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少同按照張寧說的辦法處理,讓獸醫檢查,只收下沒有生病的牛羊,太老的也不要,最后留下四成,其余的讓格斯爾帶回去。
格斯爾欲哭無淚,獸醫們慢吞吞檢查的當口,又死了一百多只牛兩百多只羊,這些病死的牛羊在神槍營火銃的威逼下,由他們自行運到城外挖坑埋了。每挖一個坑,就跟在格斯爾身上割一道傷口似的。
痛,很痛。
待到確定賞賜,又讓格斯爾有想死的沖動。他提要求要糧食,可是得到的卻是一些鹽巴和日用品,糧食半點沒有。
他們需要鹽巴,烤牛羊時撒些鹽巴,肉質美味很多。可他這次接到的命令是多要糧食,為寒冬做準備,鹽巴雖好,卻不能飽腹。
他上奏章,卻得到三天內離開京城的口諭。皇帝不僅無視他的要求,更驅逐他。他再上奏章,要求帶巴圖等人離開,卻如泥牛入海。
他不知道的是,巴圖和千夫長等人一一招供,張寧拿到供詞后,互相印證確定供詞真偽,已把瓦剌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
昭仁殿中,朱祁鎮面前放一把遂發槍,他拿在手中把玩一會兒,遞給張寧,道:“今早將作匠呈上來的,卿看看做得怎么樣?”
將作匠的匠人手藝當然是好的,再繁復的首飾都做得栩栩如生,何況只要求所有零部件能夠組裝的遂發槍?
張寧接過遂發槍,用手輕輕撫摸槍身,道:“陛下,槍不是用來看,而是用來射擊的。不知道彈丸制作出來沒有?”
他一刻鐘前奉召進宮,參見畢便見御案上有一個精美的雕花檀木盒子,除了這檀子盒,便是兩摞摞得很高的奏章,才有這一問。
光有槍,沒有子彈有什么用?
子彈的制作方法,張寧在給遂發槍的圖紙時便一并給了,不知比現有火銃的彈丸強多少,最起碼火藥的量剛剛好,絕對不會在發射時因為火藥太多而出現意外。就是不知道匠人們沒有玩過火藥,能不能做出來。
“在這里。”朱祁鎮打開那個雕花檀木盒子,盒子分為六格,每一格各有一顆彈丸。
用這么精美的盒子裝子彈?奢侈得過分了。張寧怔了一下,道:“臣請陛下宣顧侯爺進宮試射。”
如果不是他活了兩世沒有摸過槍,這時立馬讓小太監們放好靶子,先射為快了。
朱祁鎮笑道:“已經去宣了,估計顧卿正在來宮的路上。”
話音未落,小太監進來稟報:“陛下,顧侯爺到。”
顧興祖不知皇帝宣他進宮有什么事,行禮畢見張寧在座,便用眼神詢問他。因為顧淳和劉念的關系,兩家正邁在通家之好的道路上。
張寧起身見禮,道:“不知侯爺槍法怎么樣?”
你執掌神槍營幾年,要說不會槍法,那就是笑話了。不過,難說得很,顧興祖一柄長槍使得出神入化,說不定人就喜歡冷兵器,不喜歡熱兵器呢。
顧興祖詫異道:“槍法?”你指的是哪樣槍法?
張寧把遂發槍遞過去,道:“將作匠造出改良的火銃,陛下宣侯爺進宮,大概有試槍的意思。”
“不錯。”朱祁鎮道。
“臣領旨。”顧興祖行禮道,接過遂發槍,從盒子里取出一顆彈丸。
張寧吩咐小太監取來靶子。很快小太監抬來鐵制的靶子,放在院子中央。
“再抬遠些。你們不要站在靶子后面。”顧興祖看了距離道。不用他交待,小太監們都躲得遠遠的。
“臣請試遂發槍。”顧興祖向朱祁鎮請示道。這是臣子應該行的禮節,要是不說清楚,萬一皇帝以為你要弒君,那就糟糕了。
朱祁鎮面露微笑,雙手負在背后,道:“卿盡管試。”
顧興祖隨即走到廊下。
要觀看只能出殿。張寧和朱祁鎮離座出殿,站在顧興祖身后不遠。張寧站在朱祁鎮身側,那是一個閃身就能擋在他身前的位置。一旦顧興祖有異動,他便以身體擋子彈,救下朱祁鎮。
朱祁鎮明白他的意思,心頭微暖。
“呯!”顧興祖打出了第一槍,鐵制的靶子的紅心被射穿,可見火力很猛。
張寧贊道:“好槍法。”
沒想到顧興祖長槍耍得好,槍法也不錯,這就很難得了。
顧興祖一陣汗顏,他雖為神槍營指揮使,卻一直對火銃興趣不大,還是劉念和顧淳進軍營訓練軍士后,政治敏感的直覺告訴他,皇帝重視火銃,他必須練好槍法,或許有朝一日用得上。
真沒想到這么快就派上用場了,幸虧了練了幾天,要不然今天就出乖露丑啦。
朱祁鎮道:“卿多試幾次,不用心疼彈丸。”他以為顧興祖見只有一盒彈丸,不敢浪費,所以這么說。
“是。”顧興祖道。
賈小四進殿將整盒彈丸拿來,顧興祖不客氣,“呯呯呯”聲連響,剩下五顆全打光。連射六顆只有一顆在第十環,其余全中紅心。
“好槍法。”朱祁鎮贊道。
“謝陛下夸獎。”顧興祖抹了一把額頭的汗,剛才緊張得他連抹下汗都不敢,幸好成績還不錯。真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有被考槍法的時候。他暗嘆。
張寧道:“陛下,這槍是火銃改良的,不如叫遂發槍,以免和老式火銃混淆。”
“也好。只是為什么叫遂發槍?”朱祁鎮奇怪道,這名字太普通了,不如取一個威武霸氣的。
張寧想了幾息,道:“臣在古書上看到的便是這個名字,大概是因為它能不間斷地發射?”
朱祁鎮沒再糾結新槍支的名字,而是道:“張卿獻圖有功,封為遂發伯,其余人等,各有封賞。”
“遂發伯?!”張寧只覺一道雷劈在頭上,震得他站都站不穩,你封我什么不好,非封我遂發伯?就不能改一個名字嗎?
“怎么?”朱祁鎮見張寧神色有異,隨口問了一句。
“請陛下換一個名字。”張寧苦笑道:“以后軍士們使用遂發槍…”
朱祁鎮想了想,好脾氣地道:“那改為興昌伯吧。”
興昌伯總比遂發伯好聽,張寧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