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建奴當日是悄然來犯,同濟城也唯有太多防備,是被人摸到城下才有所反應。該戰,同濟城唯有防范,建奴多是探子,不成建制,沒有攻城器械,也沒有拉鋸。故而大敗。”這里面就說了同濟城能大敗后金,一個是他們自己實力使然,二一個,就是建奴也沒準備好。
雙方都是打了個糊涂仗。
然后詳細說了一下同濟城的兵員配備,現在同濟城大概有槍手四千,這些人平日里也就早晚訓練。
白天都是干活兒的。
真正的同濟城精兵,實際上只有五百。
就是這五百騎兵,弄得闖賊不敢北上,這才算是定住了榆林的反叛勢頭。
萬歲爺看到這兒,里外里一合計,這事兒駭人!
闖賊多少人的反叛,可以被五百精兵定在當地,這也就算了。
同濟城都吃得上飽飯,這才是萬歲爺最驚嘆的地方!
崇禎最大的德行,是他勤快,其實他生長于深墻大院兒,他怎么可能知道天下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樣?
沒有打過天下的皇帝,也就是守成之君們,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民生。
他們看天下,是通過官員上書的文書。
盧肇慶的文書當中,講過人數萬余的同濟城,他們吃牛羊一天數以千計,也就是一千多頭的樣子。
原因是榆林沒糧食,只能吃肉管飽。所以靡費一些。
朱由檢一合計自己每天的飯食,然后簡單算了數字。
這就他娘的徹底失了魂兒!
他自己每天吃半斤米面,然后瓜果、肉食、點心,下來怎么也能有個二三斤的樣子。晚上操勞吃點兒宵夜,這又是一頓飯。
自己九五之尊,天下的百姓吃得起嗎?
然后再回頭看一眼江浙的文書,說百姓不愿意該糧秣為桑麻,朱由檢這才反應過來——這不是不想掙錢!
這是吃不飽啊!
江南膏腴之地,都有農戶吃不飽啊!
何況是榆林、更何況是九邊?!
這么一合計,朱由檢就在算一個數學問題:一個人,一天,若是吃飽,得要糧食一斤余,若是體力活兒,可能更多。
那么天下多少的人口,該是要有多少的糧食?
江南若是都產了桑麻,都去紡織絲綢,天下可還有吃不上飯的地頭兒呢!
該地的百姓活不下去,是不是要造反?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啊!
榆林鎮這不就已經造反了嗎?
朱由檢這才反應過來,為何古人講,天子對待世人如草芥,世人待他如仇寇了。
吃不飽飯,怎么活?活不下去,自然不在乎死了!
然后朱由檢仔細研究了一下各地錦衣衛戶所的文書,他才發現,原來大明一直在挨餓!
人的肚子是不會變得,日子好些,日子壞些,均下來吃的飯也就那么多。
早年盛世,天下驛站養馬,八十石;現在二三百石。
這些糧食被誰吃了?!
這些百姓的糧食被誰吃了?
而后看著各邊地的催糧文書,朱由檢才是心驚!
這賬果然是算不對的!
朝廷若是過分征稅,自然是要富的啊,可實際上,就算今年自己登基以來一直在處理稅務關口。
大明今年能征收稅務百萬兩,依舊是不夠在天下這鍋開水里撒把鹽巴。
邊地要糧就沒停過,這要是有用,好比他們都過同濟城的日子,哪怕靡費一些,好歹換個邊地安穩。
朝廷也就沒二話,給抽糧運調了。
問題是...這些個銀錢砸進九邊,沒用啊!
榆林的總兵吳自勉,只是一仗,自己麾下的精兵輸了個精光!
朝廷給他的銀錢,玩兒把骰子的功夫,這就都沒了?!
朱由檢心里開始懷疑了,這不由得他不懷疑啊!這底下的官員到底在干什么,大明的錢到底是從誰身上收的。
這些稅務,到底是誰交、交了多少、怎么交、誰又不交、不交的人什么家底。
這事兒得合計!
看著手中的錦衣文書,朱由檢大清早上抿了口酒。
花雕,甜膩膩的,又有專人溫熱,舒坦。
問題是朱由檢的心,卻舒坦不起來!到底是大明太窮,是天下沒有銀子,還是這些銀子,進了它不該去的地方?!
自己哥哥在位的時候,使喚廠衛抄家。
這些個官員一個個富得很啊!
若是不許手下的官員榮華富貴,朱由檢也知道不可能。
但是這幫人也實在是太榮華富貴了吧?
江浙的民亂,若是沒有盧肇慶出任榆林,緩了這口清算廠衛的氣。
江浙的錦衣衛戶所應該已經撤人了!
若是這樣兒,江浙的民亂自己根本不會知道!反正這些刁民,在官員的威亞之下,他們乖得很吶!
天下,不是每個地方都是榆林鎮,也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能抄起把農具就造反的。
可天下,真可能人人都想反!
農桑,是大明國本,這是朝廷最該在乎的一件事兒。
大明歷代皇帝,都在與民生息,不敢過多征收勞逸。
所以老朱家開始玩兒國營;他們把生意自己做了,想著說老百姓種地就好,有口飽飯就不會造反。
但是現在看來,依舊是不會,這幫官員還是貪婪的。種地不讓種糧食,改換經濟作物。
若是能賺錢糊口,也算還行。
可是百姓都在反抗這件事,也就是說,農民,種地的人,都吃不上飯、吃不飽飯了!
這天下,就該反!
這樣兒的皇上,朱由檢當得是心驚膽戰!
這不,最近福王又要上書,再圈點兒地皮種糧食了。
越合計,朱由檢心里越害怕,這么下去,好好的大明,在自己手上就要亡了!
摸了摸自己的臉,溫潤的皮膚,圓乎乎的腦袋。
楊廣曾說過一句話啊:“這大好頭顱,誰人可以取之?”
朱由檢最后下定決心:這廠衛,可真不能撤!
正了正身形,萬歲爺邁步走向大殿,后面跟著的護衛太監也都松了口氣。
萬歲爺今兒早上火器有點兒大啊。
只是門口兒,紫衣的老太監喜得滿臉褶子。
“皇上,大朝議可不能耽擱了啊...這滿朝文武,可都在宮外恭候呢...”魏忠賢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