠地方,包圍殲滅。無奈將不用命,士無斗志,尚方劍不起作用,一切堵剿謀劃全都落空。

  半年之間,張獻忠和羅汝才從川東到川北,回攻成都,又順沱江南下,到川南滬州,再從川南回師北上,繞過成都,東趨通江,迅速南下,行蹤詭秘,消息杳然,過了端日,突然在開縣黃陵城出現,消滅了總兵猛如虎率領的堵截部隊,從夔州、大昌境內出川。

  他奉命督師至今,費了上百萬銀子的軍餉,一年半的心血,竟然毀于一旦!

  他望著江水,繼續想了很久,苦于不知道張獻忠將奔往何處,也苦于想不出什么善策,覺得心中有許多話要向朝廷申訴,可是常言道“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如今只好聽別人的攻訐!

  他的心情頹喪,十分沉重,不自覺地小聲叫道:“皇上!皇上!…”

  楊嗣昌出馬督師以來的許多往事,不斷地浮上心頭。去年他收復夷陵,在鄂西招降諸賊,楊嗣昌最重視的是王光恩這一營,在大船上特予接見,給以銀幣,好言撫慰。

  王光恩也叩頭涕泣,發誓效忠朝廷,永無二心。他的關營人馬近來死、傷和逃散的約有一半。楊嗣昌命他挑選一部分精兵隨軍追剿,其余的由他率往鄖陽、均州駐扎,整頓訓練,歸鄖陽撫治調遣。

  接見了王光恩以后,楊嗣昌就在大船上批閱文書。他知道張獻忠和羅汝才不久前破了大昌之后,繼續向西。他還不明白張、羅的作戰意圖,但是更證實了他原來對幕僚們說過的一句話:“倘獻、曹二賊合股,則剿局必多周折。”

  當天夜里,他同幕僚們商議之后,連著發出了兩道十萬火急檄文:一道給駐扎在竹山境內的左良玉,命他今夜馳赴秭歸,使張獻忠不得從夔東重入湖廣;一道給川撫邵捷春,命他堅守梁山,使張獻忠不能夠奔襲重慶。

  第二天黎明,巫峽中黑森森的。只聽得三聲炮響,最前邊的一只大船上鼓角齊鳴。稍過片刻,船隊起錨,開始向夔州進發。

  巫山縣文武官吏、士紳和王光恩等新降將領,跪在岸上送行。

  但楊嗣昌沒有走出船艙,只是命一位中軍參將站在船頭上傳諭地方官紳免送,嚴守城池要緊。

  每一只大船都有許多燈籠火把,照耀江中,照出大小旗幟飄揚,像一條一里多長的巨龍,在激流中艱難地蜿蜒西上,十分壯觀。

  為著早到夔州,今天每只船都增加了纖夫。在懸崖峭壁的半腰間,稀疏的燈籠在暗影中飄搖前行,纖夫的號子聲此起彼伏。

  楊嗣昌從船窗中探出頭來,向下看,水流洶涌,點點燈火在波浪中閃動,幾丈外便是一片昏黑;望上看,黑森森高峰插天,在最高的峰尖上雖然已經有輕淡的曙色和霞光,但是看來非常遙遠,并不屬于這深而窄的、隨時都有沉舟危險的峽中世界。

  船一轉頭,連那染有曙色的峰尖也看不見了。

  他一路上已經經過不少暗礁險灘,從此到夔州還要經過瞿塘,繞過滟滪堆,一處失誤,便將在艱險的征途上死于王事。他正在胡思亂想,忽然聽見從高處懸崖上落下來幾聲猿猴的啼叫,聲音清苦。他的心中一動,嘆息一聲,不覺吟道: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由于心情沉重、悲涼,楊嗣昌無心再看江景,將頭縮回艙中。他昨夜同幕僚商議軍事,睡眠很少,想趁這時再倚枕假寐片刻。但剛剛閉上眼睛,種種軍事難題一古腦兒涌上心頭,同時從艙外傳進來猿聲、水聲、櫓聲、船夫的號子聲,使他的心神更亂。

  他迅速起床,喚仆人進來替他梳頭,同時在心中嘆道:“朝中諸公,有幾個知道我的為國苦心!”

  僅僅經過半年,楊嗣昌由希望到失望,到失去信心。這時他還不知道洛陽失守,不知道河南的局勢已經大變,他所關心的只是張獻忠和羅汝才的行蹤,所以急于趕到沙市,重新部署軍事。

  他在當時滿朝大臣中不愧是一個精明能干的人,去年從夷陵入川以后,盡管鄂北鄖、襄一帶已無義軍活動,但是他不能忘懷襄陽是軍事上根本重地,而且是親藩封地。他命襄陽知府王述曾負責守護襄陽城,但是他常常感到放心不下,幾次親自寫信給王述曾,囑咐他切不可疏忽大意。

  現在因張獻忠已經出川,他又想到襄陽,更加放心不下,但沒有對任何幕僚提及。在半夜就寢時候,幾位親信幕僚都已離開,只有兒子楊山松尚未退出。他趁左右無人,嘆口氣小聲問道:“你看王述曾這個人如何”

  楊嗣昌的兒子楊山松恭敬地回答說:“大人最有知人之明,用王述曾做襄陽知府自然比前任為好。他年輕有為,敢于任事,又為大人親手提拔,頗思感恩圖報。只是聽說自從大人離開襄陽后,他有時行為不檢,不似原先勤謹。還聽說他有時借親自查獄為名,將獻賊的兩個美妾從獄中提出問話。倘若日子久了,難免不出紕漏。”

  楊嗣昌說:“目前戰局變化無常,襄陽守臣須得老成持重方好;倘稍輕浮,縱然平日尚有干才,也易僨事。所以襄陽這個地方,我有點放心不下。”

  “大人何不火速給王知府下一手教,囑其格外小心謹慎,加意城守,嚴防奸細?”

  楊嗣昌搖搖頭,輕聲說:“此時給王知府的書信中不寫明川中戰局變化,他不會十分重視。對他說明,亦有不便。目前正是謠言紛起時候,萬不可使襄陽知道真相,引起人心驚慌,給住在襄樊的降人與流民以可乘之機。

  “且朝廷上很多人出于門戶之見,不顧國家安危利害,惟以攻訐為能事。倘若我們自己不慎,將新近川中戰局的變化傳了出去,被京師言官知道,嘩然相攻,而皇上又素來急躁,容易震怒…”

  楊山松轉而問道:“如不趁此時速給王知府下手教,囑其小心城守事宜,萬一獻賊竄出四川如何?”

  楊嗣昌沉默一陣,說:“目前獻、曹二賊也是疲于奔命,人馬更少,只剩下三四千人,縱然能逃出四川,未必敢奔襲襄陽;縱然奔襲襄陽,只要襄陽城門盤查得嚴,奸細混不進去,也會萬無一失。王知府雖然有些輕浮,然張兵備素稱老練。看來我的擔心未免是過慮了。”

  楊山松見父親的心情稍安,也很困倦,便輕腳輕手地退了出去。

  有一些可怕的預感壓著楊嗣昌的心頭。過了很久,他苦于睡不著覺,索性起身出艙,站立船頭。

  皓月當空。江風凄冷。兩岸黑黝黝高山突兀。船邊激浪拍岸,澎湃作響。他望望兩岸山影,又望望滔滔江水,感到前途莫測,但又無計可想。他的老仆人楊忠和兒子山松站立在背后,想勸他回艙中休息,卻不敢做聲。

  過了很久,他們聽見他輕輕地嘆口氣,吐出來四個字:“天乎!天乎!”

大熊貓文學    明末不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