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鷹,以趙王的名義寫一份詔書,廣告天下,讓李牧率軍投降…”
撇了一眼趙王,嬴高朝著鐵鷹:“今日,到要看看李牧是否會在意趙王的性命!”
“諾。”
聞言,趙王心頭一涼,他有一種生命力清晰流失的感覺,他太了解李牧了,嬴高的計策根本不可行。
“來人,將趙王,以及趙國群臣分開囚禁,任何人不得探望,違令者,殺無赦——!”
“諾。”
這一刻,趙王絕望了。
遇到嬴高這樣的葷腥不忌的莽夫,一時間,他都不知道如何應對,前一刻還讓他下詔讓李牧投降,后一刻就打算偽造。
趙王心里清楚,這樣行事沒有底線的人,才是最危險的。
“嬴帥,你說李牧會投降么?”恒乾看了一眼嬴高,忍不住試探,道。
聞言,嬴高笑了笑,朝著王翦:“老師,若是咸陽被破,父王被李牧活捉,你會投降么?”
“不會!”
王翦語氣堅決,朝著嬴高,道:“一來,李牧不敢殺王,二來,投降意味著秦國滅亡,只有手握大軍,才能讓秦國復興。”
“秦國王室人口不少,另立新王就是了!”
“哈哈哈…”
輕笑一聲,嬴高對著恒乾點了點頭:“上將軍,其實李牧也是這樣想的,無論如何,李牧都不會投降的。”
“如今邯鄲被攻破,趙王被活捉,李牧便成了全部趙人最后的希望以及精神支柱,所以,李牧不會投降。”
“上將軍,統計我軍傷亡人數,以及統計出邯鄲城中的錢糧,這一次,就連邯鄲王宮,本公子也要搬空。”
說到這里,嬴高突然語氣一頓:“特別是,關于趙國的卷宗以及黃冊,絕不能放過!”
“諾。”
點了點頭,恒乾:“老夫這就去處理,一定會萬無一失的!”
在這之前,恒乾看不起嬴高,但是經過這一戰,他對嬴高徹底的服氣了。畢竟是嬴高保住了關外大營以及他恒乾。
這一刻,恒乾對于嬴高是極為感激的,因為他清楚,戰爭之前,他的壓力有多大,同時也清楚嬴高的壓力有多大。
頂著巨大的風險一戰,成就了此刻的嬴高,也讓他不至于名聲掃地,同時也拯救了關外大營。
咸陽宮書房。
這個時候的嬴政正在翻看奏章,長案之上的奏章堆得有小山般高,直接將嬴政的身影遮擋。
“陛下,金令箭使者到了,此刻就在殿外!”趙高的聲音響起,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
聞言,嬴政從小山般高的奏章之中抬起頭,看著趙高,道:“請進來,準備熱米酒,讓使者先飲酒,在回答!”
“諾。”
金令箭使者一路奔波,自然是身體極度疲憊與虛弱,嬴政此刻下令飲熱米酒,也是為了使者的身體著想。
每一位金令箭使者,都是大秦的財富,他們無比的忠誠,而且能力很強大。
“咕咕咕…”
金令箭使者一仰頭將一碗熱米酒一飲而盡,然后將陶碗放在長案上,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
“臣恭喜王上,我軍攻破邯鄲,活捉趙王,此乃嬴帥的軍報!”
“我軍勝了?”
一把接過軍報,嬴政心頭大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一戰勝負對于秦國對于他這個秦王的巨大影響。
“勝了,我軍大勝!”
“趙高,傳詔文武百官入朝!”
嬴政大喝一聲,然后朝著金令箭使者點了點頭:“使者先行下去休整,不日便將詔書帶回去!”
“諾。”
這一戰大勝!
對于秦國更是如此,可以說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這一刻,縱然是心智成熟的秦王,也是極為的感慨。
畢竟這一戰,大秦勝利了!
而且這一戰的統帥,是他的兒子,大秦王室崛起的絕代將星。
“臣等拜見王上,王上萬年,大秦萬年——!”不一會兒,李斯等人走進書房,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
看著走進來的李斯與王綰等人,嬴政爽朗一笑:“諸位愛卿,關外大營大勝,藍田大營與蟒雀軍攻破邯鄲,活捉趙王。”
“如今,召集諸位愛卿前來,便是商議如何處置趙王,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想法?”
“臣等恭喜王上,賀喜王上!”
在微微一愣之后,群臣突然站起來,朝著嬴政深深一躬,恭維,道:“公子乃不世將星,此乃大秦之福氣!”
在場的沒有一個傻子,他們心里清楚,秦國太子之位,一直空懸,在最開始的時候,長公子扶蘇是最恰當的人選。
一直以來,秦王對于扶蘇的教育更是不從放松,朝野上下對于長公子扶蘇也是有口皆碑。
但是從秦王親政的大典上開始,三公子嬴高便異軍突起,如同大日一般光芒萬丈。
若是之前在三川郡以及漠北的所作所為,拉近了嬴高與扶蘇之間的距離,那么這一次攻破邯鄲,則注定秦國太子之位,除了嬴高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資格染指。
畢竟,如今的嬴高才十四歲不到,卻已經如日中天,成為了名將,這一戰之后,公子高必然會上百將榜,甚至于會進入前十。
“哈哈哈…”
大笑一聲,嬴政不掩飾自己的喜悅,畢竟后繼有人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最讓他看重嬴高的不是能征善戰,畢竟大秦從來不缺能征慣戰之將。
而是嬴高能夠審時度勢,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的底線以及限度在哪里,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面臨危機,嬴高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站在最前方,勇于面對,勇于承擔。
大秦的太子,必須要有勇于承擔的精神,否則巍巍大秦,將會壓垮一個人,心中念頭閃爍,嬴政一揮手,道。
“同喜同喜!”
大秦有絕代將星,對于朝廷而言,確實是一種喜事,而且這個將星不存在背叛的可能,更是讓他們放心。
公子高對于秦王的敬畏,朝野上下皆看在眼中,君臣之道,他一直在恪守。
這樣的嬴高,是大秦朝野需要的,也是大秦群臣樂見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