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荻說,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有屬于它的歷史拐點,長安、羅馬、耶路撒冷莫不如此,秋城當然也一樣。
那時姜若年紀太小,沒有意識到這種說法有什么問題,如今再回想起來就有點兒汗顏:就算再加十層故鄉濾鏡,秋城也不該跟上述偉大的城市肩并肩吧?
秋城的歷史拐點在二十一世紀初葉。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后,照例傳回一張衛星云圖。
照理這件事情和秋城并沒有直接的關聯,至少當時的秋城人這么認為。
但是在這張衛星云圖上,人們注意到了一個地方。
那個地方在雄雞版圖的西南角落,已經靠近邊境了。本來這么偏遠的地方是不該吸引什么額外的注意的,可在這張衛星云圖上,那個地方的亮度高得出奇,仿佛生銹的硬幣上偏偏有一小塊被拋得锃亮,襯得云圖像張過度曝光的照片。
那里就是秋城。
科考隊來到秋城,謎底終于揭曉:秋城地下有著大量的鈾煤共生礦。這些含鈾煤一直以來被當做普通的煤礦開采,填進各家各戶的爐灶,煙塵滾滾中,秋城的放射性強度高達正常值十倍以上,成為了祖國版圖上一塊璀璨的光斑。
秋城人聽說這事兒,起初竟然有點兒自豪:咱們偏僻落后的家鄉,原來這般的與眾不同呀。可后來隨著放射性的危害漸漸普及,自豪就被恐慌取代了。那段人心惶惶的日子里,秋城發生的所有事都被民眾和放射性掛鉤,甚至有傳聞說,秋城的烏骨雞之所以骨肉皆烏遠近聞名,正是受到放射性照射的緣故。
還有人戰戰兢兢地找醫生照X光,想知道自己的骨頭是不是黑色的——您老以為自己是只烏雞呢?
再后來,惶惶然了一段時間的人們發現,有沒有放射性日子都照樣過,也沒聽說誰家生了畸形兒,漸漸便把這事兒拋到腦后了。
就在地下的鈾礦被漸漸遺忘的時候,又一記驚雷炸穿了秋城的寧靜:經過國家能源局核準,擬在秋城開采鈾礦,建造核電站,列為重點項目。
秋城的新紀元到來了。
隨著電站建設,素有野雞之稱的秋城師范跟風設立了核物理所,并更名秋城大學。
不知道是理論指導實踐,還是實踐刺激理論,總之無論核電站還是核物理所都發展得如火如荼,竟然讓秋城趕上了城市化進程,短短十數年間變成一座現代化都市,而秋城大學也擺脫了野雞之名,錄取分數線扶搖直上,一時間風頭無兩。
顧教授,就是最早參與核物理所建立的元老之一。
如今重鈾裂變核電站早已經不是主流,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真正堪比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技術:可控核聚變。
太陽的能量來自氘與氚的聚變,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就是掌握了人造太陽的技術,意味著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能源。
這是屬于核物理最好的時代。秋大核物理所在可控核聚變研究領域承擔了重要的作用,自此一飛沖天。就在“山海經”剛剛開服的時候,姜若聽到新聞播報,全國第六座EAST(全超導磁體托卡馬克裝置)在秋城落成。
姜若在秋城熟悉的街道上漫步,想象著腳底的鈾煤共生礦正向這個世界熱情地釋放著輻射。重鈾裂變核電站已經慢慢停運了,這些鈾礦如今沒有用了,但沒關系,它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成就了秋城。
間接地,也成就了畢業于秋大的他。
可是,直到“山海經”里,基山因為人為的放射富集引來了冰川生物,姜若才第一次正視秋城這一段他不曾參與的歷史。
他想起一件事情:顧荻的博士論文,正是關于可控核聚變的模擬。
姜若一直沒有多想,畢竟研究可控核聚變的人如過江之鯽,顧荻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但聯系到秋城,從唯一值得稱道的烏骨雞,到名滿天下的秋大核物理所,他終于從這里面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顧荻選擇可控核聚變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偶然還是必然?
和姜若對這座城市的疏離截然不同,秋城是她度過整個童年和青春的,毋庸置疑的故鄉。
如果她對故鄉真的懷有那么深刻的感情,以致于影響了她對研究方向的選擇,那她的研究又為什么半途而廢,最終和龔榮一起創立炎黃?
母親到底是個怎么樣的人?
姜若直覺地感到這個答案很重要。如果不把這一點弄明白,那么他苦苦追尋的真相將永遠深藏迷霧。
姜若找到一家養雞場,提出要在這里工作。
是的,養雞場。
在秋城已經馳名中外的今天,秋城人還在養雞。
養雞這一行業旺盛的生命力,委實讓人驚訝。
雖然在轉基因技術爛大街的今天,全國已經沒有不是“骨肉皆烏”的烏雞了,但秋城的烏雞銷量還是一騎絕塵,把其他烏雞甩得只能跟在后面聞尾氣。
因為秋城的烏雞不是轉基因的。
據說是放射性突變的。
可這不還是突變?
姜若花了很長時間才捋清楚這里面的邏輯:人們認為“天然的突變”比“人為的突變”要高貴。
其實很多大型養雞場也有研發崗位,畢竟養雞也是需要科學的。
但是為了“天然”的招牌屹立不倒,秋城保留了很多頗為原始的養雞場。高科技的東西,能不用盡量不用。
太科技了,就不天然了。
姜若找到的就是這樣一家樸素的養雞場,應聘最普通的飼養員崗位,工作是喂雞,捉雞,打疫苗。
他沒敢拿出自己的博士學位,怕老板把他當神經病丟出去;但因為進了少管所沒有高中畢業證書,最后只好拿出了秋大計算數學系本科畢業證書。
即使這樣,養雞場老板看著證書上的榮譽畢業標志,還是一臉見了鬼的表情,反復問姜若:“你真的要來養雞?”
雞場老板很快說服了自己:有些高材生讀書把腦子讀出了毛病,就愛體驗生活。既然有某大畢業生養豬,那么秋大畢業生養雞,好像也沒毛病?
遂欣然錄用。
當晚周周打來電話,說晚上“山海經”開會研討冰川生物來襲時怎么保衛蘿卜的問題,問姜若是不是正常上線。在得到肯定答復之后,好心情地決定和姜若再寒暄一下。
周周:“我說你那邊什么聲音啊?跟一腳踩了一百只尖叫雞似的,我在這邊都覺得耳朵疼。”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姜若說,“我在抓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