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12 好起來了?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金秋已至,各地災民紛紛收拾東西,離開自己的家鄉,開始了幾年一次的異地就食之旅。

  隨著各州府接納的人數增多,朝廷的賑災程序已經啟動,各地常平倉開倉放糧,積極救助。

  而具體的賑災手冊都總管府那邊已經行文下來,上面大致都是李全所寫的內容。

  命令各州府積極賑災,對治下的流民進行妥善安置的同時,要做好防疫的準備。

  然后號召各地官府,大力發展基建,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以工代賑減少州府的壓力,盡量的將受災百姓留在當地。

  其他的則是根據實際情況,或增加或減少。

  一時間搞得十分火熱。

  日子一天天過去,中秋前夕,濰州城內的大半工廠都已經建設完畢,地方和人手都是現成的,所缺的東西,只有織機而已。

  照著目前新開的七家工廠來看,濰州至少還有一千臺織機的缺口。

  工廠所需要的織機與家里普通織機不同,功能要更多,織布能力會更強,自然價格也會貴上不少。

  按現在的采購價格,一臺織機的價格普遍都在七十兩銀子左右,價錢是不低的。

  由此可見,這些工廠的成本是不低的,加上這些士紳才遭受糧食危機帶來的經濟打擊,各自的財力都出現了問題。

  所以,這七家中有五家都是幾人合伙開辦的。

  不過錢肯定都是能湊出來的,有了錢織機自然也不缺,沒用幾日,就有過半的織機從海上運了回來,完好的安放在這些工廠之中。

  置辦得比較早的幾家,如今都已經要開始開工,這幾日還請李全過去主持開工大典。

  對此,李全自然是高興的,這些工廠開設起來,生產的綢布都是賣給海運商會的,他們生產的越多,商會的利潤就越大。

  不過說起這些利潤來,李全就有些頭疼了。

  生產源頭已經開始遠遠不斷的出貨了,但銷路卻一直還沒有解決,嘴上說著是能借按察司門路的,但實際做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做生意,關系只是敲門磚,真想成交還得對比具體的價格,別人總不可能為了點人情,一直做些虧本生意吧?

  何況李全想談的都是大生意,真要虧起來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但眼看著貨物在倉庫里堆著也不是回事,沒法子,只好將汪德海派出去四處去攬生意。

汪德海倒是去了,結果生意沒談成,反倒是帶回來個壞消息  北邊運河最近不太平,時常有賊寇劫掠沿途客船,朝廷幾次派軍圍剿,全都無功而返,這幾條商路便有些斷了。

  若是想靠這幾條商道做生意,今年多半是沒希望了。

  碰上這樣雪上加霜的場景,李全也沒有辦法,只好先派人將濰州產布的消息放出去。

  繪聲繪色地說著濰州的布匹如何如何,價格多么優惠之類的東西當然這些只是暫時的,招不來生意。

  李全自己這邊只能將價格降低點,加上運河送貨上門的服務,這才招攬到一些零散的訂單,勉強讓商會運作起來。

  照著目前的訂單數目來看,現在剛好將盈虧抹平,不過等下一批織機到了之后,這個平衡或許就會被打破,商會轉入到虧損的狀態。

  但李全現在著急也沒用,因為賑災的緣故,城內有一大團的事情正等著他去做,都是些不重要的瑣事,可連起來之后卻如同亂麻似的,讓他無暇分身。

  這不,昌邑那邊又送來公文,說是要增設幾條水渠,上面還有刺史大人的批文,說是讓李全多多配合。

  李全長嘆口氣,閉上眼揉了揉自己的額頭。

  “嗨,真是自找的啊當初那么多嘴是做什么!”

  興修水渠的事情倒沒什么關系,要多人李全這邊都有,但這背后的意義卻不是那么簡單的。

事情的來源還不是辛刺史那畫蛇添足之舉  本來目的就是賑災維穩,但辛刺史偏偏想著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增加自己的政績,于是接著興修水利的同時,讓人通檢推排,重新登記各戶的家產。

  其中利益關系太過復雜,李全當初就沒想過要參與的,所以辛刺史提起此事的時候,他也沒有多言。

  但誰知道那辛刺史出去就說,不是他出的主意。這話一出,濰州城內立即就有人胡思亂想。

  呵,這樣的損招,也只有哪位李判官才能想出來了!

  這讓名聲在士紳口中已經爛掉的李全百口莫辯。

  喂!明明不是我啊!

  但這話說出去是沒人相信的,就連汪德海也是笑著不說話,是打心底認定這樣的損主意就是李全出的。

  這讓李全氣得差點一口鮮血吐了出去,但也沒辦法,辛刺史知道后,是滿臉歉意。

  “哎,本官也是無心之舉,當初只是說些玩笑話,沒想到竟被有心人傳了出去,竟差點害了李大人你的名聲,罪過罪過”

  說話時十分嚴肅。

  只是在離開尉司的時候,刺史大人想笑沒忍住,居然被人聽見了,之后才有人報到了李全這里來,他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好你個姓辛的啊,居然讓我去背黑鍋!

  想到這些,心中的怒火就蹭蹭的往上竄,提著刀就要去報仇,然后然后什么也沒有發生。

  對方畢竟是刺史大人,李全總不可能真將對方怎么樣了但私底下,卻派出人四處宣傳,說什么,

  “之前的計劃都是刺史大人布置的,李全就是牽線木偶”之類的話,混肴視聽。

  當然,這些只是無趣生活的調劑,大家都知道其中是怎么回事,各自笑笑幾聲,該做的事情都從未落下過。

  今年或許任務很繁重,但賑災的成效是很顯著的。

  這才半月左右,城內外的治安便有了明顯的改善,四處閑逛的流民少了,城內外都有逐漸穩定下來的趨勢。

  工廠里的那些女工不說,濰州所轄三縣的基礎建設基本上都已經開始,只是形式有了些改變。

  水渠的修建按端分配給各戶流民,全家老小都能加入進去,而報酬也是和進度有關,修的多拿得錢就多,修的少拿得錢就少。

  但工地上,三頓飯是不缺的,不說吃飽,一家老小總不會餓死。

  所以這幾日,城外的流民營地里,雖然還不斷有外地的災民趕來,但人數已經逐漸趨于穩定。

不管怎么說,濰州城內的局勢正逐漸變好

大熊貓文學    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