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二十五章 靖康之難(四十二)

  趙桓聞言剛要又要發怒,又一個侍衛趕來稟報道:“報皇上,鄆王府傳來消息,昨夜鄆王的夫人被擄走了。”

  朱德妃一聽朱鳳英也被綁走了,當即暈倒了,趙桓扶著朱德妃喊道:“你快去傳太醫,你去告知皇城司還有開封府速來查案,金軍圍城,賊人想必還在城中,給朕挖地三尺也要把賊人跟朕的皇后還有妹妹們找出來。”

  兩名侍衛抱拳道:“諾,皇上。”

  兩名侍衛剛走,又一名侍衛跑來稟報道:“稟皇上,書房有異樣。”

  趙桓說道:“待朕安置好德妃,朕再跟你去書房看看。”

  安置好朱德妃,趙桓便跟著侍衛去了書房,來到書房,推開門趙桓便看到書房比往日空了很多。

  趙桓突然想到了什么,趕緊四處翻看起來,翻了一刻鐘后,趙桓癱在地上道:“完了,傳國玉璽丟了,你快去告知皇城司,就說賊人手中有傳國玉璽,讓他們務必找到賊人,記住此事絕對不能傳出去,如果傳出去了,朕唯你是問。”

  侍衛抱拳道:“諾,皇上,屬下定會嚴守這個秘密。”

  這個侍衛剛走,接著又一個侍衛跑來說道:“稟皇上,金軍又開始攻城了。”

  趙桓皺眉道:“走吧,我們去政事堂。”

  潤十一月初四,宗翰將西路軍主力部署在東水門、陳州門、新宋門一帶,打算從京城南壁打開突破口。宗翰與宗望兩軍有分工,宗翰負責攻打西壁與南壁,宗望負責攻打北壁與東壁。

  金人在城南扎營結寨,與城內醴泉觀相距不遠。宋軍派下城去的偵察人員,大都被金人俘獲。金人利誘他們,反而了解到城內不少實情。

  金人正在為進攻南壁做準備。他們以“洞子”作掩護,運送大量的木柴和泥土來填塞護城河。當初,為加深護城河,宋軍曾開決引入汴河水,但現在河面皆結冰。金人又強迫民工運來沙土,堆成一座座土梁,安放拋石機所需要的石塊。

  對于金軍的這些活動,城上宋軍干瞪眼沒辦法,因為他們皆活動在箭矢與大砲射程之外,根本打擊不到他們。

  東壁提舉官原為辛康宗,辛康宗被百姓打死后,由孫覿繼任。

  這天,孫覿上劄子給何栗,請求免去其提舉官職務。他說,自己原來擔任侍御史,因為得罪唐恪,才被唐恪斥令守御東壁,并不是自己情愿而來的。現今,金人乘百戰百勝之威,進逼城下,無所憚畏。假設朝廷有良將精兵,但為了社稷江山也未可輕動,又何況現在城內無將無兵,就好像是赤手空拳,以搏擊數十萬虎狼之眾。自己任職朝廷十年以來,只是以文字為官,以言語為職業,僅因一言逆耳,就令自己冒矢石、抗強寇于城陴之上。假如戰敗,不過一死。但自己只是眇然一書生,豈有能力駕御群黥守衛城壁?今自知不能勝任,請求釋位而去。相公何不選擇一勇悍之將,一諳練軍政者來代替。不然,一旦誤事,“非某一人之休戚也。”

  這天,知樞密院事孫傅視察京城四壁城防情況。當晚他沒下城,而是與官兵們一起就宿于城壁之上。

  前往河東辦理割地事宜的聶昌等人也于這個時候到達了澤州。

  聶昌估計,此時金軍很可能已兵臨京城。他悄悄召集參議官劉岑和干辦官滕牧,向他們出示臨行前宋欽宗親賜的御札,并傳達宋欽宗口諭。

  聶昌的秘密計劃是,自己牽制住金使楊天吉,而讓劉岑和滕牧趕緊前往陜西,督促勤王之師入京護衛。

  聶昌神色嚴峻道:“當與公等誓死成事。”

  當夜,聶昌找到大金館伴使太師楊天吉道:“國相說,要待我割三鎮完畢之后,方肯回師。臣子之心,急于星火。無奈道路遙遠,莫得疾速。我想分遣屬官往東路,我自行西路,相會于河中。如此不用二十天,此事可畢矣。這樣,國相也可早日班師。”

  楊天吉等表示同意。于是,分派金使王敵、郭天信率五百金兵館伴劉岑、滕牧走東路,楊天吉親自陪伴聶昌行西路。他們商定,明日一早,即分路而行。

  連日來,金軍攻打東京城日益猛烈。而守城宋軍由于兵少將寡,實際上處于被動應對狀態。面對城外金軍的囂張氣焰,城內有兩個小人物奮然上書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用兵之策。

  一個人物是吳革。在金軍主力尚未到達城下時,他就曾多次上書,建議分兵出城,在城外結寨,使金軍不敢近城,并控制通往東南的道路。一旦情勢危急,圣上可撤出京城,由此前往東南。可是,朝廷不予采納。

  潤十一月初五日,吳革又一次密奏朝廷,建議選定一個日子,集中城內兵力,從諸城門同時出兵。出兵前要分工明確,有的擔任主攻,有的作為牽制,有的進行突襲,有的進行尾襲,有的擔任接應和救援…如此全面反攻,可以一戰而勝。

  吳革認為,金人以為我軍膽怯,不敢出城交戰。若此時大膽出城,則恰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軍迫切需要一場大的勝仗,來鼓舞士氣。若士氣旺盛,那么,“以攻則壯,以守則堅,以和則久。”

  吳革的這份建議,宋欽宗的確是看到了,但仍不予采納。在宋欽宗心目中,吳革屬于激進派和冒險派。宋欽宗覺得,在當前強敵壓城的情況下,在守城將士普遍懷有恐懼和怠惰情緒的情況下,不宜開城出戰。一旦出城戰敗,金人則可能乘機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宋欽宗不愿冒險,對于未來結局,他仍然懷有一份僥幸和一絲幻想。

  另一個人物是太學生丁特起。當時城內的太學生們,對于時局都很關注,對于戰事都很關切。丁特起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見朝廷對于金軍攻城,只是以兵隨宜應對,并未表現出堅決用兵之意,似乎仍要尋求和議。于是,他上書論述,提出了“金人有三可滅之理,而用兵有五不可緩之說。”

大熊貓文學    大宋海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