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走進黃粱縣

  說起黃粱縣,整個隴西地區乃至全省,都遠近聞名。黃粱縣是隴西地區最大的一個縣,不但地處要塞,歷朝歷代也是科舉文人的風水寶地。

  據黃粱縣志記載,直到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制度,黃粱縣曾先后誕下過五十七位貢士,十二位榜眼探花,兩名狀元,其中一個還是連中三元(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祖祖輩輩被傳為佳話,因此這黃粱縣,又叫狀元縣。

  聽師傅講,這黃粱縣不但才人多、豪紳多,就連糧食也比別的地方打的多,靠縣城南邊的南洼山又稱臥龍山,從縣城西邊穿行而過的早已干涸的白水河以前也叫鳳凰河,一龍一鳳,盤踞此地,要多風光有多風光。而且,就在前些年,聽說在南洼山里還發現了一種鮮有的什么礦,政府把軍隊都派來了,整車整車的人往山里送,把整座山的道路都封了起來。平日里,還有這個省主席、那個專員、長官什么的專程前來視察考察慰問,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事,二娃當然聽不懂,只當故事聽師傅一路上講完一件又一件,累了就和師傅一起歇歇,餓了就自個兒啃啃干糧。等師傅講累了,停下來的檔口,才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話問出來,那…師傅,他們有白饃吃嗎。

  當然有,天天吃,還有雞鴨魚肉哩。

  二娃咽了咽口水,又問,那…他們吃不完怎么辦。

  喂狗。

  這個干脆的回答讓二娃很吃驚,兩只眼睛睜得瞠圓,轉身望向師傅。可師傅的樣子并不像開玩笑,甚至沒有理會二娃,繼續往前走。二娃這才信了。

  師傅…過了一會,二娃又想說什么,頓了頓,又把話咽了回去。

  沒啥…瞧,師傅,咱們到了。二娃指著遠處高高的城墻說。

  嗯,是到了。這三百多里的路一步一步趟過來,別說二娃受不了,就連師傅自己也有些吃不住了。咱們先歇會再進城吧,師傅邊說著邊找了棵樹,顫悠悠地坐下來,靠了上去。

  二娃從布兜里取出水袋,給師傅遞了過去。師傅喝了口,又遞回給二娃。

  二娃望著疲憊的師傅,把水袋放回布兜,又頓了頓,還是把剛才想說的話說了出來,師傅,我以后讓你天天吃白饃。

  師傅閉著眼睛,半響才睜開眼睛,神情有些恍惚,輕輕地回了句,好。又閉上眼睛休息了。

  二娃知道,師傅這回是真累了,不單是走累了,更是心累了。

  自打跟了師傅,二娃眼見著師傅一天比一天消瘦,背也開始有些弓了,臉上的皺紋跟田里的溝壑一樣又深又密。每次干活的時候,師傅的手會偶爾一陣陣哆嗦,沒有以前利落,力道也大不如前了,瘦瘦得軀干越發像秋天的白楊樹,光禿禿的只剩干裂的樹皮在空氣里擺動。

  夜里,同跟二娃睡在一起的師傅那頭,床板永遠在吱吱呀呀地響,師傅整夜整夜翻來覆去,一只手不停地在搓著腰。有好幾次二娃坐起來,去給師傅揉揉,師傅總說,沒事,娃兒,快睡吧,明早還要干活呢。催促了幾次,二娃才悻悻地躺下。

  白天吃飯的時候,不論在哪里,師傅總是先緊著手上的活兒,最后一個才坐下來。碗里的糧食但凡多一點稠一點,總是分給二娃一些。二娃不要,師傅就故意板著臉說,是給你長力氣干活的,手拿開。這時候,二娃這才把捂著碗的手慢慢挪開,圓圓的腦袋壓的更低了,任眼淚吧嗒吧嗒地掉進碗里。

  緊接著,二娃吸溜吸溜吃飯的聲音就更大了。

  娃兒,起來,我們進城吧。二娃抬起頭,看見師傅已經站起來了。

  師傅,你說咱們能在城里尋到活兒嗎。

  應該能,黃粱縣人多,又有錢,做東西的機會就更多。

  噯。二娃似乎看到了光明,眼睛里頓時亮堂了起來。

  師傅又說,快走吧。

大熊貓文學    老王褲兜里的那點憂傷